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一种潜在的重要能源。在海底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存在水深300—500米以下(由温度决定),主要存在于陆坡、岛屿和盆地的表层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也可以散布于洋底以颗粒状出现。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因此有专家乐观地估计,当全球化石能源枯竭殆尽,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世界各大洋的深海盆地表层沉积中,还广泛分布有锰结核,有人估计其储量总数可达3万亿吨。在锰结核中含有二十多种金属元素,据报道平均含30%左右的锰、18%的铁、1%左右的镍和不到1%的钴、铜、铅等。锰结核是一种球状结核体,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等为核心,把其他物质聚集在周围,一般呈棕褐色,小的像豌豆,大的像土豆,尺寸一般小于20厘米,个别的可达1米以上。在世界各大洋中,太平洋底锰结核的品位最高、蕴藏规模最大。据估计,仅在太平洋约1800万平方千米范围内,在表层1米厚的沉积物中,锰结核就有1.1万亿吨,可提取锰2400亿吨、镍90多亿吨、铜50多亿吨、钴近30亿吨。
4.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据估算,全球海洋中大约蕴藏着潮汐能10—6350亿千瓦,波浪能25—100亿千瓦,海流能1—50亿千瓦,温差能100—4×105千瓦,盐差能30—300亿千瓦。
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是海水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能量,包括海水流动的动能和势能(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的热能(温差能)和海水的化学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正受到人们的关注。
5.海洋空间资源
沿海岸带分布的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兼有海洋与大陆空间的某些特点和功能,已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的重要空间。
海涂是海陆之间极为活跃的地带,其上边的土壤、地貌、沉积都与潮汐、海浪及泥沙来源密切相关。沿海滩涂及附近海水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资源,丰富的海涂资源为发展农、林、牧、渔、苇、盐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沿海滩涂资源,分布在海陆交界的过渡地带,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在开发滩涂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3.5.3我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北部,海岸线全长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000千米,岛屿海岸线14000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有人居住的有450个。邻接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属于我国主权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这些海域构成了我国的海洋国土。
1.领海渔区
我国的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
(1)渤海渔区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有黄、海、滦、辽等河流注入,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适宜鱼类生长繁殖。
(2)黄海渔区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是我国主要海水养殖业区域,已建成养殖面积占全国50%以上,产量占全国74%。
(3)东海渔区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分界),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60%为水深小于100米的大陆架。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水产区,海洋鱼类产量占全国同类总量的50%以上,舟山群岛一带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场。
(4)南海渔区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我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域。地处热带,以暖水性鱼类为主,水产量约占全国同类总产量的20%。目前由于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渔区鱼类资源破坏严重,海区生态环境恶劣,部分鱼类濒于灭绝。
2.我国的滩涂资源
我国东部和南部濒临太平洋,海域辽阔,依靠在浅海和滩涂发展海洋生物的种植和养殖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我国沿海水深20米以内的浅海区达7亿亩,相当于全国可耕地面积的1/3。我国现有海涂面积,位于理论基准面以上的约为200万公顷,从理论基准面至水深15米之间的面积为1200万公顷,合计1400万公顷,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各岛屿沿岸,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我国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辽河等,每年入海泥沙约20余亿吨,是我国滩涂形成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根据入海泥沙量与主要河口及平原海岸淤涨进度估算,每年成陆面积当在3.3万公顷以上。
沿海滩涂及附近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资源,平均腐殖质含量约1%—2%,全氮和全磷约为0.1%左右,以每年入海20亿吨泥沙估算,含氮、磷成分折合标准化肥各约一千余万吨,腐殖质含量达二千万吨以上。
3.我国的滨海矿砂资源
滨海矿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矿砂资源有11类矿种、120个各类矿床。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海洋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远低于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近海滩涂面积约208平方千米,目前开发仅占40%左右,且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均不高。在我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中,海洋水产和海盐所占比重最大,海洋滩涂开发和海洋养殖业有所发展,海上石油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海洋动力能源的利用和海底矿产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资源开发程度不够
海岸带的海洋资源开发较为充分,相对来说近海开发程度较高,外海开发不够。而远海及深海海洋资源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尚未得以发展。远洋和深海资源丰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措施加快开发。
3.保护生态平衡,防治海洋污染
海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渔业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锐减,河口、海湾及沿岸浅水区,由于不适当的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污水排放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阻碍鱼类的回游,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泥沙入海量降低,改变了河口海岸的生态平衡。海洋污染来自于陆地污染的延伸和扩展,大量的污染物质通过入海河流进入海洋,沿海地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把海洋当成倾废区域;海洋污染还来自海上运输,特别是石油运输中的泄漏严重污染了海水;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还来自对海洋资源不合理的开发。
海洋污染将给整个海上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因为在海洋中的生物是整个一个大食物链,而海洋生物同样具有累积效应,其累积体内的有毒物质将扩散至海洋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并进而影响整个地球生态环境。
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指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陆地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承受沉重的压力,丰富而尚待开发的海洋资源受到了人类的关注,然而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人为地改变海洋活动的自然规律,有可能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将给整个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红树林的悲哀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可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还是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中转站。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应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可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罕见的12级强台风袭击,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千米长海堤被海浪冲垮294千米,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垮,经济损失就小。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我国红树林共有药用植物3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强。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近1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8个)红树林保护区15个,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然而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树木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千分之一,包括一些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砍伐红树林为甚。全区原有红树林22387公顷,到1993年仅剩5654公顷。据不完全统计,广西近几年己砍伐和已列入填海造地规划的(已批准)即将砍伐的红树林将达近1000公顷。
1998年龙海市政府未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上马耗资2500万元的围垦工程,在已列入《中国湿地名录》的国家保护的重要湿地之一的福建龙海红树林保护区内,围垦面积460公顷用于搞养殖,危及33多公顷红树林的成活。80年代在厦门西海域东渡等处仍有成片红树林,随着近年来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自1988年以来,深圳城市建设就有8项工程占用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达147公顷,占原整个保护区面积的48.8%,共毁掉茂密红树林35公顷,占原红树林面积的31.6%。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约6千米长的沿海岸线上,60多公顷的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00多公顷,有林面积2000多公顷,列入《世界湿地名录》。但从1993年以来,不断有人进入保护区砍红树、挖塘搞养殖,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区成为荒芜的水泥塘。
我国的红树林遭受如此严重的围垦砍伐,除了少数破坏红树林事件是由于管理不严,被群众的围垦养殖等活动破坏外,大量的还是当地政府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行为。必须有效地控制滩涂海域“无法、无偿、无序”的开发使用状态,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滩涂和海洋资源环境。
中国海洋学会网站(http://www.cso.org.cn/cso/article/list.asp?id=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