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皋陶
2018-04-15 作者: 笑傲沧海
第262章 皋陶
而后我在这文字中看到上古时期的各个传说人物!~皋陶:《路史》记载,大业娶黄帝父亲所属的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名叫繇,即历史上着名的传说人物皋陶,皋陶名繇。《帝王世纪》上说他生于曲阜少吴之墟(一传生于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曲阜,偃地,舜帝因而赐皋陶为偃姓。嬴姓,名聩,(有说皋陶偃姓,清文字考据学者段玉裁谓偃乃嬴语之转,也有可能是后人趋炎附会)逝世地为皋城(今安徽六安市)。(后世传说他字庭坚,并传他是颛顼帝与邹屠皇后的第七子《旧志》《左传》,<;注:上古之人文字尚未固定统一,名尚且因不同地方口音不同致叫法也不同,取字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出现的事,所以,史前上古人物的字大都是后世腐儒所加,不可信)后来,李唐皇朝也认皋陶为李姓始祖,唐玄宗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即“大唐德明皇帝”,简称“唐德明帝”生于山东曲阜,亡于皋城(今安徽六安市)。
他是舜、禹时期的士、士师、大理官,即司法长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春秋.元命里》载:“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虞书.尚书》载:“帝舜三年。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另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皋陶传说为虞舜时的司法官,今山东曲阜人,死于皋城(今安徽六安),是颛顼帝之后(约生于公元前21世纪),因次子仲甄封六,而被尊为六安国始祖,另六安派说皋陶偃姓(偃是嬴音之转)。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的秦国、赵国、江国、黄国、徐国、费国、偃国、英国、六安国、萧国、阮国、梁国、莒国等嬴姓诸侯国的贵族都是皋陶的后人传说,皋陶是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
很久很久以前,帝尧时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今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现名皋陶村),帝少昊之女女修正当华年。她相貌美丽,勤劳善良。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天方熹微,她便早早地来到家门口一棵巨大的黄连木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纺线织布。纺呀、织呀,女修始终沉浸在劳动的愉快之中。突然从东方飞来了一只巨大的玄鸟,栖落在黄连木上,吸引着女修好奇的观看。只见这只大鸟在树颠上下腾飞,振动着闪着灵光的翅膀,引吭高歌,好像在和女修倾诉衷肠。女修也似乎听懂了玄鸟话语,不住地点头,脸上漾起幸福的光芒。
日上三杆,玄鸟终于安静了下来,浮在黄连木上,用尽气力,分娩下一颗巨大的鸟蛋。女修眼疾手快,稳稳地接在手中,捧在心上。此时,玄鸟腾空而起,绕着黄连木飞了三圈,然后高叫一声,恋恋不舍,又飞回了东方。
女修捧着玄鸟蛋,望着玄鸟飞去的地方,好久、好久??女修回到家中,和谁也没有说起早晨发生的事。她把玄鸟蛋小心翼翼地供放在案头上,然后焚香沐浴,一切准备停当,她又把玄鸟蛋捧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颂祷了一注香的时间后,她奋力张开绣嘴,艰难地将玄鸟蛋和壳吞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修的肚子也一天天增大。家人问起女修,女修什么也不说,照常纺线织布,脸上始终漾着幸福的光芒。时间过去了二百八十多天,女修感到腹中躁动异常,便焚香沐浴,静静地躺在床上,玄鸟又从东方飞来,栖落在黄连树上,上下盘旋,引吭高歌,守望着女修的闺房。
傍晚时分,一阵剧烈的腹痛后,女修诞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只是这个婴孩相貌奇特,脸色泛青,嘴巴突起,像鸟喙一般,家中人都以为此子是个怪物,只有女修心中有数。她站起身来,抱着血气盎然的孩子,对着黄连木上的玄鸟躬了三躬,玄鸟大叫了三声,然后振翅而飞??女修为孩子起名为繇(音yao),字庭坚。她精心地教养着繇,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善辨是非的人。
《帝王世纪》上说他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舜帝因而赐皋陶为偃姓。皋陶在舜帝时,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传说皋陶的外貌青绿色,就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这是至诚的象征,能明白决狱,能洞察人情。在任舜的大理时,制定了五刑之法。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豸的独角兽来决狱。这种獬豸有点象现在的山羊,但它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这一种办法还很有效,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读音与繇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实际上都是一音之转,而通常写法则作皋陶。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从此,“皋陶造狱,划地为牢”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全国上下多数监狱立为自己的神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大部分神灵的祭祀,仅仅保留自己上祖皋陶作为司法狱神和皋陶之子仲甄作为山川林泽社神(即现在民间还很盛行的伯公)的拜祀。佛教东渐后,皋陶成为中国佛教地藏皇菩萨的原型和化身。过去的狱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参拜狱神,刚刚被关进来的犯人也要参拜,当出狱时,被释放的囚犯再次朝拜狱神,即使死刑犯在临刑前,也要朝拜狱神一次,然后才被正法。
