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多功能题典初中语文 > 2.1文学作品(3)

2.1文学作品(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1文学作品(3)

2018-04-15 作者: 蔡明

2.1文学作品(3)

2.1.124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1)(2)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Www.Pinwenba.Com 吧

解析:(1)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一个“站”字让人仿佛看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所以,“一个亭亭站立的硬汉子”的形象就呼之而出了。(2)这一句中的“不断腰”“不后退”等词语极富表现力,赋予了墓柳战士般的刚毅与坚强,生动地表现了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更珍惜生命,更具有战斗的勇气与智慧。排比句既具体展现了死而复生的柳树与恶劣环境抗争并已深深扎根的胜利者的形象,又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极富感染力。

2.1.125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慕生忠将军,请综合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对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说说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还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西海都市报解析:通过文中四处对慕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将军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他率先垂范,与筑路工人们同甘共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特殊的听众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内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2.1.126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A.幽静B.坚持不懈C.平静D.信心十足解析:答案是:ACBD。根据文意,前两道横线上只能填A、C,后两道横线上只能填B、D。“幽静”和“平静”,前者形容环境,后者表达心情。显然,老人独享的是树林的“幽静”,“平静”填在第二道横线上也非常合适;B、D中经过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练琴,才能“信心十足”地演奏。

2.1.127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顺叙B.倒叙C.插叙解析:答案是A。

2.1.128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结果是:。

解析:“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2.1.129本文第②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和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解析:自信刻苦2.1.130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解析: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才。

2.1.131本文第②段中画曲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

解析: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2.1.132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解析:“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2.1.133阅读第⑥段中画曲线的句子,选出对其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我”感受到老人的良苦用心真诚而情深意浓,好比音符从心中缓缓流淌,“我”感激不尽。

C.“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期盼,对事业的执著,“我”无比崇敬。

D.“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听,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

解析:答案是D。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的不是老人在演奏,理由有二:一,这一句话的主语是“我”,不是老人;二,“仿佛”一词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不是老人在演奏。所以D项是理解不正确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①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20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②那天,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仅丧失了战斗力,而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③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⑤“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⑥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挥笔对出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⑦下联中,陈毅把**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⑧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⑨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星咏雄才三仰四军事理明。”

两人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暄。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号稼轩);“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酒不解真愁!”陈毅微笑答道。

“真愁!”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孤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仇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治,胜局才有望。”

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2.1.134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地点在。故事主要内容是。

解析:初冬季节茅山(或茅山地区某深山处,乾元观亦可)陈毅四请深山高士(“高士”写成“辛三仙”、“辛道士”、“辛医生”亦可)。

2.1.135第②至⑤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猥自枉屈,四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1)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2)“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3)道童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解析:要求所填词语要合乎人物年龄、身份和特定情景。如第②段道童:淡淡、冷冷、伸出头来、看了一眼……第④段陈毅:笑笑、诚恳、亲切……第⑤段道童:脱口、微笑着、神秘地、偏着头等都可以。

2.1.136第⑤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解析:①长官就不必劳驾了;②长官就不必再来了;③不用再来了;④师父不想见你了,等等都可以。

2.1.137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上联理解要点:①体现心诚(多次拜访);②行为令人感动。包括山川、自然和辛三仙;下联理解要点:①赞美陈毅(含新四军);②新四军以国为重,深明大义。全联大意:两人互表仰慕之情。

2.1.138第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解析:可理解为:①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不但丧失了战斗力,而且危在旦夕;②担心辛三仙不理解,不肯出山。

2.1.139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解析:要分两个层次进行,先答景物(自然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再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烘托陈毅请医生心之诚,意之切,心理描写的作用是阐述三顾茅山的原因及请医的迫切心情。写一种即可。

2.1.140第⑧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文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解析:照应的句子有:①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如将“往返了两次”、“再去造访”变为两句,亦允许);②这次再登乾元观;③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如果答:①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②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也可。以上只要答出两句即可。

2.1.141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解析:可答:①略写前三请,详写第四请;②详写“请医”,略写“治病”;③略写前两请,详写后两请。只要写出一个即可。作用:①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详略得当;②便于集中刻画陈毅、辛三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突出中心。三处写两处即可。

2.1.142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解析:“雄才”表现在:①才思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联,具有儒将风采;②身居高位(军长),却能体恤伤病员,为解国难不辞劳苦;③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家风范。

2.1.143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下联:

解析:答案很多、很活,只要概括了活动内容又合乎对偶句的要求,都可视为正确答案。

2.1.144请简要说说你读本文后的感受,不超过200字。

解析:是读写结合题,带有小作文的意味,答题时要注意表达的生动性、层次性。

(2009·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生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2.1.145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解析: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2.1.146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2.1.147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

解析: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2.1.148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解析: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1.149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

解析: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2009·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其实很简单流沙①自从邻居在屋檐上装了遮雨篷后,一到雨天,我再也无法入睡了。

②雨篷是塑料的,雨打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声音。白天倒罢了,一到晚上,那声音特响,像钹锣一样,聒噪得让人头皮发麻。

