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 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2018-04-15 作者: 王麟生;戴立益

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能力改变自然的生物。Www.Pinwenba.Com 吧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施而生存。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十分渺小,成为大自然的奴隶。由于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缺乏了解和认识,常常把自然灾害视为神灵的惩罚,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恩格斯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时代从人们对自己本身和周围外部自然的极愚昧、极模糊、极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从崇拜自然走向保护自然,成为原始人的重要观念。

在远古时期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森林中的植物果实和动物、水域中的鱼虾是采集、渔猎的主要对象。采集对森林不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将果实种子丢弃在异地反而有利于植物分布的扩大。动物活动的森林和草原天地广阔,而动物的繁殖能力又很强,要养活的人类的数量不多,人类捕食的数量又有限,这时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和谐的。

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依赖农业种植为生,属于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成为主要的资源,大规模砍伐森林、开垦耕地,造成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在干旱区半干旱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引起了荒漠化。不过人类尚未认识到这些灾害是由于自身活动所引起的。他们采用休耕轮作的方式来恢复地力,保护环境。人类无法战胜自然灾害,便乞求神灵的保护,人类对自然还不了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软弱无力的。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转变,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

到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近代工业。随着采矿业、冶金业、化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进入20世纪,工业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除了陆地以外,海洋、大气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给人类造成了无法计算的经济损失。疯牛病、禽流感、**型性肺炎,都是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灾难,人类的健康受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自然资源的耗竭,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污染的加剧,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开始认识到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为了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不能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通过无数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终于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玛雅文明的毁灭尤卡坦半岛位于中美洲北部,大部分属于墨西哥,中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属于危地马拉和伯利兹。早在4500年前,属于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人就定居于此,并逐步发展到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瓦尔多和伯利兹等地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当时湿润多雨的气候促进了玛雅文明的发展。玛雅人在山坡上清除丛林、开垦梯田,在沼泽地挖掘排水沟,种植玉米、豆类、棉花和可可等。公元前450年前后,在玛雅人的定居点出现了祭祀区和其他建筑,公元前250年前后,出现了复杂的等级社会和城市,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建筑方面创造了当时世界上一流水平的成就。他们测算出一年的周期为365.242天,与实际仅差十几秒钟。玛雅历法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另有5天为禁忌日,正好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雅玛历法中的5月1日和9月1日,相当于中国农历的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等长,雅玛人建造的金字塔高达40多米,底部呈四方形,四个斜面上筑有台阶,可分别拾级而上,顶部建有神庙,还可用来观察天体变化。

雅玛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气候的变化,遭受干旱,但是当时人口较少,可由山地转移到低地,由干旱地转移到水源充沛的地区。但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立,人口呈指数增长,人口密度大大增加。由于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耕地的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对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和失去对气候的调节,沟渠由于淤泥堆积而使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反过来,气候失调又使干旱加剧,土地进一步沙化,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体系摧毁了生态环境,最终摧毁了雅玛文明的根基。

公元9世纪前后,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了持续100多年的干旱,雅玛人生活的地区淡水和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争夺资源的战争此起彼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战争最终毁灭了雅玛文明,在那以后,曾经辉煌一时的雅玛文明终于走向了覆灭。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但黄河水患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深入的研究发现,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在远古时期曾经森林覆盖,山清水秀,故而中华民族发祥于此。然而由于开发早,原始森林很早以前即遭到破坏,环境破坏严重,终于变成了今日的荒山秃岭。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秦汉时期在这里大肆移民垦荒,破坏了森林植被,历史记录西汉时期曾发生多次水患。从新莽到隋代500多年中,黄河中游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占据,改田地为牧场,停止了农业耕种,森林植被得到了自然复苏,水土流失得到了遏制,因而洪水和泥沙减少,黄河下游出现了长期安流的局面。唐代以来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乱砍滥伐,导致了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严重沙化、荒漠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在世界历史上,人类开发早的地方,往往生态环境变得恶劣,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干旱并不是荒漠化的唯一原因。法属西非洲年降雨量700—1500毫米,属于湿润地区,却出现了荒漠化景观。中国江西省南昌附近出现了大范围流沙地,被称作“江南沙漠”,这里的年降雨量也达到了700—1500毫米,属于湿润地区。这就很难用气候干旱来解释,实际上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全新世中期(距今3000—7000年),整个地球陆地降雨十分充沛,而自此以后降雨量不断减少,今日的降雨量只有3000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研究表明降雨量减少的原因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有关。森林有促进成云降雨的作用,正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大发展,将大量的森林改为耕地,从而引起气候的变化及降雨量的减少。

上世纪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描述了DDT及其他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指出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毁灭生物的恶果,对农药污染这个当时还不被人类重视的环境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分析,它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惊醒了整个世界,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注意。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时所享有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支持下制定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TheWorldConservationStrategy)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是从生态学中引申出来的,当它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范畴时,则可有更多的解释或定义。

1987年4月27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上签署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RioDeclaration)和《21世纪议程》(21stCenturyAgenda)中正式确立的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

“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

“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人类的进化文明不断地从一处转移向另一处,人类文明在旧有的定居故乡衰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糟蹋了自身久居其上的土地与环境。我们在承认环境对历史有影响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人类经常在不断改变或破坏生存环境。

许多历史学家指出,事实上绝大多数以往的战争与殖民运动的发起,是因为有些人想要占有更多的环境空间。但是他们却很少注意到这些征服者或殖民者们常常是在夺取邻国的土地之前就已经破坏了他们自己的家园,然而,他们却总是忽视许多贫穷弱小的国家也曾一度有过丰富的资源。他们没有注意到地球上大多数贫穷的民族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滥用和浪费了后代子孙必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最近的历史记载表明: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文明人从未能在一个地区内持续文明进步长达30—60代人以上(即800—1500年),明显的例外情况有三个,即: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除去这些文明摇篮以外,文明人主宰环境的优势仅仅只持续几代人,他们的文明在一个相当优越的环境中经过几个世纪的成长与进步之后就迅速地衰落、覆灭下去,不得不转向新的土地。大多数的情况下,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短,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

人类是怎样毁坏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他们把坡地、山林和峡谷森林中有用的树木力所能及地砍伐和焚烧,他们过量地在草场上放牧,他们捕杀了林间的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打捞了绝大多数的鱼和水中生物。他们任凭风雨侵蚀农场的土地,掠走农田中最有生产力的表土,还听任被冲蚀的泥沙堵塞河流,沉淀于水库和灌渠,淤积封死港口与海湾,他们开采和消费掉易于开采的金属或其他矿藏,然后他们的文明就在其自身造成的环境毁坏之中衰落,或者只好转移到新的土地上去。

周毅:《谁主环球沉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1.1.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这强调了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前提只是基础和条件,而并不等于就是核心和主题。因为发展既有“可持续”的发展,更有“不可持续”的发展。世界上的有些国家,目前还在沿袭传统的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也十分强调发展,但它却是以牺牲环境、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人口的激增、食物的短缺、能源的紧张、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最终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之全部基础的地表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丧失,因而是绝不足取的。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条件的,即必须以清洁自然、美化环境、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其基本方针是“持续发展,永久利用”。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环境。

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水平、程度的标准之一。

3.可持续发展强调国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舒适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4.可持续发展主张应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合理地利用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高的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5.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彻底转变认为自然资源是无主的、无偿的、无价值的认识,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不可以任意掠夺式地开采。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社会公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公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