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东方朔这次犯了这样大的罪,汉武帝为什么也只是撤了他的官职而已。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觉得自己真的很沉闷,国事家事一大堆,哪件不让他操心。他需要释放心中的苦闷,需要快乐。这种快乐,那帮大臣给不了他,唯有东方朔能够给他快乐。
这样一来,东方朔就成了汉武帝的开心果了。你说,不该东方朔牛皮吗?汉武帝是高兴了,同时,东方朔也得到了他想要的衣食无忧。问题是,东方朔内心真的高兴吗?或者说他真的如愿以偿了吗?这样一个罕见的另类奇才,他真的甘心做一无厘头的老大?他那样的海吹自己,入朝为官,到底为哪般?
据《史记》记载,东方朔确实是曾想过就这样隐居于朝野。在一次酒宴上,东方朔曾作了一首歌,名叫《据地歌》,歌词如下:
险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在这首歌里,东方朔就明确提到了避世。如何避世?自从东方朔进入仕途,与汉武帝相处,他们君臣之间,无处不洋溢着快乐。东方朔没有把朝廷看成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也没有把汉武帝看成是那样的不容接触。他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获得了汉武帝的喜爱,可以说的上是要什么有什么,他要的实在,要的有水平,要的有时机。
东方朔没有汲黯般的鸡蛋里挑骨头,也没有商汤般的固执、不通情理。东方朔只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对抗他内心的无奈。那么,这种无奈到底是什么?
6、
越是试图让人记住一个人的某种形象,可能这其中越是有隐情。东方朔也不例外。有这样三件事,可以让我们窥测出一些端倪。
第一件事。建元三年(前138)的时候,18岁的汉武帝想大规模地扩建上林苑。这个上林苑实际上在秦朝时就有了,只是在那个时候,规模比较小,不过是秦朝时的一个皇家猎场而已。
一个小小的上林苑为何出了名?原来,秦始皇喜欢的一个女人叫阿房,他们当初的爱情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秦始皇是一个内心感情较为丰富的人,为她在上林苑修建了阿房宫。后来,秦朝朝政腐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各地起义不断出现。那个西楚霸王可能是太妒忌人家了,也可能是破坏欲太强,硬是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说实在的,这哪是在烧阿房宫啊!烧的是数不尽的钱财,还有那里面动人的爱情故事。好在,秦朝被推翻了,汉高祖刘邦在高祖十二年(前195),开放了上林苑,从此,上林苑从皇家的地位下放到农民手中,成为一块普通的耕地。
汉武帝又为什么对这个上林苑感兴趣呢?原来他刚即位不久,手中权力也没多少,那些实权还握在窦太后手里。所以汉武帝闲着没事干,也是无能为力。那窦老太婆可厉害着呢,一出手就震动朝野,她罢免了窦婴和田蚡,重新任命臣相和御史大夫。这样一来,他儿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没有烧起来,推行新政的事就只能搁浅了。汉武帝也是拿他母亲没办法,他只能等待,等待时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都说等待是难熬的,更是无聊的。
汉武帝没事可做,那就找事做,但不能做得很出格。因此,从建元三年(前138)开始,年轻的汉武帝就只能四处游荡——出巡。
皇帝出巡得讲排场,最终吃亏的却是老百姓。汉武帝也不例外,他自称是平阳侯。一干精锐的期门军骑着马跟在汉武帝后面也是威风凛凛,出尽了风头。这帮打猎者,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可不小,他们不但践踏庄稼,还夜出晨归,老百姓都睡着了,他们却弄出大动静,弄得老百姓担惊受怕的。庄稼收成减少不说,还吃不好睡不好,老百姓自然怨声载道。甚至有人直接骂他们是土匪。
很多地方官员也是有苦难言,但谁敢得罪这个不可一世的平阳侯啊!不过,也有不怕死的。有个姓杜的县令接到老百姓的告状,就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个让很多人头疼的平阳侯,到底是何方神圣。平阳侯的那帮随从硬是阻拦,不把他当一回事。这个杜县令忍不住发火了,不但痛斥他们,还下令将他们抓起来。这下,这帮依仗权势的汉武帝的随从可是碰到硬汉了,没有办法,只好出示皇家用品,自曝身份。杜县令看了过后,顿时大惊,立刻放行。回到衙门,才发现自己的背心都湿透了。
但汉武帝出巡也并非次次顺利,皇帝出巡一般是以微服出巡的形式进行的。也就是说他不能轻易暴露身份,这样一来,不就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么。有一次,汉武帝想走远一点,便与一干骠骑来到一个叫柏谷的地方。他们当时所在的地盘就是如今的河南灵宝西南一带,由于路途遥远,不用说,早就饥肠辘辘了。