③好几次想去理论,但一想到他是某单位的领导,有过一段“横行”的故事,心里便怕怕的。

④有几次,我在楼下遇上他,他们一家三口站在花圃边,那辆小车播放着音乐,他呢,翻着报纸。我就有一种**,和他沟通一下。但一看到他旁若无人的姿态,心中便打了退堂鼓。

⑤前些天父亲来城里,刚好下大雨,父亲被那雨篷发出的声音吵得一夜无法入睡。第二天早晨,父亲对我说:“那邻居家怎么能这样,装这样一个雨篷,吵得四邻五居都不安生。”

⑥我对父亲说:“他有权有势,咱惹不起。”

⑦父亲却说:“有权有势又怎么了,总不能影响老百姓睡觉吧。”我苦笑着,不再说话。

⑧有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刚走到楼下,邻居那车也到了,他从驾驶室里出来,唤住我,说:“那老人是你爸吧,他说我家那雨篷一到雨天特吵人。真是对不起,我家前面那几个房间一直空着,是个储物间,我们自己没发现,我已叫工人在上面铺一层薄海绵,以后就不会响了。”

⑨他关了车门,走上楼去。回头又笑笑:“真是不好意思。”

⑩我呆住。

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可是,这小小的意见我怎么就不敢提呢?为什么我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突然发现,我是多么胆小的一个人,多么保护自己的一个人,我怕受伤,像一只都市蜗牛,小心翼翼地活着。

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2.1.15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叙述的故事。

解析:当官的邻居装了塑料的遮雨篷后,下雨影响我休息,我却不敢提出来。父亲来后,跟他交涉,他立即加上海绵,并向我道歉。

2.1.151通读全文,你觉得“我”家“邻居”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情节谈谈。

解析:他是一个正直无私、通情达理、知错就改的人。可以从“有过一段‘横行’的故事”、“知道雨篷对我家的影响后立即铺海绵”、“对我道歉”等情节看出来。

2.1.152第⑩节写“我呆住”了,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

解析:提示:可以从“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这么顺利”、“邻居的态度如此之好”、“我以前的担心完全多余”等几处入笔。

2.1.153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请联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

解析: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悟,要说真话。

(2009·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的温度①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参加工作的前三年,公司的效益非常好,每个月他总会有一笔不菲的工资。在外人眼里他能拥有这一切已经很不错了,他也很知足。和他一起共事的大都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使他们变得懒散,总觉得缺少激情。他们厌倦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想跳槽换个环境。

②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风云变幻难以预料。就在他们决定跳槽的时候,公司由于在一个重大项目上决策失误,损失惨重,多年来公司创造的辉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濒临破产。

③平时他们的经理带领他们创业,对这些年轻人也格外照顾。在公司处于困境的时候选择跳槽,他们很是过意不去,但是继续在公司呆下去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权衡再三,他们仍决定离开,另谋高就。就这样,几个年轻人联合起来一起写好了辞职报告。

④盛夏时节酷暑难耐,为了节约用电,公司经理把办公室空调温度从23℃提高到24℃。为此,经理特意在门口贴了一张小纸条:“关键时刻,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尽管公司处于困境,但困难只是暂时的,如同乌云遮不住太阳。为了节省1℃的电量,你们进入我的办公室时,可以随意减去一件衣服。”

⑤公司对着装有严格要求,没有人可以随便增减衣服。尽管经理贴出了小纸条,可是仍然没有人在进入他的办公室之前减去衣服。时间长了,经理发现了这一点,立即从自己做起,减去一件衣服,穿着随便些,让来汇报工作的员工心情自然放松一些。

⑥那天,几个准备辞职的年轻人走到经理办公室,看到了小纸条,但谁都没敢脱衣服,不过所有人的心都被微微地震动了一下。走进办公室,他们发现经理穿着很随便,经理让他们脱去一件衣服,有什么想法慢慢汇报。面对经理亲切的微笑,先前想好的理由顷刻间化为乌有,最后他们红着脸退了出去。

⑦此后,他们的心长久地被那1℃温暖着,尽管那1℃对一个员工上千的企业算不了什么。但是他们从那微不足道的1℃中看出了一种温暖,一种精神。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人提辞职的事情。

⑧后来那家公司走出了困境,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有人说企业的成功与1℃有关,也有人说与1℃无关。

⑨很难相信,一个企业的兴衰与小小的1℃息息相关,因为那是最温情的1℃,最富有人性的1℃。正是这微小的1℃,孕育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唤醒了埋在人性深处的一种温情,将个体的命运与集体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温情的团队精神,战胜了看似很大的困难。

⑩为人处世,一个人需要这样的1℃;营生立业,一个企业更需要这样的1℃。如果世界处处有这样的1℃,那么,人人事事就都会进步很大。

2.1.154“几个准备辞职的年轻人走到经理办公室,看到小纸条,但谁都没敢脱衣服,不过所有人的心都被微微震动了一下。”他们是被什么“震动”了?“最后他们红着脸退了出去”,此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试着把它写出来。

(1)

(2)

解析:(1)纸条上看似不起眼的提示,饱含着公司经理对员工的无限关爱,他们被经理的诚心和温情所打动,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被爱的温暖所震动。(2)示例:经理平时对我们格外照顾,在公司处于困境的时候,他不用裁减员工、降低工资等办法来走出困境,相反,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我们,实在令人感动,这个时候提出辞职,那不是往他的伤口上撒盐吗?想想,太不应该了。

2.1.155“他们从那微不足道的1℃中看出一种温暖,一种精神。”你觉得“一种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精神?

