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198)四月,曹*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中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灭其三族。李傕的首级被送往许都,高悬示众。
《献帝起居注》曰:李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
以上资料取材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英雄记》、《献帝纪》、《九州春秋》、《典略》人物评价个人能力李傕、郭汜是董卓麾下最重要的两名将领,虽然当时地位还在牛辅、段煨、董越三中郎将之下,只是担任校尉,但其能力已被认为西凉军数一数二。据《九州春秋》等书,当时董卓军中将领以职位论则董越、牛辅、段煨较高,按名气说则李傕、郭汜较大,时人(侍中刘艾)有“(孙)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之说,其次则胡轸、杨定——“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在孙坚击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之后,董卓感慨说关东诸侯不堪一击,但孙坚很不好对付,而侍中刘艾却不以为意。
“艾曰: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后汉纪》“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阳公载记》刘艾是《献帝起居注》的作者,很多史料是靠他这本书传下来的,他说话自然是有依据的,就是按以往战绩来比较孙坚和李傕、郭汜,而他并没拿其他人来说事,证明李傕、郭汜善于用兵,确是董军最强的两员大将无疑。
可惜,当时李傕、郭汜所部正随牛辅在河东对付白波贼,无法赶到前线,没有与孙坚正面对决的机会。《后汉纪》说李郭在梁东大破孙坚。后李傕临时从河东调来,单人往孙坚营中游说孙坚和亲结盟,显示出李傕的勇气,同时董卓可能也想向孙坚提出警告:“我的头号猛将已经来了,和了吧!”。
此后董卓站稳脚跟,牛辅被调到前线,可惜孙坚已死,李郭与孙坚终究擦肩而过,只能把武勇使在其他人身上。
董卓、牛辅等人死后,凉州军内部一开始还是比较和谐的,李傕是头头,所以192年反攻长安后,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开府,假节。李傕得天子假节(类似于后世的尚方剑),显然是西凉军的领头人,他这个车骑将军,与其他的不同,是“开府”的,有一个“车骑将军府”,广设僚属,等于第二政府,东汉时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虚职,而且当时没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将军中最大的,李傕又领司隶校尉,相当于司州牧兼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时的司隶校尉权势强大远远胜过了明代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郭汜被提拔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都留驻长安城内,张济因势力较弱只被封为镇东将军,率部出驻弘农郡(河南灵宝一带)。194年郭汜和樊稠因为军功都开府治事,李傕、郭汜、樊稠与三公合为六府,皆参与选举,三人一起把持朝政。后来凉州军内部矛盾爆发,樊稠被李傕杀死,后李傕又和郭汜对攻。李傕自为大司马,此时屯兵在外的镇东将军张济赶来和解,反倒成为了左右力量的砝码,谁也不敢得罪,于是封张济为骠骑将军,郭汜为车骑将军,大家相互和解。
李傕的事迹曾被收入三国时期王粲所着的《汉末英雄记》中,可见在三国时期李傕也被列入了英雄的行列。《英雄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涉及人物既有曹*、刘备、孙坚这样的割据群雄,也有董卓、李傕、郭汜这样的军阀;既有刘虞、张俭、王匡、凉茂这样的名士,也有周毖、伍琼、臧洪这样的侠客;既有天下知名的风云人物,也有像李叔节、关靖、刘子惠、赵浮、朱汉、尚子平、韩珩这样的小人物;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悲剧英雄;既有武将,也有文士。与王粲同时代的刘劭认为“草之精秀者为之英,兽之特群者为之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在王粲的英雄观里,不以贵贱论人,也不以成败论英雄,他既看中大英雄、大豪杰,也关照小人物、小细节,他所谓的“英雄”,其实就是汉末各类精英的总和,是各种人才的统称,只要他们能因时而动,无论凭体力还是智力,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的一页。
性格特点1、对董卓忠心耿耿,就像关羽对待刘备一样。董卓被吕布、王允杀害后,李傕率军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大败吕布,杀死王允。报仇成功后,李傕厚葬董卓,且“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献帝起居注》2、《三国志》记载:“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可见李傕个性十分彪悍,作战勇猛。
3、“傕性不测”,说明李傕个性诡谲,心机极深,深不可测。
4、李傕被董卓派去当说客,出使孙坚处进行游说,说明他有辩才,识大体,懂礼节。
