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具体知不知道,得问皇上了。”这里面牵扯到了太多上层的博弈,皇上知不知道,其实并不是主要的,皇上知不知道也不过就是几方势力博弈的时候,自己的筹码的多少。皇上知不知道都一定会放过宁承嗣。
说道博弈,一件事情牵扯到了太多人,彼此都在博弈,皇帝和大将军之间博弈,自己和大将军的博弈,大将军和秦业的博弈,甚至已经被贬谪的宁承嗣与大将军的博弈,秦业掺和进来,也顺道把月华也掺和进来,还有自己和秦业的博弈,还有自己和宁承嗣之间的博弈!方方面面的。
他们的人马抓到了大理国的王上,与此同时,他们的人马取得了两场胜利,越过了漓水,把战场推进了大理国的地盘,先后收到了两封皇帝的嘉奖令,皇帝似乎很高兴,把参加战争的每个人都提了一遍,却唯独少了大将军,这无疑传递了一个信号,虽然他为了解决拿三万军队的事情,力排众议把边关自留军强行划给了大将军,但是也在警告大将军你在西南的一切动作我都知道了,我处于打胜仗的考虑必须答应你,但是仗打赢了,你秋后算账的日子也不远了!
大将军接了嘉奖令,什么也没做,忽然派何珩送大理国王上的骨灰盒进景城。
何珩经过这一两年的历练,对于官场上的人心幽微之处,也算看得明白了,他想了很久,皇帝的心思很好猜,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底下人跟他玩心眼,他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变相告诉大将军,你的图谋我知道了,你别想在我跟前耍心眼,你刷心眼我一定是要惩戒的。
如果说大将军这样做一定会遭到皇帝的惩戒的话,皇帝的态度其实对大将军来说是好事,如果说皇帝真的打算深追这件事情的话,延误军机的事情可大可小,皇帝可以小惩,也可以大戒,皇帝如果大戒的话,以皇帝这么深藏不露的个性,他指挥暗中让人搜罗大将军的罪证,到了该拿出手来的时候,打大将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不会明知道在这个时间不能动大将军的情况下去表露态度,皇帝更多的还是只打算警告,罚是肯定会罚的,肯定不会伤到大将军的根本……
至于将军呢!何珩以前以为大将军和郭怀安联手不过只是为了单纯的借势,从现在的局势看来,还有跟皇帝博弈的意思,郭怀安是皇帝绝对信任的人,郭怀安一定不会为了这几万自留军的问题去和皇帝玩心眼,拿几万军队和皇帝的信任,孰轻孰重,何珩懂,郭怀安一定不会不懂,郭怀安掺和是皇上默许的。
皇上为什么默许又为什么会问责,这牵扯到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博弈,对于皇帝而言他一定希望底下人听话,他需要给底下人一定的权力让人家替自己办事儿,同时他必须控制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权力过大。
如果说大将军拿到了这自留军,其意义不仅仅是这几万人马,少了这几万军队,边疆没有能够再牵扯住大将军的势力的军队了,对于皇帝来说,少了一个制约,一旦局势变化,很可能边疆就会脱离自己的控制,所以他一定不能让将近的权力过大,他一定要压制的!这场仗一打完,估计皇帝就得打压大将军了,皇帝这嘉奖令无疑也是在传递这一个信号。
而大将军既要获得皇帝给的办事儿的权力还得去保证皇帝的信任,郭怀安是最好的选择,郭怀安坐镇西南,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来助阵的,一方面是来监视的!如果郭怀安不来,皇帝对大将军的防范,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自己的打算,郭怀安在这里,大将军一旦脱跳起来,郭怀安可以直接办了他!大将军肯定也知道这个时候,无论皇帝奖惩,他都只能接受,他把郭怀安弄过来,其实也是变相接受皇帝的监视。
而对于郭怀安而言,他促成此事,他是皇帝的心腹,不用担心皇帝秋后算账,大将军可能会因此被压制,他一定不会,他促成此事也就等于白拿了这几万军队。这无疑是三方平衡的结果。
至于宁承嗣,大将军一开始没有让何珩掺和进来,宁承嗣一定也猜得到大将军一定没有告诉他究竟怎么回事儿,他那个时候给自己写信,说带着三万大军投靠大将军,如果自己真的拿着信去见大将军,无疑是在扯大将军的后腿,那么何珩无疑在告诉大将军他暗中在和宁承嗣勾搭,宁承嗣这么做绝对没有安好心!
他没有中招,但是他烧了宁承嗣的信!
何珩一直以为他会一直在战场上,而大将军这个节骨眼上派自己去……何珩不由得揣测大将军的意图。
PS:如果权谋写的弱智大家就当个笑话看吧!图个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