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DIC的发生过程是以血管内凝血因子的激活,血浆中凝血酶大量生成为基本变化。Www.Pinwenba.Com 吧因凝血酶的作用,使血管内微血栓大量生成,并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伴有纤溶活性增高。其中出血和栓塞是主要的基本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功能代谢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出血 出血是DIC最突出的表现,常在DIC的初期就出现。典型的急性DIC时,出血往往是突发而广泛的自发性出血。出血程度不一,出血部位广泛。可表现为皮肤出血,呈现为广泛的出血点或瘀斑,或表现为口腔黏膜和鼻黏膜的出血,或伤口或手术切口的渗血不止,或注射部位渗血呈大片瘀斑等。严重者可有胃肠道、肺及泌尿生殖道等出血,表现为呕血、便血、咳血、血尿和**出血,也可发生颅内及眼底的出血。

DIC时发生出血的基础是凝血功能障碍,其主要发生机制如下。

(1)凝血物质消耗 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肝和骨髓代偿不足,凝血物质的消耗大于生成,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和血小板普遍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而引起出血。

(2)继发性纤溶亢进 DIC时常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这主要是由于Ⅻ激活为Ⅻa时形成的Ⅻf可使激肽释放酶原活化成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溶系统激活。一些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受损时,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入血,也可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的纤溶酶,不仅使纤维蛋白水解,而且能使凝血酶、凝血因子Ⅴ、Ⅷ、Ⅻa等水解,导致凝血过程障碍而引起出血。

(3)FDP形成 由于继发性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形成大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DP有强大的抗凝血作用,是DIC患者后期发生严重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检查时,血浆鱼精蛋白附凝试验呈阳性。

2.休克 DIC发展过程中,因微血栓形成及严重出血等因素,常发生循环功能障碍,引起休克。尤其是急性DIC时,常伴有休克发生。而严重休克患者的后期又常继发DIC的形成。二者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继而危及生命。DIC时发生休克的主要机制有以下三种。

(1)微血栓广泛形成 在DIC的发病过程中,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激活,使微血管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和回心血量不足。冠状动脉系统内的微血栓形成,可造成心肌缺血、局灶性坏死,进一步引起心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2)血容量减少 由于DIC引起的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可直接导致血容量明显减少,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内的灶状出血,可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促进休克发生。

(3)血管扩张 由于激肽、补体系统激活和FDP增多,引起血管舒缩障碍。激肽可引起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管阻力降低和真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补体成分C3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组胺,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容量进一步下降,促进休克形成。

3.器官功能障碍 DIC发生时,常因微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许多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减少,引起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及局灶性的出血和坏死,而导致受累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DIC过程中可出现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也可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障碍。

肾是易损伤的器官,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尿、蛋白尿和氮质血症等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肺微血管的广泛栓塞,可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脑组织微血管的栓塞可引起脑组织多发性灶状坏死,可发生大脑皮质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干出血及脑水肿;冠状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可致心肌缺血和梗死而发生心功能不全;胃肠黏膜损伤,可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

有些患者可发生肾上腺皮质出血性坏死,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即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可因垂体出血、坏死,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即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时可伴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其特点是周围血涂片中可发现一些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称为裂体细胞(schisto-cyte)。其外形可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不规则形等。这些裂体细胞脆性很大,易发生溶血。这主要是由于DIC时,微血管管腔内有纤维蛋白丝网形成。当血流中的红细胞通过网孔时,红细胞可黏附、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并在血流的冲击下发生破裂,形成裂体细胞。另外,因微血栓形成后造成血流受阻,红细胞被挤入内皮细胞间隙发生扭曲、变形,或破裂而溶血。因该溶血过程与微血管的病变关系密切,故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在DIC过程中,内毒素等因素可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也促进溶血的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