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大学影视鉴赏 > 二崛起的新兴产业

二崛起的新兴产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制式的问题解决后,电视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60年代初期,所有影片从35毫米改进为16毫米,并且能做到声像同时收录,但电视新闻的基本录制状况没有改变。70年代后,又研制成功电子新闻采录机(ENG)等设备,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使电视真正发挥了声像兼备、传播迅速的现代化新闻报道工具的作用。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三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1972年,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之后的日本也成为能与美国、德国抗衡的电子产品大国。1973年,数字技术开始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同样可用于卫星通信。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视机查阅新闻、报刊。1977年,在家用台式电视笨重的现实情况下,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的电视机屏幕上。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这种电视后来被广泛用于广场、会议、音乐会等场合。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讯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行,比目前的525行还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由传统的9∶12改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四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七倍而是三倍,且伴音逼真,采用四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超强感染力。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又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重量为280克,既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的“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五) 电视机的类型与前景

现在的电视机几乎完全告别了黑白,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彩电市场的发展也进入平台期,传统彩电需求开始趋于饱和。技术升级换代的要求使得显示器由球面到平面,制式由模拟向数字化迈进,大屏幕、等离子、液晶、纯平CRT、超平CRT、超薄CRT、数字高清CRT、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投影电视、立体、高清晰度等彩电技术不断开发面世,电视技术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快。从上述各种类型的使用效果与外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平板电视(等离子、液晶和一部分超薄壁挂式DLP背投)、CRT显像管电视(纯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背投电视(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投影电视。在这一高端市场上,国外的索尼、松下、夏普、LG、三星、飞利浦等品牌,凭借在等离子电视(PDP)、液晶电视(LCD)、背投电视为代表的新显示方式彩电上强大的技术实力,占领了主导地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大步前行着,电视转播也将由卫星转播到卫星直播。而以后的发展趋势,据了解,美国计划在2009年关闭传统的由国家统一发射的模拟电视;欧洲各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计划2006年实现数字电视全国覆盖,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中国广电总局2003年5月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中指出,我国将于2015年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

(六)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中央电视台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早期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称现名)使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于9月2日正式播出。从此,中国广播事业由声音广播发展到声像广播。第一套电视广播设备,从摄像机到发射机,除某些关键器件外,都是国产的。发射机功率为1千瓦(1959年增加到5千瓦)。当时发射天线加设在广播大厦的塔楼顶上,高度为80米。覆盖半径25公里。1958年7月,又研制出中国第一辆3信道电视转播车。中央电视台开播后不久,天津广播器材厂很快试制出命名为“北京”牌的电视机。1960年,中央电视台建成了电视中心,有600、150、50平方米的大、中、小演播室各一间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此外还建立了一个洗印车间,洗印出自己拍摄的16毫米新闻电影片。继中央电视台开播后,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相继开办黑白电视广播: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即今天的黑龙江电视台)开始试播。到1961年底,全国共建地方电视台19座。1959年,无锡市建立中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用差转的方式转播上海电视台的节目。60年代初,中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又逢“文化大革命”,一些电视台被迫停播。直到1968年,停播的电视台才陆续恢复播出,一些没有电视台的省、自治区也相继开办电视台。

黑白电视开播的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以当时的广播科学研究所为主并与北京广播器材厂及有关院校合作,开始着手进行彩色电视研究。一年多后,就研制出全套国产彩电演播设备和发射机,并于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建成了第一个彩电试验台,用NTSC制进行了试播,但后来也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停下来。1969年,彩电研究二度开展,经过调研,决定暂用PAL制(1982年正式决定PAL/D制为中国彩色电视的标准制式)。到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当时只有北京市和西藏尚未建立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始于1979年5月16日播出,西藏电视台始于1978年5月1日试播。电视事业发展初期,一般每个电视台只有一个发射台,在省会城市才能看到电视。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作为节目传送手段得到发展,各省大都建立了高山调频发射台,这就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已建成的调频发射台加设电视发射机和天线,便迅速建成一批电视转播台,扩大了电视覆盖面。1968年,中央电视台在月坛公园内建成了电视发射塔,高度为196米,发射机功率增加到10千瓦(系北京广播器材厂制造的电子管式发射机),覆盖半径达到40公里。到1971年,建成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80座。1971年,邮电部的微波中继干线初步建成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才通过微波线路陆续传送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用8频道在北京地区试播,发射功率为1千瓦,同年10月1日正式播出,同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7.5千瓦。到1973年底,上海、天津、成都等地方电视台也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从1977年7月25日起,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全部改为彩色播出,从此,中国电视完成了由黑白向彩色的过渡。直到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该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彩电工业已经跨越过了自行摸索的漫长前奏,开始直接和国外先进技术对接。不久,国内第一个彩色显像管生产厂——咸阳彩虹显像管厂成立。彩电得以在国内大规模生产。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电视节目发射、接收需要卫星,而我国的自主研究此时也出了成果。于1970年4月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1976年,中国加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为了发展我国的卫星广播事业,1982年开始通过国际通信卫星和德法两国的“交响乐”卫星,进行电视传输试验。1985年8月又租用印度洋上空的57°E国际通信卫星,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综合节目。1986年又移到66°E的国际通信卫星上传输,向国内传送三套电视节目,这使中国C频段卫星电视接收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自己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于1984年4月第一次发射成功,定点在125°E,开创了利用中国通信卫星传送电话、广播、电视试验的卫星通信广播事业。1986年2月又发射了通信广播卫星,定点在103°E的静止卫星轨道上,进行通信广播试验。1988年3月成功发射了中星一号实用通信卫星,定点在87.5°E,可同时传送四套电视节目。目前,中国通信和广播电视业务主要使用的卫星有:国际701、泛美2号、亚太1号、亚太1A、中星6号、鑫诺1号、亚洲3S、亚洲2号、中卫1号、亚太2R、泛美4号、国际704、泛美3号等。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9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第一期“村村通”工程,租用鑫诺1号卫星的一个Ku频段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传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广播节目。因为很好地利用和推广了卫星电视传播、接收技术,大量的省级电视台打破了以前的地域性电视媒体的传统模式,省级卫视也由以前的区域播放而做到现在的可以影响到全国30个省级卫星电视频道。40套电视节目的上星播出,使全国上亿的人口可观看的频道远超过过去;地面电视传播网络趋于多元化,中央电视台过去在传媒中一枝独秀的局面被彻底改变。

如今,电视已经在全世界基本上得到普及,电视台的数量和节目频道呈爆炸性增长,播出的时间甚至是24小时全天候的,加上卫星电视技术的发展,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今天的电视,可以令全世界不同国度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关注一处地方的战争与灾难,也可以令人们欣赏同一场球赛和演出。它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交汇融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