可能是饿得发慌,也可能是不可一世。总之,这个自称平阳侯的汉武帝说话很不礼貌。刚进一家小店就问老板有什么吃的。那老板或许是受了老板娘的气,心里正憋着一肚子火呢。见对方用这样的口气说话,也没好气地说没有。一旁的老板娘估计是走过江湖的,一看对方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心里咯噔了一下,看来此人并非泛泛之辈,说不定大有来头,不可鲁莽行事。何况对方还是一行人,锦衣着身呢!但老板可不依,坚持认为对方是江湖大盗,得找人收拾他们才行,要不,小店难保。老板娘拿自己的老公没办法,只能将其灌醉,然后捆起来,另外招来的一大群帮手也立刻遣散,并杀鸡做饭,好吃好喝给奉上。汉武帝一帮人酒足饭饱后,便离开了。路上,汉武帝说,这回可真惊险啊!要不是那老板娘,我们可要吃亏了,我得好好奖赏她。
这开店的两口子时来运转了,也可以说是因施得福。汉武帝回到宫中后,立刻决定召见那老板娘,赏了她千金,又任命她老公为羽林郎,也就是皇宫的禁卫军。
虽然这次出行有惊无险,但窦太后知道后,大为恼火。再加上王太后也颇有微词,汉武帝也不敢走得太远了,也有所禁忌了。这样一来,汉武帝就不能玩得尽兴,心里自然不爽。汉武帝就想招儿,干脆自己修建猎场,这样就不用远行打猎了。
正是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汉武帝才下令大规模地扩建上林苑。扩建上林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要迁徙不少农民,并迫使他们另垦荒地。如此耗民耗财又失民心的事,少不了怨声载道。但因为不敢得罪汉武帝,很多大臣都是嘴巴紧闭着不敢说话。唯有东方朔,这次一反以往日作风,硬是跟汉武帝有板有眼地杠上了。
东方朔反对扩建上林苑的理由很充分。他说农民失去土地,那国家就得不到税收,毁坏百姓的墓地、住宅,这是让人很悲痛的事。再者,皇上飞车奔驰,一旦发生车祸,这可是后果相当严重的事。
无论从公还是从私,东方朔的这些理由,都是说得相当有力度、有情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东方朔在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上,做得十分精妙与稳当。那汉武帝听取了他的意见了吗?
汉武帝并不反对东方朔的这些意见,而且还说他提的意见好,并擢升了他为太中大夫,赏了黄金一百斤。但汉武帝,听归听,上林苑还得建。汉武帝有他的盘算,他要麻痹那些不支持他的人,比如窦太后。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东方朔作为一个文人起家的朝内官员,他其实也希望能为民做点事。他并不是表现出来的、大家以为的那样玩世不恭,他也有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劝说汉武帝不要扩建上林苑是牛刀小试,那下面这件事可是一件大事。汉武帝有个外甥叫昭平君。这个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做老婆。要说这昭平君可真是一位牛人。为什么说他是牛人,他不仅是隆虑公主的独生子,而且他的舅舅也是岳父就是当今圣上。有这两棵大树罩着,他还不牛上天?此人,牛就算了,谁叫他是皇亲国戚呢?但他偏又专横跋扈,着实让人讨厌,搞得很多人都从心眼里恨死他。他的母亲隆虑公主临死前,很不放心的就是她的这个独苗苗。她想了个法子,因为当时,有这样一条法令,就是可以赎死罪。也就是说一个人若犯死罪,可以用钱财来摆平。于是,隆虑公主就把自己所攒下来的积蓄给交了出来,若有一天,他的儿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可以用这笔钱消灾免死。汉武帝出于亲情考虑,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昭平君的老妈死了之后,昭平君更是有恃无恐。还怕什么,他有免死牌啊!一次,他喝醉了酒,也不知道是发酒疯,还是对那人有仇,她竟然把夷安公主,也就是他老婆的傅母给杀死了。要说这傅母也不容易啊!人家辛苦、尽责地辅导子女,也是功臣呢,居然遭到这样不明不白的杀害!按照当时的法律,杀人必须偿命,这是高祖刘邦定下的。廷尉走后,大臣们都认为,昭平君的老妈临死前已经替她儿子交了赎罪钱,应该免于死罪。按规矩来,汉武帝也无话可说,就答应了。
但汉武帝心中也是很矛盾的。矛盾什么呢?无外乎情与法。一方面,隆虑公主死得早,只留下这昭平君一人,现在,我如果要杀他,又怎对得起死去的妹妹。另一方面,如果不杀昭平君,那律法何在,何况这还是高祖亲自制定的。我若是因为不杀昭平君而无视法律的效力,那又如何面对列祖列宗。更何况,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以后怎么严明法纪?
