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子”是干嘛的?耕地的啊?赫赫有名的耕地能手?”我不禁打趣的问道。
夏夏用小拳头,轻轻敲了我的脑袋一下,便解释说,“耙子”是江湖上的人,对倒卖古物人的一种称呼。也有一种称呼是“钱耙子”。因为这些倒卖古物的人,赚钱都是易如反掌,就像是用耙子耙钱一样,所以才把这些人叫做“耙子”。
夏夏说这个胡娘,可不是一般人,最近十几年间,每一件旷世奇珍基本都是出自胡娘手下,因此她的名号才格外的响亮。
我问夏夏,“耙子”是不是就是盗墓贼?我的脑海中已经联想到了,上学时看过的《鬼吹灯》、《盗墓笔记》一类的小说,当然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对盗墓这种事儿非常好奇,不知道现实当中,和小说中的情节有多大的出入。
夏夏告诉我,“耙子”应该也算是盗墓贼的一种了,不过“耙子”可是属于高级盗墓贼了。一般那些盗野墓的人,被称为“引子”,他们根本没法和“耙子”比。因为“耙子”不仅仅是盗墓取物,而且还吸纳各种从墓中带出的东西,许多盗野墓的人,也就是“引子”,想出手手里的“货”,必须找到“耙子”,让耙子帮忙出手。引子自己搞私货,是没人敢接的。而且那些名贵的奇珍异宝,想卖出大价钱,同样必须找到耙子。因为耙子有一条完整的销货渠道,就像是现在形成的各种产业链一样,“耙子”就在产业链的最顶端,负责吸收“引子”所得到的货物,再将货物转手给买家,从中赚取高额的报酬。那些名贵的奇珍异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消费起,但是“耙子”却能将奇珍用极高的价格出售,这也是“耙子”地位高的一种能力。
“耙子”并非只是之以“引子”所盗的物品为生,有些“耙子”手下还会养一大批“引子”,用以为其开棺取物,夏夏说这样做相当于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省略了“耙子”收货这一个过程。很多“耙子”最早之前就是“引子”出身,以后慢慢成了气候,成为了这行的翘楚,有了可靠的人脉后,就脱身成了“耙子”。所以“耙子”不论手段还是做事风格,都带有很多“引子”的特点。但是却比引子老练的多。
我听夏夏说的头头是道,心里也越来越好奇,原来夏夏所说的“江湖”之上,门道和规矩还这么多,说的就像是到了侠客年代一样。但是这盗墓的行当,倒是像一个现代化的生产链,分工明确而且有了相当的规模。
我好奇的问夏夏,这些“耙子”都是有背景,还是说关系硬?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操纵一个违法行当?
夏夏“噗”的一声就笑了,对我说,“小爷你是有多单纯呀!电影和小说看多了吧?“耙子”虽然大多数都是绿林出身,但是绝对不做违反犯罪的生意。相反,这些人选择“生意伙伴”的时候,都会择优选择遵纪守法的收藏者。毕竟现在风声紧得很,而且“耙子”一旦倒了,他身后的很多人,也都会因此“失业”。“耙子”自己倒霉无妨,但是绝对不能拖累下面的人,这样要是传出去,就要被同行鄙视了。没人愿意拿自己名誉开玩笑。更何况“耙子”的名誉,都是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耙子”本来就不缺钱,他们手底下的“引子”,至少也都说超小康的生活水平了。说白了,“耙子”他们赚的是别人的一种尊重和敬仰,还有自己的名誉。换成你是身家万贯的人,你会为了钱,而置名誉于不顾,铤而走险的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夏夏告诉我,现在凡是有点名堂,或者是著名的大墓,都被考古工作者先“占下”了。像这样的墓,“耙子”是绝对不会下手的。一是,因为这样的墓是见得光的,“耙子”盗的墓是见不得光。二是,这墓也算是国家的了,所谓盗亦有道乎,“耙子”也都是有爱国气概,绝不跟国家抢东西。夏夏还特意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是别看“耙子”掘冢盗墓,但是他们取得的物品,绝不会卖出国外。三是,那些出名的大墓,往往里面的“货”都不是特别珍贵,或者说比起一些不出名的古墓,有名古墓里出来的货,满足不了“耙子”的价值,入不了法眼。而“耙子”要的墓,都是那种一般人发现不了,而且大多数都是在人迹罕至之地。而且古墓之中必须要有奇珍异宝才行。
“对了,胡娘应该是“曏娘”才是。怎么突然变成了你嘴中的“耙子”了?”夕羽惠突然问道夏夏。
夏夏讲的正起劲儿,让夕羽惠这突然的一问,问的有点懵。思考了一会儿,突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才回答说,“你不问我都忘了说了,看来我对大江的不信任没有错。因为胡娘根本就不是什么“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