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多功能题典初中语文 > 2.2科技作品(2)

2.2科技作品(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2.77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

2.2.7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1994年,俄罗斯撑杆跳高选手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材料制成的高科技撑杆的帮助下,将世界纪录提高到6.14米。这相当于跳过了一只长颈鹿!

材料二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澳大利亚“飞鱼”索普身着一身联体的、模拟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劈波斩浪,一人卷走3枚金牌和2枚银牌。

解析:示例:高科技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生物入侵者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万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到“偷渡”地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2.2.79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归咎:

(2)束手无策:

解析:(1)归罪(2)比喻没有办法2.2.80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什么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解析: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2.81“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解析: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2.2.8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解析:“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下定义必须准确、全面,必须能涵盖所有必要的因素。首先必须确定它是一个“物种”,根据“入侵者”可以确定它不是原生性的,且传播途径是非自然的,已经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的。

2.2.8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解析:说明语言特点:(1)生动形象。偷渡者、占领、安家落户、赶尽杀绝、在劫难逃、搭乘便车、漏网之虫等。(2)准确。太大破坏、几只斑贝、非常有限、严重失衡等。

2.2.8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的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二: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材料一、二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看待“生物入侵”的。②适者生存虽然是自然界一个普遍规律,但有害物入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③自然界的平衡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这个过程往往很缓慢,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必然会延长。因此必须人为干预,以造福人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孑遗植物--银杏我国许多名山古刹,总有不少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古树相伴随,它们中除了苍松翠柏、参天杉桧外,还常常能见到一种树干挺拔的古朴大树。它雄姿肃穆,古雅别致,当微风吹拂而过时,摇动着万千碧叶,更显得壮丽非凡。寺院的僧侣把它当做“圣树”,广泛种于庙宇四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孑遗植物--银杏。

为什么把银杏称为孑遗植物?原来,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盛而衰,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白垩纪和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在我国西天目山的深谷之中,以及其他极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珍,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它甚至到了400岁的“高龄”,依然能够开花结果。最“长寿”的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它粗大而又茂盛,高25米,树干腰围达16米,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长寿?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大多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这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长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一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以上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内在原因,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它也是无法长寿的。例如,现存的古银杏大树,大多数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这些地方小气候条件良好,有利于它们生长。同时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很少遭受战乱的破坏,因而得到长期保护,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外在原因。

①银杏不但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②它的果实叫白果,果肉软滑香糯,做成甜食或其他食品,滋味极美,营养丰富,但一次不宜多食。③在园林方面,银杏也能发挥重要作用。④由于它对许多病虫害有特别的抵抗力,而且能抵御城市中的黑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污染,用它作为城市马路的行道树,比其他植物多几分优越性。⑤银杏的叶片形状别致,到秋天变成橙黄色,非常娇艳可爱。

2.2.85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有哪两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各自不超过10个字)

解析:(1)别称(1-3段)(孑遗植物、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2)长寿(4-9段)(公孙树、3000多岁、根系发达、病虫害少)

2.2.86称银杏树为“植物界的恐龙”的原因是什么?请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

解析: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2.2.87从文章第三段看,银杏“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的客观条件有:

(1)

(2)

解析:(1)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2)山脉不断隆起2.2.88第五段中画线的语句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用10个字概括)。

解析:举例子、列数字银杏是典型的长寿树种2.2.89多选题: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

第九段中加点字“这些”所指内容有:。

A.银杏树根系发达B.适宜的生长环境C.很少遭受战乱的破坏D.生长缓慢,需要养分少E.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解析:答案是A、D、E。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①多选题不是单选题,②“这些”所指内容有(部分是,部分不是)。

2.2.90文章末段中五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

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②/③④⑤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大脑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如果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2.2.91第②段加点的词“这里”指代的是。

解析:人的大脑2.2.92第⑥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

解析:表示通常的看法。至今还未取得完全的共识。

2.2.93第⑦段以和进行比较,说明了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又举出列宁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的例子,要说明的是。

解析:刺猬老鼠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能量2.2.94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

(1)人脑有。

(2)人脑的神经元有。

(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

解析:(1)超量的神经元(2)丰富的神经突触(3)很大的可塑性(2006·山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2.2.95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解析: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这道题虽是填空题,但却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综合能力、全文没有提及“俯视”,但“囍”字建筑只有“俯视”才能看出来,这就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整个大院的气派也只有在通读全文以后才能归纳综合出来。

2.2.96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解析:引用(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2.2.97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过渡作用。引出下面说明的重点。

2.2.98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不能。这一段交代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2.2.99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山西名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解析:参考示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凡尔赛宫①坐落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宫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③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2.2.100文章从、、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解析:建筑布局内部陈设和装潢园林艺术2.2.101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解析:(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2.2.10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

解析: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2.2.103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解析: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海南岛的气候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天气阴凉,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曾有过40.3℃的记录,通常多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③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丰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2.2.104综合上文四个段落的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或“热带季风气候”。或“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

2.2.105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抄写出该中心句。

解析: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

2.2.106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解析:降水不足的年份。

2.2.107上述选文大量列举数据进行说明,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列举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使之更可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饮水与健康李复兴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2/3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3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选自《自然与人》,有删改)

2.2.108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意思接近即可)。

2.2.10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解析: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的:①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②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④喝足够的水,可延缓衰老,利于长寿。

2.2.110文章第⑤、⑥段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解析:示例一:例子:“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作用:用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示例二:例子:“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作用:精确说明了特定体重的中年人每日的排水量。示例三:例子:“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或:每日“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作用:精确说明了人一天所必需的饮水量,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2.111文章结尾说“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读了本文,你对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和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所答要点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