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东西装个充电宝,就是智能设备了?显然不是。他们说的那些产品使用场景,根本就是十分无厘头的存在。
硅谷的这些企业里,当然也有这种创意。因为充电宝的技术难度低,就往什么东西里都塞一个充电宝。
不过,也有真正有能耐的公司就是了。例如为警察局提供一个能够存储指纹的系统的公司。
他们用的存储介质是录像带。因为,指纹库需要的存储空间很大。软盘,或者这个年代的硬盘,实在是有些太贵了用不起。
而录像带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存储介质。它比纸带贵,又比软盘硬盘便宜。除了寻找信息,不能直接找到那个点,需要从一卷磁带的头开始过,但是也还算方便了。至少比给纸条打孔方便。
早期的计算机,存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部分他们存储信息的东西。在后来的人看来,就像是在看无厘头搞笑片一样。
科技一直是在展,一直是在进步。就像摩尔所预言的一样。“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树木,约隔十八到二十四个月便会增长一倍,性能也将增¤,长一倍。”
换而言之,单位价钱所能够购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十八到二十四个月就会翻上一倍。
当然,这个展也是有极限的。
以硅为基础的集成电路,展的极限大概在五纳米制程就到极限了。再继续展,几乎就不可能了。因为。电子隧穿现象,不会让电子继续按照光刻好的轨道前进了。
事实上。进入二十级之后。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在二十世纪的人眼中。就没有再提升过了。主频不升反降,在那个新世纪提升性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多核心协同工作。
当然,后来一些八核心处理器,十核心处理器,更多的是一种噱头了。
林彦本人是不喜欢这种噱头的。
不过,有很多人吃这一套就对了。什么?你的手机才是双核的?我的有十核呢。你看你买个手机画个六七千,就买一个两核心的机器。唉,你真是被水果骗钱了啊。你看联花科的手机多好,核心多。又便宜。
例如红衣教主周鸿祎就很擅长这种噱头。比如说一个普通的手机摄像头,他能从“镜头”,说到“玻璃镜头”,再说到“五片玻璃镜头”,最后扯出“五片全光学超高清透光玻璃”。
现在美国的这些创业公司,差不多也是这么一个套路。一是吹嘘自己的产品,有什么什么厉害的地方。二是尽量把产品做的廉价,用低廉的售价换取市场。
当然,这种低廉的价格。也只是相对低廉。八十年代,最便宜的电脑,应当属于苹果的机器。
最开始廉价的不行,连个显示器都没有。似乎和“学习机”这种东西也差不了太多。后来,才有标配的显示器。
这个时候,一千多美元的苹果机。因为它的相对“廉价”,销量还算不错。一般是作为办公用机。或者是家长给孩子买当兴趣爱好。
能够忍受这个年代操作步骤繁琐的电脑,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喜欢上电脑的人。也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极客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