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味凤凰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第二章 品味凤凰
梦想的屐履虚踏湘西那座小城,不知有多少个日出月落。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当友人邀我前去那座中国最美的小城采风时,我才从几千里之遥的北方,匆匆奔向那方圣土。
在以往的岁月里,我只是从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里,虚怀那座白塔那条沱江和那倒影在秀水里的吊脚楼,神往那条乌篷船和翠翠,还有她的爷爷和那条黄狗,而今,我真的来了,在沈老描绘的湘西风情里,细细品味这座古城。
从张家界下车赶到凤凰,已是夕阳西下。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便来这座城池观赏夜景。顺着石板路,我悠闲地下到沱江边,但见对岸临江的阁楼,已亮起万家灯火,色彩斑斓的华光,倒影在长长的沱江里,流光溢彩,真是美轮美奂。看着这玲珑剔透的夜景,我索性坐在江边的石阶上,静静地细品它的灵韵。霓虹流水歌声,使凤凰之夜动中有静,静中有幽。在这如痴如醉的惬意中,忽见天隅一角,凌空的塔尖上若隐若现着一道灵光,顿感这个小城更加神秘诱人。看完夜景,顺木桥穿过江面,沿岸边看繁华的商铺,听歌吧酒吧的激情,想那阁楼上忽明忽灭的“天上人间”……这一切,难道就是凤凰古城的神韵吗?不,凤凰的神韵和迷人,还有更深邃更能洞穿游客心胸的圣地,那就是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我们悠闲地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来到悬挂两盏大红灯笼的旧屋前,但见许多人拥挤着拍照,闪光灯唰唰地闪亮,把“沈从文故居”五个金色的大字,映现在我的眼前。此时,我忽地明白了,这个古屋的主人,原来就是一座名扬海外的凤凰城。若没了这,凤凰也只不过有一个外美的躯壳,有了这,凤凰的灵气,就能永远地弥漫于天下了。
凤凰的夜景很美,但再美还是朦胧着一层面纱。翌日清晨,我们来看她的真相,谁料,细细的秋雨,却把凤凰这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氤氲的墨汁未干。适逢这绵绵细雨,人人都顶起蘑菇伞,来看雨润的凤凰。在烟雨弥蒙的意境里,凤凰古城更潇潇着迷人。你看吧,明清遗存的东门和北门城楼,连接着半壁城垣,砺山带河,气势犹存。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两旁多是木板房,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内中店铺,凸显着土家族和苗族的特色,古朴中透溢着秀美。古城东门外沿着沱江,保留着一条狭长的古街,有古城墙、古城门、古钟楼、古码头和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古街两旁的店铺仍保留着当年的门面和旧时的旗幡。
饱览了这些,我们便来到沱江边,只见两岸细脚伶仃、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与清澈秀丽的沱江交相辉映,似江南水乡,又像威尼斯商城。我站在江边,静静地看着,一江清水从古城墙下蜿蜒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在江心。山色青苍雨洗不去,鸟声宛转随风而来。忽然间,一只水鸟从江边飞起,便引出几条乌篷船,其间,有一个红衣女子,在江心开着红莲,咿呀咿呀地摇来,我登时睁大两眼,不禁暗暗发问:摇船的那个女子,是《边城》里那个可爱的翠翠吗?
近了细瞅,方知是自己花了两眼。又向别处睃巡,忽见古旧的水车那边,有一位沿江捣衣的红衣女子,又疑是翠翠,便装作照相,紧紧地来到近前,偷偷地斜瞧,那颜那面,煞是美丽,等她收拾起衣物,拎桶站起来,我才清晰地看清,还不是翠翠。于是,我就满江搜寻,我多年意象的那个翠翠,你在哪里呢?
就这样地情揉《边城》,品味凤凰。虽然没找到那个翠翠,但我却见到了伴随翠翠生活在沱江边的那个白塔。我看着看着,那座烟雨迷蒙的白塔,仿佛对我轻轻地诉说,你寻找的那个翠翠,已随沱江悠悠的流水,消失在岁月的烟雨迷蒙里。
我被沈老描绘的那情那景迷幻着,待我从悠远的梦中醒来,方知这是对凤凰人文的痴怀,就赶紧收敛了迷幻。眼离了那座白塔,便凝望那座跨江的廊桥。这座廊桥,名叫虹桥,它两墩三孔,横卧沱江之上,是虹非虹,亦真亦幻。听导游说,这桥南枕“南华滴翠”、“观音坐莲”。桥北手拉“奇峰挺秀”、“古刹钟声”。桥下是“沱江渔火”、“三潭映月”,对面是“东岑迎晖”,背后是“金钩挂玉”,一座石桥把“凤凰八景”景紧紧相连……我看着倒影在水中的桥洞,忽然感到它就是凤凰神灵的眼睛,几百年来它在这里大睁着,饱览着天下的游客,阅尽了人间的沧桑。看着看着,我便情不自禁地走上那座虹桥,呈现在眼前的真是桥景环绕,灵气弥城。我眺望着,眺望着,又不禁四下环顾,见岸边也有依依垂柳,江水也是那般柔媚,水底也有油油的水草,便忽生联想,这,不就是徐志摩作别的那座康桥吗?
是的,是的,我自问自答着,倚在桥上,又慷慨地饱览了一眼全城,便依依不舍地向这座“康桥”作别: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11年10月写于清风楼
2011年11月6日《保定日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