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报恩般若地 > 为寻找报恩最新境

为寻找报恩最新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寻找报恩最新境

2018-04-15 作者: 洪三泰

为寻找报恩最新境

六祖走一条多么遥远、曲折而艰辛的路啊!

惠能由新兴到黄梅这条求佛的路程是一条佛学的本质之路。Www.Pinwenba.Com 吧在承接五祖佛旨的过程中,惠能说:“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不自有。”他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如近代高僧太虚法师所讲的“人间佛教”。是的,惠能把印度佛教“众生平”的理想从神秘遥远的佛国拉回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之中。

惠能的顿悟理念,也是一种平民佛教的理念。这种顿悟理念,承认人与人之间有愚有智、迷与悟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并非本质之差别,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他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者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开心,即与智人无别。”

基于这种理念,惠能的《六祖坛经》把愚人智人、上人下人、迷人悟人、大人小人等一切等级都扫除净尽。**认为《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他的观点是有根据的:一是《坛经》重视平民智慧,认为“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二是《坛经》向平民说佛;三是《坛经》的语言接近平民化,平民百姓可以读得懂;四是惠能出身于平民,继承了五祖弘忍注重农禅的东山法门,无论是东山求佛,或避险怀集、四会,还是弘法于曹溪,都离不开平民百姓。

惠能创立平民化的佛教,让更多的平民接触到印度佛教的善与恶,以及懂得“善”与“报”的因果关系。许多来自印度佛教的佛教词语汇进平民的口语之中,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等等。

从新州到湖北黄梅再复回怀集、四会、广州、韶关、新兴,一路上,惠能都在为佛教的平民化而努力。

惠能禅宗思想的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在大梵寺第一次升坛说法的时候就明确地堆大众宣法:“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教就是要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惠能在五祖弘忍大师处因《金刚经》里的“应无所往而生其心”,这一富有空慧灵性的启迪,使惠能认识到顿悟“一切万法、不离本性”。他用了五个“何期自性”来描述他所悟到的高境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最新境界。

何为报恩?

在湖北黄梅,惠能参学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通过与惠能的对答,看出他是法门龙象。为了关爱并保护他,让他到厨房舂米。后为选继承人,要求每个弟子都写一首偈语。当时神秀是教授师,众人以为他必能继承五祖的衣钵。神秀写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是智慧的常青树,心具佛性,像是明镜台一样闪闪发亮,但常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染污了这面镜子,因此要时时擦拭打扫,让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后来,惠能知道此偈之后,请人在神秀的偈语旁,代他写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偈语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其实是由四大假合而成的,所谓明镜,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台,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一物,怎么会惹到尘埃呢?两首偈语,立意是不同的。惠能的与神秀的针锋相对,以“菩提本无树”作为千古绝唱,道出宇宙“万物”的真谛。这是惠能大智慧的具体表现。五祖果然智慧过人,眼光独到,在七百高贤之中发现了惠能。这一发现,使本来卑贱的惠能受衣钵,承法统,獦獠径登佛地,独创禅宗。这是佛教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