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报恩般若地 >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惠能在新州这样美好的地方感受到了这种氛围。惠能由此而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蔼可亲。他最初具备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所求也”。

中国传统的“和光接物”的理念,使中国传统的敬祖敬天文化发展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也就是平常说的“终极关怀”。惠能十分自然而敏捷地接受了佛教的信息,并立即悟到了“见性成佛”的真理。他后来把传统禅学的“五停心观”改造为“自性五分法身香”,这是一种创造。修到第三香“惠香”,要做到“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人与人平等,和谐相处。修到第五香“解脱知见香”,便“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系从《老子》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一句化出来的。惠能主张“人、我、物”俱无别的境界,即“自性能含刀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惠能得到十两银子说明新州当时,人与人、人与万物平等和谐相处:挑柴卖柴是粗重活,但他却听熟了经文,《金刚经》的要义,他竟在忙碌的挑柴过程中听懂了。可见,人与经已经和谐平等,喧嚣的柴市与平和的禅音可以融合在一起。

十两银子的作用力,力大无比。黄梅与新州远隔群山,在惠能看来却如在咫尺,因为他的心早已到了黄梅。当时的原始交通异常不便,可谓爬山涉水,披荆斩棘,路漫漫,天苍苍。然而,有了十两银子,可以安顿母亲,惠能就有了过千山越万水的无穷的力量。十两银子的给予和接纳,完成了力量的转换和力量的增强过程。

十两银子到底有多少威力呢?

据史载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五文钱,以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算,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20石。唐代的一石为59公斤,就是一两银子可买米1180公斤,十两银子可买米11800公斤,合23600市斤。以每月基本生活消费折合40斤米价算,可用590年。

因此,惠能可免后顾之忧了。但是,银子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是经常在变动的。从《通典食货盐铁》所载来看,唐朝政府对井盐实行征税制时,规定可以银代钱,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为:白银一两与铜钱二百文相当。虽然此时物价与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已不能比,但即使以银钱兑换比计算,在当时还是能买米40斗,可用100年。从客人肯慷慨解囊,赠银十两这点可以想到,不是惠能听闻《金刚经》后非常兴奋,就是他开悟后发表极其不俗的见解。惠能说“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印证了此客人对他前往黄梅拜师学佛的大力支持。

在某些人看来,十两银子可以用来花俏,倒也自在,但在惠能看来,作用就大了:供养母亲的生活,可报父母养育之恩;可安心到黄梅去拜见五祖,学习以后,可以弘佛,以报佛恩。这种报恩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作用为以后惠能的光辉人生历史所证实。

正如吴洪激于《六祖传奇》所说的“而惠能的才能,则是因他的顿悟学说战胜了佛教各宗派,变天竺的佛教为中国式的佛教,独创了新的中国禅学”。又说“禅宗六祖及留下的《六祖坛经》这部革旧鼎新的经典著作,后来为中国南北二宗各派所推崇,他为天竺及东洋各地的佛界高僧所折服,奉他为中国禅的始祖,至今1300余年,盛存不衰。”

这十两银子是供养母亲用的。惠能心中很爱母亲,他爱佛,同时爱母亲。如果不解决母亲的衣粮问题,他还是要挑柴到市上卖的。对母亲的爱是惠能无法忘记的呀!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善根,所以才接受客人十两银子的施舍;也因为对佛的向往和崇敬,他才接受施舍,得以到黄梅去学佛。

释迦牟尼当年要出家,父母不应允,并说要他结婚生孩子,以传宗接代。释迦牟尼因为有孝心,所以听了父母的告,结婚生了孩子,这才出家。相对而言,惠能尽孝的任务似乎轻多了。他之是考虑母亲的生活问题,有了十两银子,是可以维持母亲一段生活的,但长此下去怎么办呢?母亲想到这点,却又为儿子学佛的决心所打动,便提出要他去问舅父的主意。舅父劝惠能留下的办法也不多,只得以石头可否裂开作为去留的参照条件。结果石头开了,这虽是传说,但是天意难违,母亲还是同意惠能北上求佛。念《金刚经》的人,是惠能的启蒙者。他无意用颂经发现了惠能,启发了惠能学佛的智慧和信心。据说也是他(一说是另一位念经者)给她十两银子以供养母亲,让他可以放心到黄梅去寻找五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