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缺陷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缺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政府的宏观政策

政府的宏观政策包括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增加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限制和克服经济的外在性,制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信息,创造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减少社会经济波动。

3.政府失灵

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未经政府干预的市场,不一定产生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这也并非意味着经由政府干预的市场必然有效率。由于某些原因,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失灵或失效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对社会经济行为及结果的衡量是困难的。比如对环境污染成本的估计,有很大的弹性范围。

(2)政府缺乏能够准确了解公众偏好的机制。公众千差万别,他们对政府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修高速公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3)由于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政府部门的浪费、决策失误、**等经常发生,使得“政府肯定有效率”的结论不定。

(4)政府官员有自己的偏好和需要,不同部门的官员有不同的目标、个人需要和行为习惯,存在出于个人目的、自私自利而假公济私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天真地期望政府及其公务员能为社会利益而无私地行动。

三、相关知识扩展

(一)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是指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国防、警务、公共卫生、道路、广播电视等都属于公共物品。一种物品要成为公共物品,必须具备以下特性:①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无论是否付费,任何人都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之所以会出现免费消费,是因为要么技术上不允许,要么由于收费的成本太大而放弃收费。②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某一物品的消费,都不会给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造成影响。即人们无法排斥别人对同一物品的共同享用,也不会由于自己的加入而减少他人对该公共物品享用的质量与数量。③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消费不是面向哪一部分人或利益集团,而是面向所有人的;公共物品也不能分成细小的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享用。

2.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任何私人部门都不愿意或不能充分提供。因此,其产量会低于合理的水平,即达不到经济效率最高状态下的产量水平,由此会造成社会福利的减少和资源的浪费。此时,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

(二)外部性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其他人所造成的无法通过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当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者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不能反映给市场价格时,就会出现外部性。外部性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非市场影响。通过市场发生的影响不是外部性。例如,周围人吸烟会给你带来危害,但你却不能要求赔偿;当你欣赏到邻居家阳台的鲜花时,会有一种美的享受,但却无需付费。这些都是外部性的表现。

2.外部性的种类

根据外部性对他人福利造成的影响,可以将其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根据外部性发生的领域,可以将其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1)生产正外部性。当某个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给其他厂商或别人带来有利的影响,即产生收益时,生产正外部性就产生了。例如,在某公司接受过业务培训的职工跳槽到其他单位,此时,某公司的行为就给其他单位提供了技术更高的劳动力,有利于该单位的生产,但却不能从该单位索要培训费用。

(2)生产负外部性。当某个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给其他厂商或别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即产生损失时,会产生生产负外部性。例如,处于某河流上游的化工厂,其排放的污水导致下游某渔场的鱼苗大面积死亡,而渔民却无法追偿损失。

(3)消费正外部性。当某个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有利的影响,即产生收益时,产生消费正外部性。例如,某人进行了肝炎疫苗接种,不但可使自己不患肝炎,并且由于减少了肝炎传染源而使他人感染此病的概率大大降低,有利于他人身体健康。

(4)消费负外部性。当某个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即给他人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时,产生消费负外部性。例如,私人轿车方便了个人的出行,但汽车尾气的排放会污染环境,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

3.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存在只增加社会福利而不增加个人收益的正外部性时,企业和个人的产量可能会低于社会最优产量;而当存在只增加社会成本而不增加个人成本的负外部性时,企业和个人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社会最优产量。因此,外部性的存在,使私人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发生背离,所以,当个人做出决策时,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会忽略其行为带给他人或企业的效益或成本,从而使竞争的结果变得没有效率,资源的配置达不到最优水平,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三)垄断

垄断是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垄断市场是一个产量较低而价格较高的市场。垄断的存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市场效率低下,而且使社会福利减少。

1.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

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厂商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会像竞争厂商一样努力使生产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但与竞争企业不同的是,垄断市场的价格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收益,因此,垄断厂商最终会选择在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组织生产。垄断厂商不需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降低成本,而可以在既定的成本水平之上加入垄断利润形成垄断价格。所以,垄断市场的价格比竞争市场高,产量比竞争市场低。这样,一方面,导致厂商丧失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另一方面,抬高的垄断定价成为市场价格,扭曲了正常的成本价格关系,对市场资源配置产生误导,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导致更多的资源流向该行业。

2.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垄断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为使消费者剩余大大减少。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四)信息不对称

完全竞争市场上能够实现经济效率最优状态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完全信息,即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产品具有充分的信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全的,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即有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相关信息。例如,商品的卖方要比买方掌握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其次,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使其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此外,充分占有信息的一方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对方隐藏信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