5、有智谋,能谋善算。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凉州系心腹大将,统领董卓的西凉精锐部队“飞熊军”,在攻打长安时,他使用“彭越挠楚”之法击败了“天下第一猛将”吕布,占领了长安,刻画了他有智谋的一面。《三国演义》「毛夹批:贾诩固能谋,李傕亦善算。」6、在对待女色上,李傕和董卓完全不同,比较人道。董卓对自己看上的美女兼才女马夫人,首先是强娶,后来强娶不成,就将其残忍杀死。据张怀瓘《书断》记载:“先,有扶风马夫人,大司农皇甫规之妻也。有才学,工隶书。夫人寡,董卓聘以为妻,夫人不屈,卓杀之。”,《后汉书.列女传》:安定皇甫规妻者,规更娶之妻也。善属文,能草书。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甚美。董卓聘以軿辎乘马,奴婢钱帛充路。而李傕却比较人道,据《诗女史纂.唐姬》(明)处囊斋主人辑记载:“唐姬,汉废帝弘农王妃也...及李傕破长安,钞关东得姬,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白献帝,帝感怆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可以看出,李傕对自己看上的美女兼才女唐姬,虽然想娶她为妻,但被唐姬拒绝后也不强娶,后来也将唐姬送走,和董卓完全不同。
7、迷信巫道之术,史书记载李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埶力相敌,变难必作。”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侍中杨琦上封事曰:“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
《后汉书.列女传》:安定皇甫规妻者,规更娶之妻也。善属文,能草书。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甚美。董卓聘以軿辎乘马,奴婢钱帛充路。妻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传权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使海内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耶!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耶!”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軏,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其象,号为“礼宗”。长卿曰:“妻之轻服诣门,跪自陈请也,其志岂望生还哉!寂寂寞寞,自经于沟渎之中,而莫之知,不若死鞭扑之下为炔也。至是而卓气亦夺矣。”
《诗女史纂.唐姬》(明代)处囊斋主人辑:唐姬、汉废帝弘农王妃也、灵帝崩、子辩袭位、董卓废之、置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王曰是欲杀我耳、不肯饮、强之、乃与姬及宫人饮讌别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乗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因令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因泣下呜咽、坐者皆歔欷、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幸自爱、从此长辞、遂饮酖死、时年十八、姬归颖川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许、及李傕破长安、钞关东得姬、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白献帝、帝感怆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主要战绩战绩一、败朱儁与关东诸侯“辅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将步骑数万,击破河南尹朱儁于中牟。因掠陈留、颍川诸县,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后汉书.董卓传》“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三国志.董卓传》“徐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千,余州郡稍有所给,谦乃上俊行车骑将军。董卓闻之,使其将李傕、郭汜等数万人屯河南拒俊。俊逆击,为傕、汜所破。俊自知不敌,留关下不敢复前。”《后汉书.朱儁传》朱儁本为一代名将,又有陶谦手下的丹杨精兵,仍然不堪一击,而陈留和颖川郡正是关东诸侯的驻军地,也被抢得一塌糊涂,可见李、郭二将的凶猛。
战绩二,击杀徐荣接下来是牛辅死,贾翊献策,“(傕等)于是共结盟,率军数千,晨夜西行。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后汉书.董卓传》徐荣败曹*、孙坚,是大家一向推崇的名将,但面对李、郭数千兵马,仍然战死。虽然胡轸临阵投降,但作为名将,徐荣不可能在局势不妙的情况下仍然主动进攻,他出击自然是有一战的把握,这应是一次公平的对决,只能说是李傕的指挥更胜一筹。
战绩三、破吕布“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三国志》《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天子以谒者仆射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郦先诣汜,汜受诏命。诣傕,傕不肯,曰:“我有*[讨]*吕布之功,辅政四年,三辅清静,天下所知也。郭多,盗马虏耳,何敢乃欲与吾等邪?必欲诛之。君为凉州人,观吾方略士觽,足办多不?多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利郭多,李傕有胆自知之。”
