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盗艺江湖 > 第312话 《太平经》和被盗清单

第312话 《太平经》和被盗清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312话 《太平经》和被盗清单

6个月前 作者: 我非少年

第312话 《太平经》和被盗清单

句句实实在在,首先从人的立场上来看待皇帝,这个编撰教材的人很会抓住问题的关键。

大概看了这么多,我发现这些教材,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主题。先从云中观的部分来看,他所提出来的诸多疑问,都用较大的篇幅来确立。比如前面说的东汉皇帝多短命,他一一列举,登基年龄,在位时间都详细说明。

再往下看不止这些。说完皇帝短命,话锋突然一转,立刻就是东汉皇宫的史官制度。如不是手中的教材,我至此还不知道‘兰台令史’是什么。更加悲催的是,以前我一直以为未央宫是一座皇帝与妃子们嬉戏的寝宫,现在总算明白了,原来那是藏书阁。

我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上面就有一群妃子和女眷在未央宫里兴风作浪,勾心斗角的故事。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是狗屁,你误人子弟啊大导们。

所谓‘君举必书’,记载皇帝言行的史官在春秋时期就有,尽管那时候的‘君’还不是皇帝,但是史官制度已具备雏形。教材中还提到董卓之乱给两汉的史籍文库带来毁灭性破坏,想要弄清楚东汉帝王们的死因,文献是不可能有了。

即使有,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也会掺杂水分。这是教材上写的,尽管史官制度完备,内史外史等等很多职位分工明确,但是所有关于皇帝言行,重大事件的记载,都不可能按照事实的真相来写。

这话我相信,司马迁就差点人头落地。想要做个实事求是的人,那就要做好死的准备,伴君如伴虎,是这个理儿。

尽管篇幅很大,但其阐述之后又归于空白,皇帝命短,究竟原因为何没有给出回答。到此我又不由怀疑,这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来编撰这些教材。

首先想到的是这人的身份,提到东汉皇朝,很多人会以为那是远远的年代之前,封建社会的一部分。可是在我眼中,这个人能从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且对当时的制度认真揣摩,能了解那么多的汉宫机构,这个人的学识就可想而知。

整部教材的口吻,让我觉得似乎是在辩论,列举出那么多事情,就好像是一个人与别人在争辩,措辞趋向于强硬。教材中提到了《太平经》,可并没有任何摘自《太平经》的文句。原因是写教材的人认为,包括敦煌遗书中的《太平经目录》在内,所有文本都非原件。

《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教材中只认为此书才是原本,后世的诸多修撰很难保证与原本一字不差,所以连摘录一些文句的工夫都省了。

‘《太平清领书》是一本原始道教的典籍,很多学着认为它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文献。实际则不然,襄楷用不合明听来上表进言,足见此书在当时是被视为危害皇权统治的书籍。襄楷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对于危害皇权的书籍,他不会是一句不合明听就了事,他一定有自己独到的策略。

我们只注意到他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还不够,但凡能够位高权重的人,学识自然了得。《道藏》出现在明代,其中收录的东西都来自当时存世的典籍,虽只有五十七卷残本,但在其中已经说明,收录的有关《太平经》的内容,并非来自《太平清领书》,而是一本不知作者是谁的《太平经付文》。

根据汉桓帝延熹九年,襄楷在皇帝面前重提此事,当时他却改变态度,认为《太平经》是奉天地、顺五行的兴国广嗣之术。两次态度的变化如此之大,这其中也有问题。’

我滴妈呀!老兄你到底在说神马,这些问题和浮虚道观到底有什么关系!你这不是难为我呢吗。

等等!

脑海中提醒自己一下,不要乱了思绪!

前面的内容是史官制度,董卓作乱毁了西东两汉大部分正史文献,东汉的皇帝多短命,现在又说到了汉桓帝,当然他也短命,其中的重要的关联是《太平经》。

只能稍停一停,消化不了这么多东西。上面提到的书籍和人物,中间的联系肯定有。天知道‘干吉’是啥,但是教材上说他不是《太平经》的作者,若不是看到这句,我还以为那是一种食物。

神智当中开始猜测这写教材的人,总觉得这不可能是一个人写就,必须是很多人才可以。对于字迹,我研究不多,但能看得出来,这些字均出自一人,可这些记录下来的东西绝不是一人能够做得来的!

一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期内查阅那么多典籍。光是研究一本《太平经》,就绝非一日之功,因为教材上写了,大多文献是来自敦煌遗书,而那些宝贵的书籍本就不在国内。想要做深入的研究,那需要走遍整个欧洲!

不知不觉生出一种假设,整套教材是由一个人笔录,而内容则来自很多人,由多人收集一人记录。这样就符合情理了,一个人来做收集工作,非时间允许而不可能。考虑到时间,也理所当然存在另一种情况,在216组建之前的很多年,这些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工作就开始了。

时间允许了,那么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收集。

这又不对了,即使是时间允许,那这个人事先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就好比让我来做,即使脑袋通了电,我也要知道从哪开始啊!

所以最后我还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很多人的成果!

嗯,一定是这样!

阿约拿着那本看得津津有味,不过,先前我也是无意中看他几眼,阿约有时候翻得很快。脑袋凑过去,想和阿约说会儿话,让眼睛休息下。可在他的本子上一瞧,冷汗立刻就下来了。

‘角乌五连玺,颜色暗金,上有乌黑鳞纹。和硕宝亲王金册六面,’

只看到第一行字,我就一把夺过阿约的大本子。

雍正十一年,爱新觉罗·弘历被册立为和硕宝亲王而入主毓庆宫。

由雍正帝赐予的金册共有四面,当年的盗营在打开棺椁之前,人们判断金册也是只有四面,因为在之前的传闻中,明清两代宗法大体一致,宫人册立的金银书册都是四面。

弘历的金册多了两面,是宗人府的押书。

多出两面也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宝亲王册立之时,雍正和宗人府通过气,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暗示。即使正史没有记载册立弘历和硕宝亲王的时候就立为太子,但是多出的两面押书,则可以作为旁证。

雍正皇帝可是经过九子夺嫡登上皇位,在储君太子的问题上,行事必然谨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