汉武帝是明君,所以他才考虑左了又考虑右。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更为隐秘的伤痛,只是汉武帝深埋在心里,这就是,如果将昭平君处死,那自己的女儿夷安公主就得成为寡妇。于心何忍呢?
皇帝为难、伤痛,大臣们也为难、也伤痛。整个朝堂上唏嘘一片,一筹莫展。这时,东方朔跳出来了。有意思的是,他居然举起酒杯,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的酒杯,又或者是早有准备,随身携带着。斟满酒后,他便敬献给汉武帝,说一个好皇帝当政,他一定是赏罚分明,甚至大义灭亲。如今圣上诛罚部分骨肉,实乃圣君,这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汉武帝被东方朔的突如其来给震住了。硬是愣在那里,好半天没说出话。群臣们也像呆头鹅一样。皇帝内心正痛着呢!东方朔居然如此不识时务,是故意所为,还是有其他原因,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愣在那里好半天没说出话的汉武帝终于回过神,恢复了常态,决定立刻退朝,并单独召见了东方朔。他吹胡子瞪眼地质问起来:该你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这才不讨人嫌,在朝堂上你疯疯癫癫地敬酒,到底是什么意思?
东方朔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说圣上啊,天下之大,能够消忧解愁的却只有酒,今天在朝堂上看到您这样伤心,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献上一杯美酒祝贺皇上您能够秉公办案,愿您能借酒解千愁。可惜做臣子的脑子笨,不懂得看时候,实在是罪该万死啊!
东方朔将话说得这样关怀备至,那汉武帝听后有何表现呢?汉武帝是何等人也,他岂能不明白其中的蕴义。如果东方朔都是愚笨之人,那天底下还有聪明人吗?他是怕我过不了情关,怕我徇私舞弊啊!所以他才当着众臣的面敬我的酒,如此一来,我便是难再有悔意了。
要不怎么会说汉武帝是明君呢?这次他不但没有降罪于东方朔,反而赏了他一百匹绢。东方朔以他看似避世的表象,采取了这样迂回的策略。实际上他也想改变别人对他的误解,但他又担心自己性命不保,所以采用此计策。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东方朔是非常态,还是另有所图?据《汉书·东方朔传》中的记载,东方朔虽然滑稽搞笑,疯疯癫癫,但他却懂得察言观色,看准时机,直言相谏,这样一来,他所提的意见大部分是被采纳了的。如果说这件事,东方朔处理得还不错,挺精明的。那接下来这件事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
这件事与长公主有关。长公主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她的丈夫叫陈午,可能是命薄,结婚没多久,就死了。长公主还算忠贞,丈夫死后,她也没有再嫁,守寡很多年。但在她五十多岁的时候,可能是太过于寂寞,其实做女人也真不容易,守寡这么多年,也真难为她的。于是,这个长公主便找了个年轻的内宠。此人年方十八,正值青春力壮,名叫董偃。
董偃是何许人也?董偃十三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的母亲做珠宝生意。因为有时送珠宝到宫中,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进入到宫中。有一天,碰巧被长公主看见。再者,之前长公主身边的人都觉得董偃长得很帅气,是一个帅哥。是帅哥,那总能引起女性的注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长公主虽然已是老女人,但她也渴望得到爱啊!心里就产生了想法,想据为己有。于是,她便召见了董偃,两人一见面,长公主内心一阵狂喜,此人果然是一帅哥。但她又不好直接说,只是说“吾为母养之”。董偃的母亲是一个生意人,她的大部分生意都是靠长公主在关照呢!自然不敢不答应长公主。
就这样,董偃从一个普通人,进入到了宫中,并留在了长公主的身边。而长公主呢?梅开二度无须多说。不过长公主对她的情人还不错,她并不是完全把董偃看做是一个她发泄的工具,她还教董偃读书、计算、驾车、射箭等等。这长公主也真够用心的了。董偃呢?也不负期望,不但越长越帅,自身的素质也不断提高。
