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闪光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青春闪光
吝起星
一个清朗的早晨,白土村西北的土岗上红旗招展。Www.Pinwenba.Com 吧峰峰矿区民工一团党委在这里召开庆功大会,给一个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青年荣记三等功。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一位虎实实的青年走向台前。他憨厚的脸上泛着红光,闪闪发亮的眼睛里迸放出青春的光彩。
他就是峰峰矿区王看公社岗头大队的青年董光柱。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四日,十七岁的董光柱和他的战友们在锣鼓声中,带着贫下中农的期望,踏上了兴建跃峰渠的征途。面对耸立的群山,光柱暗暗立下了誓言:愿为人民献青春。
四月的夜,分外幽静。月亮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向大地散射着银色的光华。珍珠似的露珠从梧桐树嫩绿的叶片上悄悄地滴落下来,时间已指向一点了,电灯下,董光柱还捧着**语录,孜孜不倦地学习着。
“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个个金色大字在他眼前闪着亮光。下午,营里召开了传统教育大会,党总支书记向大家作了传统报告,那铿锵有力的话音还一直在他耳边回响:“我们革命战士,就是要继承革命前辈的事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干社会主义,踏着先烈的脚印前进,当好**战士。”他沉思着,怎样干才能学好英雄,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战士呢?
指导员查铺来了,关切地问:“柱子,还不休息啊?”
“睡不着啊。”
看看他那布满红丝的双眼和桌上的**语录,指导员顿时心里一热,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这就是那个见了面就拉手让讲革命故事的小柱子啊,指导员是看着他长大的,对他最了解。董光柱在学校是优秀学生,不仅学习认真,而且经常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助人为乐、热爱集体,从小就培养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十四岁他上高小的那年秋,一天下午放了学,他听说队里一只羊丢了,连家也不回,背着书包就去找羊。直到别人吃罢晚饭,他才从偏僻的老龙湾里把羊找回来。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里,他把吃苦当光荣,担土整地,他挑上最大的筐还装的上尖。夏天,脱粒小麦又脏又热,可他每次偏爱站在机器前,弄得浑身又是汗水又是泥。党支部发现了这棵好苗子,从各方面关心他成长,董支书多次和他谈心,进一步启发他的阶级觉悟,不到两个月,贫下中农就推荐他当上民兵副排长。这一次,一听说修跃峰渠,他左缠右缠,非来不行。
指导员回想着以前的事儿,心里禁不住说:小光柱这可是正在成长的幼苗,需要进一步施肥浇水啊。他慈爱地看看董光柱,语重心长地说:“光柱啊,要做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士,那就要胸有**大目标,那就要遇见困难挺起胸,关键时刻敢冲锋。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千难万险不屈服,生死关头敢献身。”
小董对指导员的话感到格外入耳,他不住地点头,一句句记在心里。他扑闪着那一对黑亮的眼睛,兴奋地望着指导员,响亮地说:“指导员,你放心吧,我一定当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做**战士!”指导员伸手拍了拍光柱的肩头,赞许地说:“好后生,我相信你!”
月亮已经下去了,天上的星星晶莹明澈。光柱站在窗前,望着闪闪发光的北斗星,心情格外激动……其实,自从来到跃峰渠工地,董光柱这个优秀的年轻人已经经受了多次考验。
———十里隧洞的战斗打响了。跃峰战士在十里长的渠线上摆开了战场,山头上,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半山腰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劈开太行引漳泉,造福人民万万年”的巨幅标语,闪耀着马列主义、**思想的光辉,表达了跃峰战士和广大贫下中农的雄心壮志。工地上热火朝天,群情激奋,歌声号子声当叮当的打钎声,此起彼落,气壮山河。
随着董光柱手茧一层层增厚,天井一天天在加深。八号天井已经开始了隧洞掘进。这天,井下放了炮,鼓风机开了好久,炮烟却一直不上来。大家断定是井下鼓风机风袋出了故障。可望望井底,浓烟滚成一个团,根本下不去人。
烟上不来咋施工啊?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逝着,大家心急火燎的。
光柱急得直挠头皮,额上青筋直暴,猛然间,他仿佛看到革命前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挥着战刀、高喊口号冲进敌阵。他只觉得胸腔里热血沸腾,于是猛地跳到井口,喊道:“班长,我去排除故障!”
“哎呀,下不去人,里面有烟啊。”有人劝说。
“怕啥,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一闯!”
