我点点头,这小子是可惜了,这要是去演电影,保证是影帝级别的,刚才居然不光哄过来两个小尼姑,就连我和东方峻也差点被他瞒天过海了。
田煤球又翻了翻包袱,好像不见了什么东西,找了半天,似乎才想起大概是掉在了草丛里,就又爬进去找,果然我就听见一声清脆的响声,再一看,这田煤球的手里多了一个铜铃铛。
这就没错了,这家伙绝对是个抓鬼的,我知道除了我们四大家族外,在民间还散落着很多抓鬼的人士,行里有句顺口溜,就是针对这些民间散客的,说的是:抓鬼难,心莫愁,铜铃响,鬼慌张。意思就是这铜铃是民间抓鬼散客吃饭的家伙,可以说是他们的标志之一。
其实这个铜铃铛不管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罢,都是重要的法器之一,这个铜铃铛又名三清铃、法钟、法铃、铃书、帝钟。
在道教的各种科仪、斋醮上,往往少不了诵经、上表(向天庭呈送表文)的活动,而其中就少不了道教音乐的陪衬。其中,最为重要的乐器就是帝钟,有迎请诸圣的作用。
经单上将帝钟放在左边称琳,放经单右边称琅,有的帝钟上还刻有符咒、神像、经文以及装饰有金银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满目”之赞誉。
通常,帝钟往往由科仪上的高功法师使用,施法时从法坛上拿起帝钟,单手持柄摇动,其叮呤叮呤的声音,意为“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动作十分优雅。
其使用也有严格的定制,一般在呤咏提纲、举天尊等处用“风吹铃子”,在诵经、礼诰、朝忏等处用“滴水铃子”,且在叹文处唯用铃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处比较广泛的法器。
而在抓鬼行当里,则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清朝年间,有位老道士云游四海,有一次就在一个道观里挂单,这道观实在穷得招呼不起他,所以他只能饿着肚子,打算在这道观里过夜,第二天再去化缘。
谁知道这道观里连个多余的床铺都没有,没办法,他只能在大殿里找了几个蒲团垫在身下,迷迷糊糊地睡了。
半夜里他就隐隐听见大殿里有响动,睁眼一看,好家伙,这供桌前居然站着两个人,看样子是一男一女,正在那偷油吃,这老道士就气不打一处来,这道观里的道士都舍不得吃,留下来给神像当长明灯使,半夜里居然被这俩贼偷吃。
老道士刚想上去抓住他们,一瞥之下,就发现这俩人的屁股上居然多出了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那尾巴油光滑亮,似乎吃油吃得香了,还舒服地甩来甩去。
那老道士知道这是碰到妖精了,就想去找帮手,可是他这一动就会惊动这俩大老鼠精,再一瞥,供桌上还放着一个帝钟,大概是每日诵经的时候道士们用的,于是他就一把抓起帝钟,使劲地摇。
黑暗之中,那帝钟的声音格外清脆,瞬时间响彻了整个道观,道士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哗哗地跑了进来,再一看那俩老鼠精,吓得哆哆嗦嗦地倒在地上,早已经现出了圆形,变成了两只大老鼠,那体型不比一直小羊小,后来就让道士们乱棒打死,为民除害了。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却说明了帝钟在抓鬼除妖方面的重要性。
这时候,那田煤球似乎准备就绪,笑眯眯地看着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然后捡起两张没被烧掉的纸钱,重新用火点燃,接着又把剩下的那堆纸钱引着,接着就跑到了一棵大叔的后面躲了起来,看他这样子,是打算把那些小鬼引出来。
这么看上去,这田煤球干得似乎是好事啊,可是他这造型,实在是不像好人,难道我们以貌取人了?
没过两分钟,我就看见空气中又出现了几个小孩的身影,他们左瞧瞧,又看看,似乎再观察周围有没有人,看了半天也没发现,这才壮着胆子从黑夜之中走了出来,紧接着就在地上捡起钱来,后面的一看挺安全,就呼啦啦又跑出十几个来,看样子还有一部分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