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荷叶布满,荷花开遍的时候,这里将是怎样一番美景呢?"苇声想象着,他自然而然的想起两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不定我也能在这个大窑坑里造出这般美景!"
看到眼前的尖尖小荷,苇声又想起菱花来,苇声心跳骤然加速了:"她怎么回事?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不会是因为我的原因吧!"苇声的思维里不知什么时候始产生了一个定势,一想到菱花就要联系到自己。
苇声迷惘的遥望着东庄的方向,界沟堤上长高的芦苇已经完全遮挡住他的视线,他连东庄的一栋房子也看不到了,唯一能看到的是那座钻塔,还有的话就是那些郁郁苍苍的树木。
苇声情绪莫名的低下来,他不无失落的绕回到大柳树下,看着一池碧水出起神来:等菱角开了花我也就能天天看到菱花了……
苇声又想入非非了。
从窑坑回到凉棚底下,奶奶正在往篓子里逮鸭子,爷爷正在凉棚下的小木床上躺着。
"爷爷,菱角秧这会(现在)长成啥样了?"苇声俯身在爷爷耳边,大着声问。
爷爷坐起身,偏着头:"嗯?菱角秧?这会呀?该有开花的了!"
"有开花的了?"苇声小声重复了一句,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第二天晨跑,苇声起的比以往任何一天都早。
天热了,苇声的运动服已经洗好放回箱子里好几天了,现在苇声穿的是半新的白色田径短裤短衫。
这一回,苇声没有往东庄小学的操场里拐,他一直的跑到渡口。渡口还没人要过渡,艄公刚刚起来撒尿。艄公不是原来的艄公了,眼前这个艄公有五十岁上下。
"过河?"艄公提着大裆裤子。
"是的,大爷。"苇声礼貌的说。
"等一小会,再等个人,一发。"艄公说着钻进了小屋。
苇声没办法,只好等,正着急,有个中年人站在岸上喊:"来,兄弟,帮一把。"
苇声跑上岸,堤外停着一辆装满草包的平车。苇声跑下去帮中年人推上车来:"卖的?往哪拉?这边供销社不也收草包吗?"
中年人喘着气:"这边便宜,才三毛七,拉过河去,到那边的供销社就是四毛一。里外里这一车草包差好几块钱。"
过了河,苇声又帮中年人推上河堤,中年人道了谢,顺着河堤往西去,苇声则跑下河堤沿着田间小道一直向东北跑向一溜十八坑。
苇声来到第一个大水坑,大水坑水滨稀稀落落的生长着矮小纤细柔弱的野芦苇,野芦苇中间杂生着少量的野菖蒲,野菖蒲又黄又赖不怎么旺相。
大水坑里纵横着密密的水草,偌大的水面上一簇一簇漂浮着许许多多水生植物。苇声看到这许多簇水生植物中间零星间杂着一些米黄色小花,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爷爷说的菱角秧,那些米黄色小花是不是就是令他心动不已的菱花。
苇声想下到水里捞一株或是几株上来看个究竟。他脱了鞋,将短裤的裤腿尽量往大腿根提了提,然后试着下了水,第二脚踩下去的时候,淤泥一下陷下去好深,水底冒着气泡翻上来又黑又浑的水花。苇声急忙上来:万一下边是深不见底的泥潭可就糟了。苇声想起在书上看到过的红军过草地时陷进沼泽泥潭牺牲了许多红军战士的故事,汗毛都竖起来了,幸亏没有冒失:"也许这底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泥潭,要不然,菱角长这么好就没人来采摘?"
苇声洗去腿脚上的污泥,晾干了,穿上鞋,不无遗憾的望了几眼水里的小黄花们,心有不甘的走回来。
"难道我与菱花如此无缘?可望不可即吗?"苇声走了一路想了一路,"不行,我非得把她们种在我的窑坑里不可。"在苇声的心里此菱花已经等同彼菱花。
苇声回到家,爷爷正在砍橛子。
"爷爷,砍橛子干啥?"
"不要垒鸭子圈吗?放线不得楔橛子?"
早饭做好了,奶奶招呼吃饭。苇声将案板往凉棚的中间位置挪了挪,将奶奶盛好的饭碗端上来,又拿来马扎子放好。
"奶奶,一溜十八坑那边,菱角真多。"苇声吃着饭对奶奶说。
"你去看了?"奶奶问。
"我去了。刚从那边回来。"苇声说,"我想下去捞几棵看看,泥陷的可深了!"
"你下去了?"奶奶紧张起来,"可不能!里边有水鬼!"
苇声眯眼一笑:"奶奶,就你迷信,哪有水鬼?"
"可不是迷信。头两年东庄有两个半大孩子下到里边摘菱角,就给水鬼拽住没上来,淹死里边了。"奶奶寒着脸,认真的说。
苇声笑了但没有反驳,尽管他不认为奶奶说的是真的。苇声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认为孩子没上来要么是给水草绊住了脚要么是深陷在了淤泥潭里再出不来,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那里的菱角是野生的吗?一开始就有吗?"苇声接着问。
"该是野生的。谁没事干了跑到那里种菱角去?啥时候有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问问你爷爷?"
"肯定不是野生的。"爷爷想着,"以前没有,就这几年才有的。不是人种的,还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可能是谁从湖里捞了菱角来从那里经过随便扔了几个进去,越发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