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大凡在教育战线上的同仁都会知道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只要我们听到他的教育报告,我们都会为他那种独到的教育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不仅仅是由于他演讲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更重要的是所说的教育理论和实战经验都有它极高的指导价值,而且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尤其是他的家教成就,更是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的佩服。他的儿子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智慧超群的孩子,而是他教育理论大树上的优质果实。他的儿子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我们暂且不谈他的儿子,我想专门来谈谈他对学校的差生是怎样培养的。我们应该清楚魏书生先生,他就是靠教差生而出名的教育专家。他能够把全校最差的学生,通过几年的教学,化腐朽为神奇,使全校差生不仅仅学习成绩奇特的好,而且学习技能也是相当的出色。这些成就实让全天下教育工作者感到由衷的佩服!依我个人看法:他的功劳、他的教育成就根本就不低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
那么为什么像魏书生那样的教育专家没有袁隆平院士的社会地位呢?要知道我们教育上的“杰出成就”,都是一些无形的“教育理论”,它们所产生的功效绝不可能像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那样几个月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工作,而经济往往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教育工作往往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其“真谛”,它绝对不可能像农民种地那样,今天把菜种撒下去,三天之后就能看到种子发芽,更不能像经济学家、发明家那样,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市场卖大钱。
但是我仍然要说,推广一种高深优效的教育理论,它的价值绝对超过任何一种有形的物质成果!它所蕴藏的潜在价值却是很多有形的资财所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金钱所能够衡量的范畴。
所以我在此建议父母们:请不要说自己的工作太繁忙,也不要说自己社会上的应酬太多,也不要说自己的家庭有很多困难,也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块不可塑的料,我们应该多向教育专家魏书生学习,多去关注魏书生、李吉林、李镇西、顾泠沅、张思明、张化万、刘彭芝、廖文胜、杨瑞清、李希贵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因为,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对我们教育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知道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家长必须向魏书生等教育专家学习,牢固树立对孩子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必须抽出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热情关爱下,沐浴家庭的温暖,在优质家庭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孩子、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个阳光普照的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腾飞让很多家长迷失了教育方向,农村很多父母离开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给孩子教育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尽管现在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进入这些机构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的关爱都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假期为留守儿童开设的辅导班,很多是变相的有偿家教;亲情电话,平时很少开通,多数是用来“演戏”给领导看的;节日慰问那是杯水车薪的安慰,例如近期,本县城某机关单位用专车把两个留守儿童送到远在昆山打工的父母身边,殊不知这件事让知道内情而没有机会去父母身边的其他留守儿童抱头痛哭…
据有关人士调研,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大多数停留在隔代“放散羊”教育阶段,为此,我建议上级主管部门,除了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状况外,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集体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在集体怀抱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情的不足。
据我观察,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从农村到县城租房伴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感到惊讶的是:来县城租房伴读的家长越来越老龄化;来县城接受伴读的孩子却越来越小龄化,;伴读家长所租的房子价格越来越贵;伴读所租的房间越来越小;伴读小院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甚至有很多伴读小院里面没有一个卫生间,小便、大便随地乱倒现象时常发生,使整个伴读小院臭气熏天…不少伴读家长到街道办事处反映情况,却很难得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面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过度失衡的现状,很多均衡措施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这无形中加剧了县城伴读环境的恶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常常过早地让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去接受所谓更好的教育。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功利化色彩太浓,如何让教育功利色彩淡化,这是时代的难题,这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的难题……要知道,高考是世界教育的必然选择,它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超强的竞争,又怎么能让父母对中国伴读教育降温呢?
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农村的父母往往把自己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而县城的父母又往往将自己孩子送到市级城市去读书,而市级城市的父母又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省城去读书,而省会城市呢?——父母往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就读。更有甚者,有的有经济能力的家长,直接将三四岁的孩子送到省城或者国外所谓“贵族学校”里面读书。
读书要钱,钱从哪里来?年轻的父母必须为孩子读书准备充足的钱,才能心安理得!而农村的二亩地有怎么能承受沉重的教育负担呢?到外地淘金似乎成为农村年轻父母的不二选择。
那些早早把孩子“送出去”的父母,主观上想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客观上却给孩子带来伤害,这些过早离开父母的孩子,他们很多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情感,逐渐成为冷漠的人。不错他们的独立意识会有所增加,但他们的冷漠感也同样成长起来了,叛逆心理也可能随之加剧,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明天可言呢?
这种反常的教育现象,很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去研究,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虽然不是教育专家,但是我可以预测,这种相互攀比的教育之风肯定是错误的,我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还有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我认为父母过早离开自己的孩子是非常有害的,没有母爱的拥抱即使抱得再紧也有变冷的时候,因为,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往往可以用金钱来弥补,但是,世界上的亲情教育却很能用金钱来替代。
如何根治中国教育中这种反常“陋习”呢,我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只有进一步扩大均衡化发展成果,才能让更多父母留在孩子身边,才能让更多伴读父母从繁重的“徭役”中彻底解放出来,才能让中国现代化教育朝着正常的轨道前行,最终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