说着他就坐上大筐下到井里。井下浓烟滚滚,啥也看不清。炸药味呛得眼泪直流。他像侦察员一样仔细搜索着,很快发现是井顶上一节风筒袋脱落下来。他踮了踮脚,够不到,他隐约看见近处有两只大筐,急中生智,便把两个筐拖过来,上下一扣。他站在上面,咬着牙使劲把两节风筒拉到一起对接住,顿时,大风呼呼地吹过,风袋哗啦啦地欢响,浓烟翻滚着向他身上脸上卷过来,一个劲地往鼻孔里、眼睛里钻,嗓子眼象火燎一样难受,脑袋涨得嗡嗡疼。但是他不能松手,如果一松手,风袋就会重新脱落。这时,他想起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敌人碉堡下,勇敢地举起炸药包。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坚持啊再坚持,始终没有松手。
烟,吹尽了,董光柱成了一个土人,脸也变得蜡黄,头晕得好几个人扶着都站不住。见这种情况,大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可他说:“怕啥,这和董存瑞比起来,还差得很远呢。”
———俗话说,腊月天,没好脸。冬日的严寒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困难也最能锻炼人。
一天夜里,天空灰蒙蒙的,乌云遮盖了山头,一阵冷风吹过,飘起了雪花。这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一夜都没有停,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绞车架上冻了足有二尺多长的冰凌。呼呼的西北风卷着雪团,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毫无阻拦的向着人们示威。一个民工说:“今天在井上干可要吃冰棍了。”光柱想:“雷锋同志一贯吃苦在前,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今天正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锻炼自己为革命吃苦的好机会啊。”
到了工地,他破例地提出:“连长,我今天站井口。”
“光柱,你还是下井吧。”
“不,今天我穿得太厚了,到井下干活儿笨得不行。”连长点了头,董光柱留在了井口。
天空,雪花飞舞,大风一个劲地刮,好象要和董光柱较量似的。井台上雪雾弥漫,风裹着雪粒,打得人连眼都睁不开,脸上象刀割一样生疼。冷风一个劲地往脖子里、衣袖里、裤腿里钻。
董光柱坚强地站在井台上,井下要的东西,他分秒不误地取来。他还不时地挥着扫帚,把井台扫了又扫,手指冻得伸不展,他搓一搓,脚趾麻木,他跺跺脚。这时,连长从井下上来了,对董光柱说:“快下去暖和暖和,看冻成啥样子了。”他摇摇头,倔强地说:“不!我顶得住,我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下午,风雪渐渐住了,望着灰白的天空,董光柱脸上露出了轻蔑的微笑:“鬼天气,跃峰战士的骨头没有软吧!”
———有一天,下班时间要到了,可洞里的一个瞎炮还没有排除。有人提出说:“留给下一班掏吧。”董光柱说:“炮是咱们装的,情况咱们熟悉,留给下一班更危险。不能走,一定要把瞎炮掏掉。”
确实,排瞎炮又困难、又危险。装炮时,堵炮口用的是白土,为了保证炮效,总是把白土捣得紧紧的,而排瞎炮的第一关就是要掏掉这一层白土。炮眼里有炸药还有雷管儿,雷管是灵敏的引爆装置,弄不好,一旦捅着就要发生爆炸。
董光柱让大家在洞外等着,自己提着土电灯,坚定地走进洞里。
这是个底炮,只见他往地上一爬,先使劲用掏棍捅了捅,觉得非常硬,拿灯一照,只捅了个小白点。“你硬,看看今天谁硬。”他刷地甩掉上衣,干了起来。二十分钟过去了,光柱干的浑身是汗,掏棍把手心磨得火辣火辣地疼。量了量,挖了才二寸深。这一层土至少也有七、八寸深,照这个速度,啥时候才能掏完呢。“这个硬东西也可真难对付。”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忽然觉得脚下踩着了什么东西,软绵绵的。拿起一看,是一块湿泥。他“啪”地一声甩在洞壁上,泥浆溅了他一脸,他生气了,骂道:“这个软东西也这么难对付。”转念一想:“这泥软,是因为潮湿,如果往炮眼里浇上水,那白土不就变软了吗?”他高兴了,马上找来了水,往炮烟里一浇,稍停一会儿,用掏棍一插,哧地下去一截。行!他一鼓作气,掏出了这层白土,往下就是雷管和炸药了。
接班的同志来了,一个班长对他说:“光柱,让我们掏吧。”
“不行,已接近雷管了,雷管的位置我熟悉。”光柱回答说。
“要不,你先歇歇,瞧你热的。”
“不!那就耽误时间了。你们快离开危险区。”董光柱顺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又爬在地上。
隧洞外,同志们一张张严肃的面孔,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注视着洞里。气氛非常严肃、紧张。
董光柱此时非常谨慎,两眼直瞪瞪地望着炮眼,把掏勺小心地塞进去,一点一点地往外掏炸药。他深知,这时偶有一点儿疏忽,就会带来莫大的损失。他暗暗鼓励自己,决不能慌张,一定要沉住气。豆粒大的汗珠一串一串地从他脸上滚下来。
“好家伙,你到底出来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排除了瞎炮。董光柱笑着走出洞口。大家一起涌上去,紧握着他的双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九月初的一天,营党总支召开了“大干三十天,向国庆献厚礼”的动员大会。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决心书象雪片一样飞往营部,纷纷表示:要拼命干,创高产。董光柱在给党总支的决心书中写道:“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战斗任务,为了修好跃峰渠,我不怕千般苦,愿闯万重险。”
天井里,热火朝天,战士们汗流满面,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董光柱他们班共打成了十五个炮眼,很快装上炸药。点这么多的炮,这还是第一次。连长和全班同志商量了一下,为了提升安全,必须是一个人点为好。这可是相当危险的活儿,谁去完成呢?这时,董光柱挺身而出,说:“连长,我来点。”望着勇敢坚定的董光柱,连长深情地说:“今天点炮,不比往常,要沉着细心。万一点不完,马上升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