长公主自己也很清楚,董偃再怎么出色,也不过是一个内宠而已,一个被人瞧不起的下人是谈不上高贵的。长公主就开始想办法让董偃变得高贵,打造她心目中的完美王子。这样一来,她的出手特别大方,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比如,拿出钱财供董偃用于结交京城权贵的开支费用,甚至下令:金子没超过百斤,钱不到百万,绢帛不到千匹,都不用直接向她汇报。如此的大手笔,恐怕也只有长公主才舍得花。长公主不愧是为爱而生的痴情女人。
有长公主的这番包装与策划,董偃身价暴涨,那些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对他客客气气,还尊称他为董君。从一个下人到被人称为董君,董偃的华丽变身,无一不包含着长公主的功劳。但,长公主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经过汉武帝允许。换句话说,她是私自进行的。
在历史上,一般内宠的下场都不大好。比如武则天、太平公主的内宠,下场都非常的凄惨。还好,董偃的一个朋友提醒了,并给了主意,董偃赶紧去实施。有什么比贿赂更好的法子呢?而且还是变相的贿赂,比如,打麻将故意输钱。董偃有个朋友是一个“消息通”。他知道汉武帝想要一个东西,但汉武帝又不好意思要。这个东西是长公主的,他怎么能明着要呢?长公主有一个长门园,这个长门园自然是被长公主经营得十分的漂亮。董偃朋友的意思就是让董偃说服长公主将长门园献给皇上。皇上要是知道是你董偃的心意,那肯定心花怒放。只要皇上赏识你,一切都好说了。
董偃听后连连点头,说这主意很不错。于是,他赶紧跟长公主说。长公主正愁该怎样跟汉武帝解释她私自纳宠的事呢!听董偃这么一说,觉得此法十分可行。但问题又来了,如何找到合适的机会献上长门园呢?总不能直接跑去跟汉武帝说,我要献长门园给你,你要不要嘛!
董偃的朋友又出主意了。让长公主称病上不了朝了,这样皇上怎么也得来看望一下吧?长公主好歹也是汉武帝的姑姑啊!只要皇上来探望,不就有机会表明心意了。果然,汉武帝听说姑姑病了,便前去探望。董偃的朋友连怎么跟汉武帝说都交代了,长公主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不过得弄得像样点,真诚点。
长公主假装吃力地从床上起来,说承蒙陛下的厚恩,被封为公主,让我衣食无忧,然而,怎奈我年事已高,万一哪天有个三长两短,恐怕要留下遗憾了,我只恳求皇上您能抽个时间来我这里一下,以表我的谢意!
这话说得多么的中听和感人啊!汉武帝也很感动。安慰她安心养病。过了一些时间,长公主说自己的病好了,全托皇上的洪福,说要亲自拜谢。
这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说话如此客气,那做侄儿的也不敢怠慢。于是,汉武帝决定去看看,来到长公主的住所。长公主早就准备好了,她要演一出好戏,让汉武帝知道她不容易。她放下自己的尊贵身份,换上佣人的衣服,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拿手好菜。这汉武帝其实原本就是来看望姑姑的,没想太多。但见自己的姑姑如此礼待,心里也逐渐猜出了七八分。那之后的事就好说了。
一切都和董偃的朋友预测的一样,汉武帝被她姑姑还有董偃哄得高兴万分。史书上记载: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
自从这次有目的的会宴后,董偃经常陪着汉武帝斗鸡踢球,总是想着法子哄汉武帝开心。正所谓,你好我就好。董偃的目的达到了,因此,他的身价也再次得到提升,成为无人不知的董君。这个史书上也有记载: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董君出了名,原先那种害怕与自卑感好像都不在了,再加上有汉武帝这棵超级大树,他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不过也不是人人都买他的帐。有一个人硬是不甩他,硬是要弄翻他。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东方朔。
还别说,机会真的来了。
一天,汉武帝正和长公主在宣室会餐呢。也怪董偃运气不好,这次是东方朔在站岗把门。董偃正一股乐劲往宣室里走呢。东方朔拦下了,说这个地方岂是你能来的,还不快退出去。汉武帝和长公主正在里面坐着,埋怨这董君怎么还没来。正说着,外面闹哄哄的。出来一看,又是东方朔,吃饭都吃不了清净的。便问东方朔:你怎么不让董偃进来啊?
