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教育大突围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实践能力往往比理论知识更重要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实践能力往往比理论知识更重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现在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够用的吗?”万宝强问,“你懊悔当初辍学打工吗?”

“当然不够,我现在每天都要到文学院院去研修《道德经》、《论语》,每天都要到日语进修学院学习日语,除此之外,我每天还要在家里练习书法。”吴字通说,“你一提起初中往事,我怎能不后悔呢!初中没毕业到社会上闯荡…知识确实太少了、太不够用了…要是高中毕业,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比现在强。”

“你为什么到现在还学习这些知识呢?”万宝强奇怪地问。

“这都同我现在的工作有关…我只能去学工作中最需要的知识…我学老子《道德经》,让我明白吃亏是福的真谛;我学习孔子的《论语》,让我在企业管理中得心应手;我学习日语,目的是更好借鉴外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学习书法,是希望更好地修身养性…同时,我还认为学习书法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需要。”

“由此看来,上大学固然是大好事,但是没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也不等于就进入到人生的死胡同,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多去磨砺自己,成功的鲜花还是会我们盛开的。”万宝强拉着吴字通的手,感慨地说。

古人言:人生事业失败的类型有千种万种,可是人生事业成功的类型往往就是这么一种。不经过反反复复的社会实践,不经过挫折的反反复复磨练,是很难最终走向成功殿堂的。取一滴水、拔一根草、育一棵树、养一朵花等这些看不起眼的小事情,它有时也会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因此,我们既不能为无法企及的“大事”垂头丧气,我们也不能为太不起眼的“小事”而漠然处之,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成功的“本质”,瞄准成功的灯塔,奋勇前行。只有这样,我会才会把成功牢牢抓在自己的手心。

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沿途的风景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会因环境、时间的不同而发生错位…成功会变成失败,失败也会演变成为成功…这里的真经是很难用语言一一洞明的。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但是我们中又有多少人去细细“玩味”其中的奥秘呢!

如果我们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那我们只能等来失败的苦果。要知道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失败了,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痛苦,可是,我们可不能把失败的泪水当成自己一蹶不振的麻醉剂,更不能让失败的痛苦成为葬送自己事业的泥潭…我们一定要在失败的废墟中,寻找拯救自己的宝藏…要知道,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历程,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我们等不起!

同样,如果我们不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那么我们再大的人生抱负都会成为时间的殉葬品。

有人说,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随着岁月的老去慢慢变“老”、变“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悲观失望。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老去的岁月中精心耕耘着“美好”的事业,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目标、什么理想、什么幸福不能实现的呢?其实,人生中所谓的幸福,往往不是在空闲的时候拥有的,而是在你忙忙碌碌的实践工作中,不知不觉当中才能拥有的。

莫言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举世瞩目,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久违的文学梦想,仅仅离我们一步之遥。当我们为莫言得奖而兴高采烈的时候,有没有查一查莫言的家庭、学校生活经历?

我从很多报刊杂志上获悉:莫言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读小学五年级时,他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对莫言而言,没有能够到大学深造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假如,莫言没有走这么多“曲折”的道路,也向我们今天的万宝强女儿一样,一直受到父母亲百般照顾、百般疼爱;一直受到学校严格的课堂教育,那么,他的作品中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还会有吗?他真的还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我们今天的教育怎么了?很多致力于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的专家都在深思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的课堂已经演化成了工厂里的机床,由于机床产生的零件不够精密、不够优效,还要进行整改,在数控或者叫公差配合上做文章,希望每一节课都能够成为“朱洪武梦读九楼的那一夜”。要知道学生是一粒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种子,而不是我们手中任意拿捏的、没有生命木头和铁块。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实践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今天的课堂,能够为学生留下多少提高实践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勇于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基本的条件。历史上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反复实践中得来的。可是,我们常常走入误区,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增长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因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现在很多学校仍然把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束之高阁,让位给同高考非常关联的“语数外”。即使现在有些学校在开设实践活动课,也还是重视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知识进行理性思考与理性探究。我们每天都在高喊素质教育,可是能够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真可谓是九牛一毛。比如:在作文课中,那种模式化倾向已经到了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容忍的程度了…

我们常常哀叹学生的文章缺少生活,内容干巴巴。是学生不愿意到大自然中领悟真知吗?其实,造物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予每人一天都是24小时。我们的学生也是人,也需要阳光、雨露的沐浴;也需要山川、河流的锤炼。

因此,我以为,学生写不好文章并不是缺少聪明,而是缺少真实生活的体验,确切的说是缺少对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即使有些比较优秀的老师写出所谓的“下水文章”,并且在写作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了“老师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要知道,这些下水作文,只是老师对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而不是我们学生自己。

我们老师要求学生在没有真实情感体验中,去写感人至深的优秀作文,这无疑是学生拿石头去造地球,拿米饭去播种。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要知道衡量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对真实生活的“顿悟”。要知道一篇优秀的作文,最能够打动读者心弦的往往就是作者“最真实”的生活情节。

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学生们对真实生活的“初感”和“顿悟”吗?已经不需要了。老师作文题目布置以后,学生就开始进行“空中楼阁”似的构思,然后很“理性”地列出几个作文提纲,再后来就根据提纲转化为“自然段”,这样一篇作文就大功告成了。老师根据语言通顺、条件清楚、中心突出、构思新颖等方面编制成标准答案(有些细心的老师还会根据标准答案再分几个档次),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作文进行“权威”性打分。学生在作文中,假如不遵循标准化模式,答案与其不符,则被扣分。

长此以往,如何了得?学生的那种“最初的生活体验”、那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吗?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瓦特经过无数次实践才“发明”出来的。如果瓦特老是在图纸上进行苦思冥想,那还能够“发明”出改良蒸汽机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