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教育大突围 > 第一百三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九

第一百三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万宝强听了老板娘的话,被这件悲惨的事情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会儿,老板带着他的日子回来了,老板很快把万宝强的电脑主机换上了。

走在路上,万宝强的腿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心里一直在想:这都是伴读惹的祸。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把眼光聚焦在伴读上?为什么乡村的学校、幼儿园和县城的学校、幼儿园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回到租房,万宝强顾不上吃饭,把在电脑修理部听到的故事说给杨建云听。

“你不是说现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了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和幼儿园呢?”杨建云生气地对自己老公说。

“老婆,做事情总要有一个过程,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不断重视,我相信这种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你不要忽悠我好不好,我们县几年前就已经通过全国教育资源均衡县验收了……以我看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你可不能乱说呀,你说这些话是要有证据的。”

“证据?我可以一口气举出十几个,你不要吓唬我,我可是一听猪叫就吓得尿裤子的人?”

万宝强被妻子说得无话可说。

其实,万宝强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惨淡的现实,谁也不能蒙住人民的眼睛。虽然我们国家在积极地探索创新之路,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但是现状还是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

谁在捆住我们的双脚?是谁在驱使我们把眼光死盯住高考的分数?是谁把我国现在的教育弄得如此惨淡?是谁让我们国家的教育,在自然科学方面连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不能培养出来?

如果就人的智力而言,真正的天才是非常少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智力水平几乎是一样的。可是他们进入社会后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距呢?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个人勤奋努力等因素不一样而造成的。

优良的教育资源促使正常人快速而全面地发展,并且很快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而普通的教育环境只能使正常人的智力得到局部的开发,他们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能大多数在“休眠状态”逐渐死去,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很难激活那些已经“休眠致死”的潜能,因此,这些正常的人只能沦为平庸之辈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人的潜能必须早开发,而且是“越早越好”(不是绝对的),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他们青春年少的时候,就能较早地跨入优秀人才的行列、较早地接受那些具有一定权威学说的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最终成为“爱因斯坦式”的“领军”人物。

现在很多家长明白了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宁要家里出来读书郎,也不要家里的大楼房。”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得到农村很多家长的认可,并且他们还知道钱投资在教育上的回报率是相当高的。于是,他们的眼睛里面每天都在关注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优秀教育资源;他们的头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为孩子提供更加舒适的教育环境。可是这种做法,我认为有点欠妥。

因为这些家长们,在选择优秀教育资源和舒适育人环境的时候,很容易表现出以下两种极端现象。

一是认为凡是要钱越多的学校,那里的教育资源就越好,根本就不去设身处地到那个学校去考察了解一下,结果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个学校以后才知道,这些学校原来就是利用家长这种盼望子女到好学校的急躁心理,而有意在炒作“自己”,学校本身并没有什么太高明的地方。这个时候,再想抽身回来,已经是骑在老虎的身上难以脱身了。

二是现在的父母亲认为孩子多学一点知识肯定对孩子有好处,所以,这些父母亲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那些“洋玩意”儿,只凭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那样的“辅导班”,钢琴学完了,学跳舞;跳舞学完了,学音乐;音乐学完了,学绘画;结果是样样会处处毛。到头来钱赔了不少,孩子的收获却是少得可怜。

如何来把脉中国教育?如何科学审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些“怪胎”呢?我们做家长的绝不能有趋之若鹜般盲目的心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孩子所要上的学校(或者是孩子所要上的专业知识课)。

人们常说,医生看病要根据“病情”、国家治理要根据“国情”,同样国家要根治教育“痼疾”,就必须根据我们国家现在教育的“病情”,制定恰当的教育政策,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中国的教育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无可厚非,正确的指导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有一点不适、一遇到一些小困难,全家老老少少就如临大敌,草木皆兵。我们说这不叫关心孩子,这是叫“作贱”自己“惩罚”孩子。

孩子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孩子是父母心目中的“太阳”,谁都在睁大眼睛为孩子的读书寻找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有谁考虑过分关注也是一种伤害呢?虽然有些父母也知道对孩子的关心不能过分,但是还要用一种不信任的眼光去“小看”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去在“泛滥关爱”上去赌一把,并且还振振有辞,谁叫我是孩子的父母亲呢?真是可悲可叹!

我们应该知道,有一种关爱叫“放手”。可是这种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很难在我们父母亲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不少人对“它”是既欢喜又放心不下。因为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根深蒂固!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孩子就应该严格受到父母的教育,哪能“放手”呢?这种教育“纠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家庭教育的瓶颈。

孩子在父母亲眼里就是天就是地!孩子哪一点损失不让父母感到揪心?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告诫自己不要过分关心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大人能够做的事情。可是,明明“这件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就“抓”在孩子的手中了,我们的父母亲一想到孩子去独立完成那些具有“冒险”性质的事情,就是左右上下不自在,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二十四个小时睡不着觉,很怕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什么闪失,最后还是狠心地拒绝让孩子独立去做那些事情。

特别是女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父母亲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更不是滋味!他们不管做什么都不安心,连接电话都感到很怕,尤其是那些陌生人的电话,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这些都确实验证了中国一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这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孩子。

有些父母平时不断地要求自己“放手”对孩子的教育,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可是一到实际问题上,还是非常纠结。结果是越想“放手”教育孩子反而把孩子抓得越紧。

有时候,我想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体系中,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孔融让梨等家庭教育的故事,可谓是举不胜举,并且这些故事都以其独特的教育魅力,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可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有谁能够去反思这些教育故事中存在的弊端呢?

我们只知道孟母三迁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让自己的儿子每天都能够接触到那些贤良之士,让自己的儿子每天都能够接受到好的环境对儿子“耳濡目染”的影响,并且告诉人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但是又有谁去考虑孟母为什么三迁其家而不能把自己的儿子放到离自己很远的、好环境中去独立学习、生活呢?看来中国家庭教育不能“放手”还是有据可查的。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舍不得放手教育的“根源”吧?因为,孟母三迁故事中的孟母早已成为我们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光辉典范了,已经扎根于中国大地已经几千年了,这种教子情结,又怎么能一下子从中国大地销声匿迹呢?

放手教育,它是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它的优势,将越来越会受到更多家长的“钟爱”,因为,放手教育它所带给孩子的是“独立人格的健全”、“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这是中国传统家教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我认为,我们父母亲应该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该放手的地方,坚决放手,绝不能瞻前顾后。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整个家庭的幸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