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栎阳将军车英,挑选出一只三千人的精锐骑兵,独立成营,作为城防的机动部队。
密令原雍城令赢德,秘密藏身陇西军中,万一有变,掌握陇西军,收缩至雍城,力保秦国的老国都雍城不失。
命人火速将正在巡视军队的上将军赢虔请回来,坐镇栎阳,控制各方军队。
派出军队,保护招贤馆,清理招贤馆内的管理和杂务人员,而后禁止一应人等进出。
秦国各方猜疑不定,招贤馆内也惶恐不安。
招贤馆的大堂,六十二名已经是秦国官员的士子,整齐坐好,每人面前一条木几,木几上笔墨纸砚齐全,还有三本书。书面上分别写着《政学》、《理政》、《杂学》。
没有人唱礼,嬴渠梁大踏步走进来,面对众人,身后跟着景监。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见过君上,内史大人。”
嬴渠梁含笑道:“诸位将在招贤馆内滞留一个月,是好事,不是坏事。每位面前都有三本书,我们留在这里一个月,便是要把这三本书学透了。嬴渠梁国务繁忙,不能时刻陪伴,可只要是先生在此授学,嬴渠梁必到。”
“先生?”满堂疑问。只要不是秦国人要行诛杀之事,众人也就放下心来。有些更聪明的人,认为嬴渠梁是要用一个月时间,理清秦国的各方关系,这才好让他们履职。
尸佼恰在此时走了进来。
“先生?”很多人眼珠子快要掉下来,难道国君说的先生,便是尸佼先生。
尸佼连忙摆手,道:“不是我,我不是先生。”
最后一排空着三个位置,嬴渠梁、景监和尸佼各占一席。
在六十四席对面,一条长案,虚位以待“先生。”
国君神色庄重的坐在最后压阵,县令、郡守们即便满腹疑虑,也不敢交头接耳议论。
来了个卫鞅,从容不迫、理所当然的在“先生”的席位坐下,引来一片惊呼。
“诸位,请不必拘谨,将来一个月,我们将一同讨论如何治国、治县,治郡。诸位面前三本书,正是区区在下所作。尸佼先生帮忙抄录,甚为辛苦。”卫鞅笑盈盈的说道。
“不辛苦。”排在最后的尸佼,大声回应,成为大堂中的一朵奇葩。
卫鞅笑道:“难道没有人质问我,凭什么我坐在这个位置?”
卫鞅点点头,道:“那便是没有了。要是我计算不错,在座六十五位,有六十二位,心里很想痛殴我一顿,君上和尸佼先生,不会质疑。至于内史大人,是否质疑于我,或者说是否痛殴我的打算,我估计,一半对一半。”
终于有人忍俊不禁,发出一阵笑声。
“卫鞅,你凭什么坐在先生的位置?”终于有人充当反卫先锋。
卫鞅道:“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发生地龙翻身,死伤无数,作为国君、大臣、县令、郡守,你们如何处置?”
笑声渐渐消失,一片沉默。
“救灾。”
“敬天地,拜鬼神,修仁德,施仁政。”
“自省德行。”
“调集大军,防范灾民作乱。”
“调配粮草。”
卫鞅哈哈大笑,道:“要是照你们说的办,民不聊生,国将不国。《理政》一书中,有详细说法,不妨一读。我再问你们,一片肥沃的土地,种植数年之后,渐渐贫瘦,种不出庄稼来,怎么办?请看《杂学》一书,施肥、养土。怎样把贫瘦的土地变得肥沃,如何能让土地产出的粮食增长几成。”
“好书。”一人大声叫道。
卫鞅道:“诸位所学各不相同,百家学说皆有。而当官了,仅仅以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学说去理政、施政,是远远不够的。放心,我们务实不务虚,我这三本书,和谁家学说都没有冲突。谁能告诉我,我们入秦的目的是什么?”
“强秦。”
“能否用心你们的力气,高喊强秦二字。”
“强秦——”
卫鞅道:“如何强秦?这个问题问的太大,我们日后慢慢讨论。再说我们当官、施政的根本是什么?以什么作为依据?”
“忠君爱民。”有人表达观点。
卫鞅却摇头,道:“施政的依据,请看《政学》一书,三大依据。民生,让天下所有人过上好日子,有吃有喝有穿,活得老,活得舒心,天下大战连绵,民不聊生,我们便打下一个统一的天下,让全天下人过上安稳的日子。民族,秦国,山东诸国,都属于华夏民族,北边的匈奴人要是来捣乱,我们便干掉他们。***,保障民众生存、不受欺凌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