战绩四、败马腾、韩遂联军“时腾私有求于傕,不获而怒,遂与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劭、中郎将杜禀合兵攻傕,连日不决。韩遂闻之,乃率众来欲和腾、傕,既而复与腾合。傕使兄子利共郭汜、樊稠与腾等战于长平观下。遂、腾败,斩首万余级,种劭、刘范等皆死。”《后汉书.董卓传》马腾韩遂的西凉铁骑多年与朝廷抗衡,同皇甫嵩、董卓十几万大军交手互有胜负,李郭所部只是董卓军的一部分,却能获此大胜。马超这个时候已经二十几岁,自然也随军吃了这一败。
战绩五、破西羌“兴平元年,冯翊降羌反,寇诸县,郭汜、樊稠击破之,斩首数千级。”《后汉书.西羌传》羌人剽悍,即使放在凉州三明时代,能斩首数千也是大胜了。
李傕也说:“我有(逐)吕布之功,辅政四年,三辅清静,天下所知也。”不可否认,李傕当政这四年,三辅地区真的经历了汉末少有的和平期,全赖李郭二人的武力镇压了。
战绩六、败白波、匈奴“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三国志.董卓传》“傕、汜共追乘舆,大战于弘农东涧。承、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后汉书.三国志》战绩七、破孙坚《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七》: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倕)、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出生地考据史书记载,李傕为凉州北地郡人(王粲《英雄记》曰:[李]傕,北地人)。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为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陉阳西北)。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100多年间,北地郡再没有恢复旧土失地,始终寄寓在原冯翊西部,夹在冯翊、扶风二郡之间,北地郡治为泥阳县(原为今甘肃庆阳市宁县,后迁至今陕西耀县东南)。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县(已内徙至今陕西富平县,未迁徙前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曹魏、西晋郡治皆为泥阳县。另据《三国李傕传》描写:李傕为凉州北地郡泥阳县人(今陕西耀县也曾为古池阳县辖地)。
李傕(?-198)应当出生于160~170年之间(因为他195年和郭汜交兵时其子李式尚幼,只能用侄子李利(兄子)、李暹(兄次子)和外甥胡封带兵),此时的北地郡已经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寄寓在原冯翊西部,夹在冯翊、扶风二郡之间。李傕曾被封为池阳侯,也可能出生于池阳县(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李傕曾屯兵黄白城(黄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部的三原县西南十五里,即今西阳镇武官坊北)。在汉代,一般人都愿意把封地封在自己的家乡,或离家乡不远的地方。在当时有衣锦还乡的习俗,项羽就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所以项羽宁肯自封西楚霸王回老家彭城(江苏徐州市),而不肯留在关中当关中王。再如汉初三杰都封在了自己的家乡,韩信为淮阴人,故被封为淮阴侯。张良家在下邳(江苏沛县东南),在留县(江苏沛县东南)遇到刘邦,故自请封为留侯。萧何是沛县人,他的封地开始在沛郡酂县(在今河南永城市),吕后二年才把萧何的封地改封在南阳郡酂县(在今湖北老河口市)。
据《后汉书.郡国志五》出北地郡有六城,户3100多,口18000余,领县不到西汉时的1/3,人口与西汉相比(户64000,人口21万有余),竟不够1/10。“六城“中就有富平(郡治所在)、泥阳、灵州。《郡国志》是根据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领地作统计的,此前此后,北地郡均曾内徙。
统计情形说明,北地郡采用的是内徙冯翊后的实际簿籍状况。因为《郡国志》还记载了各郡距离京都洛阳的里程。北地郡在“雒阳西千一百里”,京兆在“雒阳西九百五十里”,安定郡在“雒阳西千七百里”。这说明,北地郡治富平距京兆长安很近,当在长安西北的冯翊境内,而距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径川县北)尚有600里之遥。富平、灵州二县,西汉东汉的北地郡属地均有其名,具体的地点却因时制宜,不能因袭而用。此时的泥阳即今陕西耀县东南,富平即今陕西富平县,泥阳、富平均属以旧名称新地。
《元和郡县志》卷3记载:“彭原县,南至州(指宁州)一百里。本汉彭阳县地,在今县里西南六十里临泾县界彭阳故城是也。暨于后汉,又为富平县之地。后魏破赫连定之后,于此复置富平县,废帝改为彭阳县,属西北地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宁州,八十年改为彭原县,因彭池为名。”上文提到的彭阳故城据考证为西汉彭阳县治所在,在今镇原县彭阳乡,遗址尚存。由上可知,隋唐时的彭原县与东汉时的富平县、西汉时的彭阳县至少大部分或有一部分应是相同的,并指出其当在今宁县之北。又“宁州条”云:“秦昭王杀义渠戎王,并其地,始皇分三十六郡,此为北地郡,即义渠旧地也。汉氏因之,后汉移北地郡居富平故城是也。”由此可知,东汉时的北地郡治富平城必在唐时的宁州(今宁县、西峰一带)境内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