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大学影视鉴赏 > 一电视艺术片

一电视艺术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电视艺术片

2018-04-15 作者: 虞吉

一电视艺术片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视艺术节目花样翻新,内容丰富,出现许多新的节目形态。Www.Pinwenba.Com 吧在这里对电视艺术片的界定还不能完善和彻底,只能对目前基本成熟的几种节目类型进行分析。这里所指的电视艺术片分为两个大类:一是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二是电视与其他艺术结合的产物,例如电视音乐片、电视歌舞片、电视广告等。

(一) 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多采用纪实的手法,针对专门的事物深入展开。主要题材包括人物、城市风光、民俗、民族、文化等。把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类别来对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80年代初,“四级办电视”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中央、省、地区、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大规模扩张的大发展时期,从而形成了我国电视“四级办”的格局。的格局形成以后,许多电视台成立了专题部,制作了一批电视专题节目。于是,电视专题片这个概念就逐渐形成了。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大型纪实性专题节目《东方时空》,其中的《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两个栏目都是电视专题片,前者介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后者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时风靡全国。从1994年起,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以及一些较有实力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电视专题片,这个被中国广大电视工作者约定俗成的说法,是相对电视荧屏上大量出现的“综合”性节目形态而言的。它的创作原则是纪实,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创作者在利用素材创作加工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素材的自然形态,尽量不做变形加工。这一点,与电视纪录片相同。相比之下,其不同点是:第一,电视专题片可以在作品中直接渗透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主张,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电视专题片在素材真实的基础上,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为依据,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因而电视专题片带有更浓的情感色彩。第二,在素材真实的基础上,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为依据,可以选择社会生活中跟主题相关性最大的片段,对素材本身进行较多的艺术处理,达到表现社会生活的目的。第三,电视专题片可以运用象征、比喻、对比等手法,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补拍、摆拍、表演等来表现生活。电视专题片有两大特点:一是纪实性,二是艺术审美性。

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是专题节目存在的基础和目的,这种真实通过对某人某事某现象的描述来体现。尽管表现手法可以有较多的艺术创造,但是在表现社会实际生活和处理实际人物的关系中,真实性是必须遵循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渗透进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使得专题片本身就具有艺术审美的特点。《话说长江》按自上而下的流向顺序列数沿途地域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俗风情,是典型的纪实;但在表现上又不乏隐喻、联想、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故而具备审美的特点。

在中国电视传媒行业,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是两个容易混淆和模糊的概念。早期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存在着,采用“画面+解说词”的模式,音乐起陪衬作用,解说词往往成为构成整个专题片的主体,完全压倒画面,使本该起主导作用的画面成为文字的附庸。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的开播和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脱离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而中国广大电视工作者约定俗成地认可电视专题片的说法。“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不附加创作者的主观感情,不对纪录的对象加以主观修改,在表现形态上真实记录事实、同期声、真实环境和自然光影等。”(周星著:《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电视专题片是围绕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取材加工,艺术化地处理,或多或少地掺杂进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从纪实性的角度来讲,两者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两个概念的重叠性造成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同一个节目,有人称之为电视专题片,也有人称之为电视纪录片。优秀节目《丝绸之路》、《话说长江》、《望长城》及《西藏的诱惑》等都属于此类,既被称为电视专题片又被当作电视纪录片分析。

(二) 电视纪录片

在目前已有的艺术种类中,电视与电影的关系最为紧密。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现实生活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纪录片用“正在发生着”的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着重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和原生形态。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如下:

一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特点来源于“真实电影”,又称作“直接电影”。“真实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种纪录片制作风格,创作时尽可能减少创作者的干预,从而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捕捉到特定人物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尽可能再现观者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现场状况。根据“真实电影”的创作原则,电视纪录片较多地采用长镜头、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尽量隐藏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让事实本身说话。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到《百姓故事》,再到《纪事》,都坚持这个标准。没有记者出镜采访,拍摄者隐藏在摄像机背后,从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发现,采用自然音响,避免用主观音乐,后期剪辑也力求客观真实。

二是论证性。电视纪录片把记录作为手段,为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向人们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其提供信息传达情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用素材来论证自身观点的过程,只不过它所利用的论证材料是取材于现实、真实记录的信息而已。

三是抒情性。电视纪录片取材于现实生活,在不用虚构的前提下用画面语言及音响来完成叙事造型和表现,冷静客观的外表下包含着记录者的感情。如果只有一堆自然纪录的影像资料,没有情感蕴含在里面,那只能称之为材料的堆砌而不是纪录片。如电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讲述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对音乐有惊人领悟力的故事。通过创作者艺术地采集编辑,利用细节捕捉、镜头的运动、节奏的把握等,将舟舟忘情地指挥演奏刻画得淋漓尽致,带给观众的是充满哲理和思考的空间。又如电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以其出色的音响效果营造了全片的真实氛围,提升了全片的韵味。

四是知识性。摄像机的镜头对准的是人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环境中的一切因素,人类的眼睛所能看到和收集到的信息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摄像机就充当了眼睛的角色,带领人们进入以前没有接触到的领域和世界,开拓了人类的视野,所以纪录片具有知识性的特点。

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是电视纪录美学。电视纪录美学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人为对象,对人们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和表现,但这种表现和反映是寄托了创作者的情感的,从创作初就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以这个目的为中心展开,并不是随意杂乱地“临场发挥”。优秀电视纪录片《沙与海》记录了牧民和渔民分别在沙漠中和大海上生存的艰苦生活。其中有一个长镜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小女孩沿着高高低低的沙丘行走着,她的鞋子滑下沙丘,她也跟着滑了下去。这个远景长镜头凸现出沙漠的强大气势和人的渺小。在这个看似写景的画面中,观众接受到的情感是强烈而丰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