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林思对领导干部不留情面,可她并不是吹毛求疵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这人同情弱者,所以对官人要求很高;对学生也是,班干部就要严格要求,而对普通学生她却很有耐心,即便成绩不好,也不歧视,反倒是更加爱护,生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某科成绩不好,也是有多种原因,能学好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科目也可以,总之学生都是渴望表扬、认可和鼓励的,教师要想办法做到这些。比如,一次上课,她在检查做课堂笔记的情况时发现,基础较差的那个学生又没记笔记。可他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小巧精致的手工艺纸折球,做工非常精巧独特,就顺手拿起来看;学生看见老师在欣赏他的作品,也很高兴,也不怕老师看见他没做笔记了。那球的确是个好作品,林思不吝啬地表扬了那个学生,还夸了他几句,全班同学也都很高兴地回头看他,他更高兴。第二天上课,当检查背单词时,刚走到那个学生的座位,竟然发现他又做了一个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是这个比昨天那个大了好几倍。林思明白他是希望再次得到表扬,尽管他连书都没拿出来,她没让他失望,再次评价一番,表扬一下,之后又问他背没背单词,他承认没背,有些不好意思,林思就问今天背不背单词,要不要再做一个更大的球?他笑了,表示今晚不做球了,要背单词。
在林思眼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不能某科没学好就去批评他,而是要肯定他的长处,不吝啬表扬,以此帮助学生争强自信心;但对于班干部,她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起好带头作用。
最后再回来说那女二副校长。派人打探了两次,知道了“地雷的秘密”:林思“不挂弦了”,她就放心地露面上班了。换了别人不到校上班就会扣误工费,可她不用,人家是特权阶层,别看这小小的耳环,还真大有文章啊。林思眼下是一看见她就又想战斗,无奈答应人家不玩了,就不能反悔,这不讲信用的事她不干。不能捉弄她了,那就写个帖吧,总之要记住这件事。
“如今老百姓买东西总能碰上添堵的事。有人添堵,就有人生气,但生气之余你还有买与不买的选择、吃与不吃的权利;可有些添堵之事你就必须兜着、受着,想躲都躲不开。
昨天刚看了某地一年轻教师不堪压力而服毒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惋惜之余也深感学校的高墙大院内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东西。一味地谴责当前的教育体制不能解决眼前的任何问题,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的工作要务实,即要分数,也要和谐,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好让教师们安心地工作。最怕的就是有的校长自身素质差,工作、表现、说话总是出现偏差,不光影响大家的情绪,主要是总给大家添烦。苦的是,这时你又没有选择的权利,你必须承受,因为他们掌握着生杀大权。若是添一两次堵,也不算什么,现在的人谁没有点承受力?但要是没完没了地冒傻气、添乱添堵添烦,那就要说道说道了,毕竟大家是来工作的,不是来看你犯傻的。为了戴耳环,搞的风波四起,闹得不亦乐乎,还亲自搬来了警察叔叔,到最后连班都不敢上班了,还像个校长吗?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二百五。
新官到任一年有余,本以为过了“磨合”期就会互相适应,谁想全然不是那回事,想不到的事、不该发生的事接连地发生,让人已经失去了耐心,无法等闲视之了。做领导的就要拿出领导的水平、素质、能力,不然,怎么领导别人,又让别人如何佩服你、听命于你呢?等到别人给你‘拍砖灌水’了你才犯急,那就为时晚矣。别说‘平地本无风,无故三尺浪,居心何叵测,此心照天下’,应该说平地起风波,只缘心不正,三尺浪不小,打你没商量。要知道,有水平与没水平、有素质与没素质,得到的回报就是不一样。德育教育不只是针对学生,领导官人干部更要加强才是。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不该发生的事,还真都是领导干部的错,老师们容易吗!
不要以为顶个乌纱帽就可以瞎说,那是无能的表现。
不要以为有个官职就可以搞特殊,就要在定岗时比别人多升一级,那是自私。
不要以为是校长就可以颠倒黑白,明明是在压制民主,还说什么“民主起源于古希腊”,那是搞笑。
不要以为是领导就可以上班时间发那些**裸的狗屁养生帖,那是丢人显眼。
不要以为女校长就应戴上耳环上班,就要炫美、炫秀、炫清闲,那是犯傻。
不要以为招来了警察叔叔就可以抓人,那是法盲。
别忘了:工作老师们干的最多,补贴你们拿的最高。
别忘了:汗水老师们流的最多,荣誉你们信手拈来。
别忘了:任劳任怨是讲台上的老师,拍照上报纸的是吃桃子的校长。
别忘了:为人师表,你们校长都做得不到位。
想想吧,你们整天换来换去地戴着那些招风佛珠和耳环满校园地显摆,满世界地拉风,真地很得意吗?真不怕掉价吗!戴了是不违法,可一个校长整天痴迷那叮铃当啷东西,不能不说还真的有点那个285和找骂啊!
敢做敢当,戴了就不要怕人说,更不能期待别人不说,不然就太冷清、太没劲、就白戴了不是?
咱不知道这俩校长想啥呢,咱只觉得这‘二人转’转过头了啊!
忽然想起一首元曲:‘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想想这新版二人转,咱也来一曲吧:珠儿圆,环儿颤,心思理还乱。一刻不戴着实难。都因那日一场戏,好景风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