在过去人们的眼中,监狱是个阴阳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后一段路程就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因此,谁都不愿让以前死囚身上的“晦气”沾染到自己。拜狱神,就是请求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参拜的目的不同:狱官参拜狱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让狱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参拜则是为了求狱神保佑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出去;死囚朝拜则是求狱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个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灾。因此,“皋陶”是以前监狱中最受尊敬的神灵。
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大领袖。禹继帝位后,为了尊重禅让制度,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传说活到106岁。皋陶的死,让禹又把帝位让给了伯益。
皋陶死后,葬于六,即今安徽六安市,这里古有皋陶墓,世人称之为公琴。
古籍记载皋陶生三子,长子伯益(伯翳)能驯鸟兽,事虞,食于嬴(山东省莱芜市);次仲甄,事夏,封六(安徽省六安市);次封偃,(山东曲阜西)偃后俱食子楚。皋陶卒后其长子伯益封于少昊之墟,成为诸嬴之祖,后世威震四海的秦始皇嬴政乃皋陶长子伯益之后,皋陶长子伯益原是舜的畜马官,因养马有功被赐于“嬴”姓(嬴姓得自少昊,因从少昊时起一直都是早期华夏族主干——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姓氏多变,至伯益时,为舜主百兽百禽及山川林泽之官,管畜多有所成,又因作为禹治水的第一副手治水有功,被舜奖励了一面皂旗,并妻其女与伯益,复其固姓嬴,意防东夷姓氏多变),周孝王时,伯益之后又营养牲口被封“秦邑”,号称“秦嬴”。伯益后裔造父。周缪王时造文取骥之乘匹献缪王,王使造父御,攻徐偃王,破之。仍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赵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古造父之邑,赵姓始祖。次子,事夏,后封于六安。而英、六等姓为皋陶少子后;嬴姓和舒、徐、阮、江、黄、李、梁、赵、萧、费、莒等氏均为皋陶后裔。
皋陶是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生活在公元前(大约2280一2170年)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当时在晋南一带的尧、舜、禹等部落与皋陶在山东的东夷部落联盟结成强大的联盟,形成了华夏诸国的核心。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皋陶卓有成效地辅佐的尧、舜、禹三代君主,成为我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相传皋陶有一只獬豸(獬豸又称直辨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獬豸,獬豸只触有罪的人。传说獬豸的名也叫“法”,后世之法就由此而来。
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皋陶的长子伯益为继承人。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举荐其长子伯益为继承人,也授政于伯益,又封伯益与帝舜之女所生的儿子玄仲领江地(意思是凡有江水流经的地域皆为玄仲封地),还把费、英、六、偃等一带封给皋陶其他后裔;玄仲的江国和费、英、六、徐等方国形成庞大的嬴姓方国群,直到春秋时还大部分存在,后多为楚国所灭,秦楚因此成为世仇,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楚国成为被秦国攻略最多的国家。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编辑本段主要政绩定刑法,制教规。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从此,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现在还一直流传着“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的传说,皋陶后来被奉为狱神。
“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论衡》)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载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唐书.玄宗本纪》)。
虽然史学家评价皋陶时莫衷一是,但作为“中国法律鼻祖”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皋陶的墓冢遗存至今,在今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北侧。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皋陶墓位于六安城东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有皋城之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公布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