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干扰神经递质间的平衡:正常情况下,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保持平衡。如上所述,进入脑内的氨增多,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增多,而谷氨酸被消耗;氨可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使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从而使乙酰辅酶A与胆碱结合生成的乙酰胆碱减少。谷氨酸被消耗与乙酰胆碱生成减少,均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前述的谷氨酰胺增多及γ-氨基丁酸(见后述)增多,均导致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从而使神经递质间的平衡失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3)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离子转运:血氨升高可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影响复极后膜的离子转运,使脑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和兴奋性异常;氨可与K+竞争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缺钾以致影响Na+、K+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正常分布从而干扰神经传导活动。
综上所述,血氨升高虽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以下事实:①临床上发现约有20%的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正常,而有的肝硬化患者血氨虽然很高,但不发生肝性脑病。是否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有关,值得研究。②有些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与血氨水平无平行关系;降低血氨后,昏迷程度也无相应好转。由此可见,氨中毒学说不能圆满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2.假神经递质学说 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神经递质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它们在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当这些正常神经递质被假性神经递质所取代,这一系统的功能活动将减弱,大脑皮质则转入抑制状态。
食物中蛋白质在肠内分解成氨基酸,其中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经肠道细菌的脱羧酶作用生成苯乙胺和酪胺,这些胺在肝单胺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分解而清除。当肝功能障碍时,它们未被分解或经侧支循环绕过肝,经体循环进入脑组织。在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内,苯乙胺和酪胺分别在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图17-2)。二者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见图17-3),因此可被脑干网状结构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所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体的囊泡中,但其释放后的生理效能远较正常神经递质弱(仅为正常生理效能的1/10左右)。这种在化学结构上与正常神经递质相似,但不能完成正常神经递质功能的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可竞争性占据正常神经递质的受体,从而阻断了正常神经冲动传递功能,致使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失常,大脑功能发生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107/20140822153548/images/128/Image1.jpg
3.γ-氨基丁酸学说 近年来,已注意到本病的发病机制与γ-氨基丁酸(γ-amino buyric acid, GABA)异常有密切关系。GABA是体内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元内,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作用生成GABA,储存在囊泡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囊泡释放GABA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神经元的GABA受体结合,引起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产生抑制效应。肠道菌群是产生GABA的主要来源。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的GA-BA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主要在肝经GABA氨基转移酶作用而被分解。肝功能衰弱时,因分解肠源性GABA的能力减弱而使血中GABA水平增高;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增高,使外周血中的GABA进入脑组织,并与突触后神经元的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其抑制作用,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107/20140822153548/images/128/Image2.jpg
4.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肝功能障碍时血浆氨基酸间的比值发生改变,表现为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减少而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 AAA)(如酪氨酸、苯丙氨酸、5-羟色氨酸)增多。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灭活减少,使两者血中含量均增高。增多的胰岛素能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支链氨基酸的利用与分解,使血中支链氨基酸含量下降。增多的胰高血糖素,使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致使大量芳香族氨基酸释放入血。另外,因芳香族氨基酸只在肝内进行分解,肝功能障碍时,血浆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也会升高。当脑内酪氨酸、苯丙氨酸和5-羟色氨酸增多时,在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分别生成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和5-羟色氨,它们均系假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还是中枢神经系统上行投射神经元的抑制性递质。因此,氨基酸失衡学说实际上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5.其他毒物的作用 引起肝性脑病的毒物还有很多,多种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产物如硫醇、短链脂肪酸、酚等在肝性脑病发病中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近年来研究认为,血氨升高与血浆氨基酸失衡、神经递质异常均有密切联系,共同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为:①血氨升高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氨基酸的糖异生及产氨增强;继而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以维持血糖于正常含量;同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肌肉、脂肪组织摄取支链氨基酸增多,导致血浆支链氨基酸含量下降。由于胰高血糖素有增强分解代谢的作用,使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高,从而使血浆氨基酸失衡。②血氨升高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后者促使中性氨基酸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入脑,或减少中性氨基酸从脑内流出。其结果促进游离的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假性神经递质增多,从而诱发肝性脑病。③血氨升高对γ-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使GABA大量蓄积于脑内导致肝性脑病。由于血氨升高可致能量生成减少(氨中毒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假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及GABA蓄积,故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生中起多种作用。
总之,肝性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或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因素可能不同,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