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在王家寨不远的地方。当年公公从京城回来带来礼物还带来了个名叫陈参的人。据说他的弟弟叫陈汤,也就是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陈将军。弟兄俩一文一武,是京城响当当的人物。公公带他来是要他在王家寨办所私人学堂。王禁家的几个儿子先后都在这里受教育,走到京城为官。这也是陈参为之骄傲的地方。学堂与王家渊源深,处在村寨外头不远不近的十开间屋就是王禁出钱建的。屋建成后,王禁弟弟王音出钱把屋里整治一新。先生望着屋,决定凡是王氏子弟仅收一半的钱。
母亲晓得王家和学校这层关系,但好不晓得先生可认这门穷亲戚。她也晓得先生的怪癖好,一是收有权有钱的,象杜业那样的学生他收。二是聪明的他收,而且不要钱,无条件地收。至于介于两者之间,受制于条件,他抱着三个随便的态度。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贵族时代。读经书入朝廷为官的法令是为他们订的。学校也是为他们开的。朝廷的官也是为他们设立的。在他们读书的时候,我猛收点钱算不了什么的。他们出道之后,不仅不计较我多收的钱,还要加倍感激我的。加倍收杜业的钱不算多。你们说同情话,只怪你们不知内情。你以为杜业出自孤儿寡母的家。其实他的背后靠山就是长安管武器仓库的杜钦。这样人的钱不收,我收谁的?象严尤那样聪明的人为什么收留,还不收他的学费呢?因为他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玩耍时的爱动脑子上。他聪明,天性好动,酷爱武术,他那外向型的性格必定能造就一个能文能武的大才。”
陈参听童子报告王氏寡母牵着孩子来访先生。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准备我的礼服,我要到门口去接这位为脱离苦难而读书的人。他对童子说,我从来没有看到有这样纯碎信仰的人。”
童子说“象他这样贫穷的人多得很,象他孤儿寡母的在王家寨就不下十家,先生为何独对他敬重如临贵宾。”
陈参说“你看到贫穷。没有看到他同当今富贵连在一起的那根脐带。他是当今皇后的侄子。在龙生龙,凤生凤的时代。一个这样的人立志是十分可怕的事。他会不会报复这种富贵和贫穷?”
陈参没有收下王寡妇的钱。但收下了学生王莽。陈参说“你送来的是宝,我梦中都求不到的宝。我应该感谢你才对。怎反过来收下你的钱了呢!”
“要说学生,我何止百千。但能顶得起大时代的能有几个。最大的也就是王凤了。他做大司马,他呼风有风。呼雨有雨。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了不起的成功了。去年王凤回来,专程上我学堂看我。惊动了京城,引得周边百里地的人来看我。我脸上贴了金子。我有光彩。但光彩之后是空落落的失望。现在见到你儿子。我觉着以前的书都白教了,学生也是白收了。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心目中理想的读书救国人。你儿子的到来使我浑身为之一振。我振我自己,我振朝廷有救了,大汉有救了。”
母亲把钱收到怀里,说“儿子是我的。精神就是你的了。他自小失父,你就把他当做儿子待吧。人要生父,还要精神之父。你就是他的精神之父。”说了之后辞别先生。
王莽后来回忆那段经历说:
“字象活的生命,是童年眼里的蚂蚁,童年眼里的蜻蜓。字是可以吃的零售,是山芋干,是土豆片,是风干牛肉干。
句子是节奏,它有时象欢乐大鼓,有时象钟罄嘤嘤。那节奏里有思想,有灵魂。
文章就象一个个鲜活的人。那人有时象母亲,有时象父亲,有时象死了的祖父,有时象天上下来的仙人。
书中有怨:“隐匿心中怨恨而友善其人,左丘明以此为耻”。书中也有恨:“朽木不可凋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书是个大世界,是个比现实更大的世界,人间的事都在按书主所说的演绎着。
他认为书里有境界,最高境界的应是周书。不是争胜斗狠的兵书,也不是“很久没有梦见周公”的论语。周书里,清晰地指明了理想的社会。就象雕塑放在眼前的模型。看得见,摸得着。
他认为,为了周公那个理想社会。应具备诗经里所有的情感。他认为诗经把人类的情感全部囊括进去了。为了那社会,你要痴情又要绝情。你要真诚,又要装伪。你要火热,又要冰一样的无情。”
那天,母亲送王莽去入学就回到家里。先生陈汤下课后说“今天我送你回家”王莽很懂事说“不用的,你是我的先生,是我的精神之父,不用你送的。”先生听到这话更加坚定了要送的念头。他说“我刚好有事,顺道一路。”先生其实也听到了那当当的钟声。他从声音短长里听出了是朝廷的发文,他想看个究竟。他俩去的时候,大枫树下的人都回家去了。大树底下只有那一老一少的身影。
那对老少影子读着皇上的公告,立下了可以泣鬼神的誓言。那誓言是什么?只有史学家在故事里去细敲碎打才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