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飞跃渡槽”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奋战“飞跃渡槽”
飞跃渡槽于1975年7月动工,渡槽的钢筋混凝土部分由地区水利局工程处施工,砌筑部分由磁县民工一团陶泉营负责施工。Www.Pinwenba.Com 吧
飞跃渡槽是跃峰渠全线施工较早的一座土胎膜、石砌拱渡槽。所有拱圈都是有一定尺寸规格的一块块料石砌成的,总共50多种规格3000多方料石。
为了选好料,他们跑到20公里外的山上去采制。在垒砌过程中,几万块料石都是靠人抬肩扛弄上去的。10000多块大料石,大块都是700多斤重,是靠十五、六个小伙子爬着四十多度的坡抬上去的,据统计,共抬断铁索130多条,木杠抬断了260多根。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挥部下达的修渠任务。县团领导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实际,跟班劳动。做到了“劲和民工往一处使,汗和民工往一块流”。县团党委成员铺盖搬家,率领团直干部分3摊,深入下去,负责明渠浆砌的到了老黄岩前沿阵地。渡槽会战领导小组也搬到了现场,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后勤战线,为了保证工程急需,突击运输水泥,2名党委成员吃住在彭城,与民工一起卸火车、装汽车,将8000吨水泥调到了工地。营连干部更是走在前,干在前,生活不特殊,重活抢着干,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干部。
渡槽的每一块石料上,都渗透着石匠们的心血和汗水。其中陶泉大队老石匠韩付学被誉为跃峰渠上老愚公。
老石匠来到涉县太仓公社西交口工地,听大家介绍,老君山脚下,一百多米宽的山谷要架起一拱大渡槽。这是跃峰渠总干渠上第一个大渡槽,需要用各种不同规格的料石。于是,他就带人到料石场备料。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使他懂得,渡槽修的好坏,抓好料石是关键一环。他要求每个人手里一把拐尺,一套锤钻,熟手带新手,锻出的料石必须六面平,八面齐。
料石场上传来了石匠们“叮当叮当”的锻石声。老石匠韩付学手把手地认真传艺,很快就带出了一批新石匠,备料进度加快了。一天早晨,老石匠检查料石,发现有的料石上带有山皮水锈。就一块块挑出来,对人们说:“料石有山皮水锈,就不粘水泥。如果把这种料石用在渡槽上,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修这么大的渡槽是百年大计,不能掺半点假啊!”在他的带领下,大渡槽需要的50种规格的3000多方石料锻好了。
开始垒砌大渡槽,老石匠更经心了,日夜守在现场。在渡槽合龙的关键时刻,他整天手提土仪器,爬上爬下,这里量量,那里看看,严格把手质量关。在大渡槽合龙后,为了争时间,赶进度,人们把后3层一起往上砌。这天夜里下了点下雨,第二天一早他就爬上渡槽查看,发现第一层拱圈的顶端与土胎离开了一扁指的缝,他赶紧把领导和民工找来,进行分析研究。有人认为是下雨土胎下陷造成的,他摇摇头。土胎在第一层的下面,下这点下雨根本淋不着,怎么会有下陷呢?他反复地分析施工情况,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后3层一起从两边垒起,使和龙后的第一拱的两肋承受的压力太大,拱顶升高,出现缝隙。如果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射箭”,使渡槽报废。领导和民工们认为他分析的正确,立即把三层一起上,改为上一层再上一层,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人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于1976年7月建成了飞跃大渡槽。该渡槽当时是河北省跨度最大的砌石拱形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