解析:团结合作、共渡难关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迎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等。

2.1.156“有人说企业的成功与1℃有关,也有人说与1℃无关。”读完了本文,你觉得有关还是无关?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提示:有关。因为它是最温情的1℃,最富人性的1℃。正是这微小的1℃,孕育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唤醒了在人性深处的一种温情,将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温情的团队精神,战胜了看似很大的困难。

2.1.157结尾说“为人处世,一个人需要这样的1℃;营生立业,一个企业更需要这样的1℃。”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这样的1℃?

解析:示例:孩子的健康成长、师生间的和睦相处、父母与子女间消除代沟、人与人间的沟通理解。

2.1.158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也感受过“1℃的温暖”,请把你的经历叙述出来,并用议论的方式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1)

(2)

解析:提示:叙述流畅完整,感受明确即可。

(2009·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乞丐的家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南方都遭了雪灾,北方更是持续严寒,报纸上说,这是22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本来,这样的冬天对整日生活和工作在空调房间里的人没有多大不同,但这个冬天,却因为一个乞丐的出现,牵疼了我的视线。即使初春艳丽的阳光,也没能消除我眼中些许的忧郁。

每天晚间下班回家,陪老父亲吃顿晚饭是我必修的课,必尽的责任。从父亲家出来,是风景清丽的古运河边,运河西岸那棵老槐树,据说是棵“唐槐”,树身中空,能容纳两个人,树高约有二十米,树围得几人合抱,这棵树已成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每次经过这片风景区,心情都变得清逸安闲。那晚,在古槐偏南的草地上,一堆怪物吓了我一跳。那怪物旁边是两个地下暖气管道的出口,两团浓浓的气雾随风斜向一边,徐徐扩散。白雾下面,是那怪物。我大着胆子走近一看,是个乞丐,被层层的破烂衣物、塑料布之类的东西裹着,卷成一个大球,那乞丐只露出半张死人一般的脸。原来,这个身无片瓦可以安身的乞丐是在这两团气雾下取暖过夜,他躺在冰冻三尺的河边,这里就是乞丐栖身的家。

听到我的询问,他睁开眼睛,让我证实了这是一个活着的人。我把几张一元票扔在他身边,他无动于衷,没有听到那句我准备听到的“谢谢”。我想问句什么,却见他又闭上了眼睛,似乎我打扰了他的安静和睡眠,我更愿意这样想。我不愿意去想这是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不愿想这个乞丐就要饿死和冻死在风光优美的景区,我甚至不愿想这是一个真正的乞丐,只是一个一时和家人怄气,离家出走,不日就会回到家中的人。但我的愿望落空了,整个冬天那乞丐都在那两条白雾下的河岸过夜,直到现在,河岸的柳梢绿了,他还睡在那里,我想象,他身下的土地已不太冰冷了吧。

“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说,这是一千多年前诗人的理想,那么,在今天这个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还会让人如此慨叹,实在是一件不能释怀的事。但最终,我还是庆幸那个乞丐活过了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就像那棵古槐,虽遭多次雷击、火烧,但仍顽强生长,每到春夏之季依旧枝繁叶茂。生命,有时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顽强。

在乞丐睡卧的地方,河里的冰早已化了,泛出了青波,春天已经来了,它不管你的眼睛是否忧郁,河岸很快就会春暖花开。

2.1.159阅读全文后回答:乞丐的家到底在哪儿?

解析:冰冻三尺的河边,两个地下暖气道的出口旁。

2.1.160“我”对乞丐的态度在文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词语归纳出“我”对乞丐的心理变化。

吃惊--()--失望--()

解析:同情庆幸2.1.16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我眼中些许的忧郁”?

解析:为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中还存在生活如此贫穷之人而伤感,为乞丐的麻木而伤感。

2.1.162文章多次提到冰雪,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1)点明了乞丐生活的自然环境,为提示文章主题(“经济如此发达……不能释怀的事”)作基础;(2)提出希望,暗示主题二(冰早已化了,“春天”已经来了)。

2.1.163文章的最后一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不能。暗示了主题,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2.1.164冰雪见真情。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一些关于冰雪的记忆?请你简要叙述难忘的冰雪记忆,并简要说明理由。

(1)

(2)

解析:略

2.1.165结合本文内容,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心理感受。

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职业乞讨者的比例在北京街头的乞讨者中并不多,只占到2.5%左右,而有25%的人是因为不掌握其他谋生手段而成为乞丐,20%的乞讨者丧失了劳动力,17.5%的乞讨者则是残疾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