东方朔将手中的长戟指向董偃,说他是犯罪之人,而且当杀。汉武帝说此话怎讲。东方朔说,此人伤风败俗,私通公主,未婚就同居,实在不是一个家臣应该做的,简直是败坏先王制度。更何况,此人满脑子不健康思想,竟然在皇上建功立业之时蛊惑你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如此小人岂能不杀?他又怎能有什么资格进入宣室呢?
汉武帝被这番话问的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了很久,他才说我已经准备好酒宴了,要不,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人家汉武帝都这样说了,按理说,东方朔该识趣吧!就别不依不饶了。但东方朔就是拼死也不放过,抬死杠。他还搬出了先帝的法度,说这个宣室是先帝处理朝政的正殿,董偃如果进去,那就是违反法度,不能让他进。
这话也说得完全在理,有理有据的。连先帝都搬出来了,汉武帝没有办法,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东方朔讲得很好,应该给予奖励。并立即下诏,将这次酒宴改为北宫举行。然后,带着董君从东司马门走。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下人入宫的地方。而东方朔呢?得到了黄金30斤的奖励。这件事在史书上有记载。
经过这事,董偃精神倍受打击。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董偃好歹也是富商之后,十三岁那年跟着母亲进宫,被长公主看上,然后就被包养。他也是没有办法,为图自身安全,所以才想方设法讨好献媚。东方朔这次给董偃和长公主的打击都是很大的,两人都郁郁寡欢。董偃三十岁就死了,长公主也在董偃死后不久忧闷而死。最后是和董偃合葬在一起,也总算终成眷属了。
一向玩世不恭的东方朔为什么就这么容不下董偃这个内宠,仅仅因为董偃是下人吗?董偃再怎么说也是汉武帝姑妈的情人,东方朔的那番话不但让董偃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也让长公主颜面无存。其实东方朔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他害怕内宠得势,最后祸国殃民。他心中也是关怀天下,也想做一个忧国忧民的好臣子,所以他才这样义正言辞地去做。可是,难道仅凭这样一件事就能证明自己不是世人眼中的那个玩世不恭、另类搞笑的东方朔吗?这里面,东方朔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悲哀。他是想向汉武帝表明,他不是那种在大众眼中只会哗众取宠的笑料,也不是世人误以为的那样不问世事。可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些,汉武帝不需要他的治国伟略,有董仲舒就足够了。
从阻止扩建上林苑到借敬酒支持汉武帝杀掉自己的女婿,再到容不下董偃,这三件事,无一不透露出东方朔的另一面。东方朔以他独有的方式跋涉着文人从政的崎岖路。东方朔从未任过地方官,一直都跟随在汉武帝身边。但他的官从未大过侍郎。从这也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不可能重用东方朔,让他担当起治国治天下大任的。一代奇才东方朔就这样被汉武帝屈才于他的统治下,要怪,就怪东方朔生不逢时,既有董仲舒为何又有东方朔呢?如果是在高祖时代,或许会有另一番作为,也说不定。
在东方朔的内心深处,一定扎着痛苦这根毒刺,只是他将这种痛苦的表达方式演绎得别开生面而已。他那种玩世不恭、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外在表现,注定成为汉武帝放松娱乐的最佳武器。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那些奇闻异事才被民间所传颂。人们都记住一个古灵精怪的东方朔,而忘记了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抱负远大的东方朔。一个有惊天韬略的文人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无法施展其才华而屈死一生。在东方朔身上,所呈现的是他悲伤到极致的彻悟。毕竟东方朔他不想做出那些不成仁就杀身的英雄壮举,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东方朔复杂又悲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