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虽万人吾往矣——金庸小说导读 > 第一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其人

第一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其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其人

2014-08-19 作者: 柳叶

第一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其人

(一) 金庸是一个传奇

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

一支笔论时局,享誉香江

为文可以风行一世

为商可以富比陶朱

为政可以参国论要

一、 书香门第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金庸祖父查文清则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而今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查良钊。海宁本身就是一个出才子之地,如王国维,徐志摩等。因此金庸的这样一种家庭环境对他走上文坛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二、 求学经历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校方制度不满被勒令退学,后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再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在杭州《东南日报》任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翻译工作。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抵达香港。

三、 起步香江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兼任翻译,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共用一个办公桌,一起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任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与人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是林欢)。1959年金庸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当时为了《明报》的销量,继续创作武侠小说。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组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四、 卓越贡献

金庸绝不是一个埋头于小说幻想而不问世事的人,相反,在政治上他依然活跃,为香港回归做出重要贡献。

金庸于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现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对武侠的贡献,他的政治才能也是少有人能超越的。此外他对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任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以上资料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课件

出身名门

海宁:王国维、徐志摩、李善兰、蒋百里……

查氏: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康熙)

◆ 查继佐——明清时著名史学家

◆ 查慎行、查嗣庭——诗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 查良铮(穆旦)——现代诗歌第一人

◆ 查文清(祖父)——丹阳教案(对金庸影响很大)

家庭教育

书香门第——博览群书、热爱写作

初三时出版第一部书

中学毕业后发表《白象之恋》,获重庆市政府征文比赛二等奖

父亲(查枢卿)的言传身教——交朋友比业务成功更加重要

同情之心——《连城诀》

经历

1941年浙江省联合高中开除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勒令退学

中央图书馆任职

《东南日报》担任外勤记者

1946年进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编辑

1948年被派往香港“身无半文走香江”开始撰写社评、分析论证时局时事

1952年《新晚报》负责娱乐性较强的影评专栏

1953年梁羽生《龙虎斗京华》

1955年金庸《书剑恩仇录》报纸连载

1956年为《商报》撰写《碧血剑》

为《新晚报》写《雪山飞狐》

1957年进长城电影公司任编辑

1958年奠定金庸江湖地位的作品《射雕英雄传》

1959年创办《明报》

在《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1963年《天龙八部》

1965年《明报》大量发表关于文革的评论,成为“中国报道权威”,金庸被称为“香港第一健笔”

20世纪六十年代末《笑傲江湖》、《鹿鼎记》

1972年金庸宣布《鹿鼎记》是他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后十年,金庸精心修改,十四部小说逐一出版

1982年金庸作品全部出齐,并自写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89年5月20日金庸退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卸任《明报》社长一职

1991年金庸正式卖出《明报》,退隐江湖

(二) 相关链接(转百度百科“金庸”条目)

1. 笔名缘起

金庸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