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都市狂少行 > 第53章 半个读书人的家园

第53章 半个读书人的家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昨晚轻风细雨,天气微凉,梦见了故去的祖父,眉头紧锁,默默无语。醒来一看表,才凌晨四点,再也无法入眠,我知道清明快到了,阴阳两挂牵,回乡扫墓不大可能,于是写下了这篇家传故事,遥祭在天之灵。

约一百年前的某个夜晚,春寒未尽,细雨濛濛,在一所破旧的土屋里,佃户家的女人愁眉苦脸,米缸一空到底,明天就要断粮了,连红薯煮稀饭也吃不上了。望着两个年幼瘦弱的小孩,一向倔强决不轻易求人的她终于坐不住了。女人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打开木门,顺着泥泞的小巷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一扇朱漆的大门前,轻轻敲了起来。

进屋后,本家叔公,本地有名的财主侧卧在藤椅里,正咕噜咕噜的抽着水烟袋,脚旁是一盆红红的碳火。“叔公”,女人怯怯的叫。“嗯,你有什么事呀?”财主头也没抬的问。女人脸胀得通红:“我家男人去景德镇贩瓷器还没回来,家里没米了,明天细伢仔就要饿饭了,您能不能先借一升米给我应应急?”“哎呀,你看眼下青黄不接的,谁家还会有多余的粮,实在对不住啊。”女人空着手踉踉呛呛的回到冷冰冰的家中,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这个女人就是我从未见过面的曾祖母。原来,为了改变年年吃不饱肚子的境况,年前曾祖父和几个同乡合伙凑了一点本钱,结伴上景德镇贩卖瓷器去了。那年月几百公里的路程,全凭挪动两条腿,通讯的方式只能靠捎口信,加上世道不太平,走出了本乡本土,差不多就是音信全无,是好是歹凭运气。曾祖父一去几个月,生死难料,谁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呢?

冥冥之中似乎有定数,那个寒冷的夜晚发生的故事,改变了我家几代人的命运。就在曾祖母一愁莫展地回到家后不久,曾祖父担着满满两箩筐瓷器,一身泥浆的奇迹般的回来了!

乡村很小,小得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会成为热门话题。第二天,曾祖父一行见了世面“发了财”的消息传开了,矮矮的土屋里成了左邻右舍聚会的场所,财主闻讯也来了,并且带了一斗米,大方地说:“先拿去吃吧,不够我家里还有,”曾祖父收下了,不过当场付了**的钱。正是这一年,曾祖父下了决心,带着全家离开了这个村子,做了一个更大的财主家的佃户,因为他很伤心失望,当他不在家的时候,他的面子在本家人的眼里竟然借不到一升米。

又过了几年,祖父长到八岁,成了财主家的一名长工,这一做就是整整三十余年。祖父一生勤劳俭朴,老实本分,干活从不偷懒,深得东家的信赖,每年除了工钱之外,还会得到一份赏钱。解放前两年,财主全家迁至大城市重庆,祖父用近半辈子积攒下的钱买了十几亩水田,梦想着从此过上有产业的好日子,可没过多久,新中国诞生了,水田全都献给了公家,祖父成了有觉悟的贫农,常常被拉去忆苦思甜。

祖父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从小在财主家长大,看到财主家的少爷们能够断文识字,羡慕得不得了,他朴素的认为,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因此一生认准了一个死理:人没文化可怜。所以当别人家的小孩都不读书去赚工分的那年月,祖父哪怕自己吃米糠野菜,也要供六个子女上学。我父亲读到初中后,响应号召,到福建当了一名有文化的军人,父亲回忆说当时部队里,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靠他手把手的教。父亲很受战友的欢迎和尊重,不久被提拔为指导员,正当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一场大病葬送了他的军旅生涯,不得不返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三十几年后,终于转正,现退休在家。

父母亲为了供我们四弟兄上学,节衣缩食,尝尽了辛劳不算,还要时不时遭受村里人的白眼和嘲笑,因为那时还没有很浓的读书的风气,要想考上跳出农门吃商品粮非常非常的难。可父母从不理会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一如既往的坚守祖父“人没文化可怜”的信条。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结束了我家常年吃红薯饭南瓜饭的历史,也使我们能够专心念书最终学有所成。我从小就不挑食,但如今一见到街上烤红薯的摊子就赶快绕道走,可能是小时吃多了吃怕了的缘故,如今连闻到那种气味都受不了。

现在,乡里人说到我们家有教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律师雕刻师和外文翻译真好福气时,父母连连憨憨的笑,我想九泉之下的祖先也在憨憨的笑。一升米的故事由曾祖父传给祖父,祖父传给父亲,父亲传给我,当我讲给儿子听的时候,小家伙一脸的迷茫,还争辩说烤红薯就是香!我担心故事会就此失传,因此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人活着,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求人永远不如求己,树立一个信念,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代不行两代,两代不行三代,相信总有一天,信念之花终究会结果。”

也许,从上面这篇朴实的文字里,能读懂蒋新内心世界的一点一滴,然而,理解也好,误解也罢,生活在继续,故事或事故,也在继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