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我们中学毕业班来说吧,学校在分班之前,就制定教师考绩制度,并且明码标价升学奖。现在很多农村中学都是这样规定的,首先规定学校考入县城中学计划内名额,并且把计划内人数按照班级的多少、班级的强弱分入各个班级;然后,规定完成指标的,就奖励每一个教师的一千元,如果完不成指标的,就要扣掉每一个教师二百元绩效;如果班级有一个学生考到全县前一百名的,学校就奖励这个班级一万五千元;除此之外,高中学校还根据初中学校考入该校的学生素质,进行重奖。特别是那些民办学校更是奖金惊人!如果,某一个班级能够把全校中考前三名的学生,送到民办学校,那么这个民办学校就可以奖励该生的班主任一万五千元左右,这是初中的奖励制度。据县城中学我的老同学说,县城中学在升学奖方面更是惊人!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奖励多则近十万,少则两三。女儿呀,面对这么大的经济利益,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能够轻易答应你调班吗?”万宝强女儿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功利,她无奈地摇摇头。
“女儿呀,你这次该清楚包公’副校长没有给你调班的原因了吧!我相信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你还能怪你爸、‘包公’副校长没有尽力给你调班吗?”
由于万宝强对女儿非常自信,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对女儿进行刻意解释,只是“轻描淡写”地把没有进火箭班的真实情况向女儿说明一下,希望女儿能够了解爸爸以及县城中学领导的难处。
可是万宝强女儿对爸爸这种解释只能勉强地认可,她一边在用手拍饭桌上的乱飞的小虫,一边心不在焉地朝万宝强点头。
当时,万宝强对女儿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并没有感觉到潜在的危机,只是觉得孩子现在已经明白了不能进特色班的真实原因,暂时情绪有点烦躁,他相信女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改变一切的;他相信自女儿会用自己的能力扭转困境的;他相信女儿是绝对不会辜负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殷切期望的。
所以万宝强遇到这种“很尴尬”的局面,他表现得“非常冷静”……他选择了默默地走开。
此时,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女儿心里还有怨气,需要一点时间慢慢地释放。但是万宝强不清楚此时的女儿已经对学校教育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她无法相信中国的教育会有如此“功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学校和爸爸了。
万宝强对女儿这些思想波动虽然心里也有点觉察,但是他没有估计到这一次调班问题对女儿的伤害是那么严重。所以他对女儿这些反常举动,还抱有极大的幻想。他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耐心地、坦诚地和女儿进行彻底的交流。
由于万宝强一次又一次地错失与女儿沟通的良机,所以他始终没能及时地把女儿从失望的困境中超度出来。反而认为女儿此时需要绝对的安静,相信她会在这些安静的环境当中,慢慢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冲出自己的困境,能够在下一次的月考当中有一个较大的起色……
万宝强没有想到自己会是错误的……而且是错得那样的惨痛……
接下来,女儿的反常表现并没有引起万宝强的高度重视。女儿整天闭口不说,万宝强根本就不清楚她此时心里想的什么……万宝强更不清楚女儿现在最需要那些帮助……
我记得鲁迅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但是万宝强却错误地估计女儿的坚强,错误地相信女儿是聪明的、是无畏的……
其实他的女儿还是一个对世事懵懂的学生,还是一个需要父母亲疼爱、关心、心理帮助的孩子,她可以对自己的前途赌气,对自己的命运赌气……
面对此情此景,我有时也在想: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和脾气,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是很“任性”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向她大吼一通,如果孩子对你的大吼表现的那么自然,那么无所谓,她似乎不是面对你的发脾气,而是在“欣赏”你的杰作,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她会很自觉地把问题解决好。她闭口不说,不是成熟、坚强的标志,而恰恰是她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些做父母亲的不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件事,也认为“无所谓”的话,那我们就很可能坐失教育孩子的良机。
其实,万宝强的妻子杨建云起初也没有对孩子的成绩大滑坡当成一回事,也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没有认真地分析孩子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绪反常的真正原因。她和万宝强一样都只是胡乱地猜测那些表面的“想当然”的原因。谈不上分析女儿失败的真正原因,更谈不上仔细找出根治女儿成绩滑坡“痼疾”的良方,对症下药,以彻底地解决孩子面前出现的烦恼问题了。所以,万宝强女儿对父母的家庭教育表示失望。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的教育成功,首要是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所在!它在告诫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如果只凭“想当然”,那么教育只能走向狭隘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