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继续东汉大统,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意图夺回荆州,但于公元222年夏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
去世刘备虽然大败,但是余威仍在,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白帝城,遣使请和,刘备出于对全局的考虑,同意孙刘再次联盟。
刘备于223年04月逝世63岁,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9]刘备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为政举措用人之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似乎已经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作为一个帝王,刘备用人又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刘备对手下一群文武重臣都充满信任,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既是肝胆两相照的君臣,又是相知相爱的朋友。比如对于赵云,长坂坡时刘备对部下说:”子龙不弃我走也“[10],对于诸葛亮,刘备也对关张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1]对于新加入的人才,刘备不但能给与其充分的信任,更能对其进行充分的授权,使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比如入川时,诸葛亮不曾带兵打过仗,刘备却让他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同镇守荆州,第二位军师庞统,刘备也给他机会独自带兵打仗,而不干预,后来的法正,刘备更是任命他为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12]军事布局刘备的军事才能,表现在领土防御上,虽然刘备早年颠沛流离,但是只要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刘备都能获胜,比如徐州时击退曹*的部下刘岱、王忠,新野时击退夏侯惇,还生擒了夏侯兰。而后刘备领土渐渐扩大,对于领土防御,刘备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刘璋决裂时,刘备留霍峻守葭萌关,平定益州后用邓方为庲降都督,与曹*争汉中时用李严为犍为太守,刘备的这一系列举措,给为蜀汉解决了太多的忧虑,使得刘备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的前方的战斗之中。
占领汉中以后,刘备拔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而用张飞守巴西,这一军事布局不但提拔了新人魏延,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使得刘备新得的领土更为稳固。即便是老年时候因一己之怒,兴师伐吴,刘备也不忘让”一身是胆“的赵云督江州,留守后方,哪怕他刚刚激烈反对自己发动对吴的战争。
邮驿建设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的交通比较落后,山路居多。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在开辟四川邮驿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着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蜀汉与北方的魏和东边的吴之间,皆有通信往来。史书记载:名士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和他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歆、王朗等都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写给许靖的信,称“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魏国其他大臣和蜀汉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国官至尚书仆射的陈群,就曾有书信给诸葛亮,打听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蜀汉与吴国的友好书信往来更多。史书上说:“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诸葛亮与兄诸葛瑾、大将陆逊都有密切的书信通好。
蜀汉邮驿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车传,邮递大部用驿马传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称为“驿人”。这大概是因为蜀国地处西南,大部为僻远山区,道路不整的缘故。
制定蜀科蜀科[13]是蜀汉的法律,刘备初入川时,百废待兴,乃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后,便着手制定典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是据《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
??法正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爵,恩竭则慢”;所以必须以法治来剔除弊端,“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这其中,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於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
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
人物评价人物性格笼络豪杰,深得人心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着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时,曹*众谋臣想诛杀他。曹*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