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曹禺在写话剧《日出》的时候,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天道是有余供不足,而世道是以不足供有余。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创办所谓的特色班:什么阳光班、火箭班……应该可以这么说,在我们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到处都充塞着这种带有腥红色彩的特色班。学校的决策者,为了学校的名誉和声望,把学校最好的资源、最舒适的环境统统地让位给这些学校的“宝贝蛋”。这些特色班学生、老师的待遇,自然是相当丰厚。这样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都被学校安排在特色班。那剩下的“普通班”将情何以堪?
在这种功利的驱使下,学校自然相应产生所谓的“普通班”、和“慢班”,这些“慢班”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学校那些调皮捣蛋,对学习缺乏足够兴趣的,那些喜欢到校园外面彻夜上网的。要知道这些学生,在我们乡下学生当中,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相当可观的,绝不是那种忽略不计的小数字。如果学生被学校当成“现世宝”分到这些“慢班”,这无疑就被学校判上“有期徒刑”。你也许说我这是太夸大其词,但是我却说这是对他们相当匹配的说法。因为,这些“慢班”不仅仅是编班的人数多,而且是在教师的配备上,大多数是在学校里面属于“老字号”之类的、有一点“耐心”的老师,他们对这些“慢班”学生的教育,这仅限于“维持正常秩序”而已,至于学生的成绩、学生技能教育那可是“另当别论”的话题。这样我们的学校,不仅给在校学生划上三六九等,这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划上三六九等。同学们、老师们每天走在校园里面,虽然他们的身上没有贴着标签,但是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荣耀与耻辱”。
我们都知道“慢班”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实他们的智力根本就不必特色班学生差,他们的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都是非常棒的。尤其是他们的交际能力,更是超出同龄人。这样的学生群体,最需要的是一些有经验的、有忍耐性的、善于和学生打交道的、激情四射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去打开他们的心锁。当然,这些顽皮学生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立竿见影。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他们都是普通的学生,都是可以转变过来的好学生,这一点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都应该非常明了这是一个真理性的问题。
可是,现在的学校,却为了学校的声望,学校的社会舆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他们明知这里面存在着教育“危机”,有些人还是肆无忌惮地违背教育规律,对那些智力超常的,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另起锅灶,一心把这些优秀的学生成绩提高,对这些所谓的特色班进行最优化的组合,把自己学校的长远规划的法宝,全部压在这所谓的特色班的身上。给整个教育粘上古怪的“铜臭”味。
由于把全校的法宝,全部都压在“特色班”的身上,因此,学校在经营“普通班”的时候,往往把这些学生当成“没娘”的孩子,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在学校的培养学生特长方面,都是作“遗弃儿”对待。我们可以这么说,这是对学生的侮辱,这更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玷污,这种教育的不公平,这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这些“普通班”学生今后涉足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校无小事,处处见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教育的弊端。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广大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未来社会的组织者,更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拓者。他们身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我们在某些方面懈怠他们,这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它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绝非是我们常人所能料想得到的。
人人都说这是商品经济时代,知识能够成为经济。学校里面的一些知识丰富、教学有一定实力的老师被社会“抬起来”,应该说这是好的现象。这充满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无疑给整个社会吹进一股较为清新的空气。知识分子重新站立起来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这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必将起到时代的引擎作用。这对整个社会发展势必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我们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的社会只对社会极少数的知识分子表示尊重,只对极个别知识分子的个人价值表示肯定,它的作用显然是非常微小的。而且这种尊重方式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不愿看到的。要知道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向来被人们誉为“清水衙门”,我们整个社会应该继续让它在和煦的阳光下保持它的端庄、秀丽、纯净、高洁、“淑女”的形象,我们整个社会应该都来维护它这种神圣的高尚的品德,我们应该让它远离都市的喧嚣、市侩的“牛气”、奸商的铜臭、烟花女子的放浪。我们应该不断地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自尊,我们的美德,我们的无悔的青春,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这块净土,开出最艳的花,结出最甜的果,散发出最温馨的香。
最近,我在办公室里听到同事一个新近发生的故事:两家一起共同装修新房,工人、材料均同,十日内完工。工费均为4900元整,觉无它,欲付款。妻曰:“勿忙,看他楼装修情况再付。”吾从之。知他楼装修甚好,妻大怒,曰:“奸猾之徒,定分文不付。”吾亦大呼上当,义愤填膺,誓要使些手段,吾辈岂好欺之人乎。不日,装修工自知理亏,减价。妻之火未消:“我俩皆二五零是也。”吾复叹曰:“此工人,歹人也。”工费4900元,有增有减,而妻、吾前后之怒未减,曰“不患多寡,而患不公也。”
不患多寡,而患不公。古人对世人内心的洞察何其透明!本人是性情中人,故喜欢不患多寡,而患不公。我想这就是人们的最低道德底线。用这个道德底线来拷问中国的教育。究竟何时才能真正突围出去?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