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心中有佳人
2018-04-15 作者: 天涯何仙姑
33、心中有佳人
上了刘拜璋的画舫,花潇洒并不落寂,客气大方同刘拜璋寒暄一番之后,两人竟然研讨起当下的国家政治起来。
花潇洒站在一个现代人对明朝评价的角度简单地说了下自己的观点,尔后抛砖引玉,将话题丢给了刘拜璋。
身为武将的刘拜璋显然比较熟知当下的国家政治,不过站在自身职业的角度出发,他也仅仅是交代了北方的鞑靼以及沿海的海盗。
“这些小股盗贼在我大明面前不过是那牛身上的虱子,无关痛痒。”刘拜璋得意洋洋地说道,显然他在骄傲的同时也很看重自己的身份。
花潇洒一脸平静地点点头,表面上算是赞同了刘拜璋的话,虽说历史的进程他大致知晓,但是明亡那可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自己不是什么老妖怪,肯定是活不到那一天了,眼下想多无益,只是要想彻底以一个读书人+才子的身份混在明朝,必须得知晓一下天下形势,否则的话,那就是书呆子了。
画舫距离湖边不远,一盏茶的功夫便靠了岸。
告辞之后,花潇洒并没有回到刘老伯的家中,他在城中找了家一宿十文钱的客栈住了下来。
或许是今日经历太多事情的缘故,宽衣上床之后没多久,他就进入了梦乡,这一觉睡到了天亮。
……
花潇洒睡的很是舒坦,不过这一夜却有不少人失眠了,其中失眠最厉害的要数风云书院的赵东阳。
赵东阳的失眠与今夜詹台湖比试才华有关,虽说在与那几个人的文斗中他不落下风,但是通过细微的观察他却对自己目前的西席先生身份开始动摇了。
在苏州,风云书院那可是众多读书人展现自己才华的最好地方之一,虽说其父乃风云书院掌门人,但是他赵东阳却是凭借自己的真实才华进去的,丝毫未沾父辈之光。
那一夜,赵东阳苦苦思索自己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胸怀天下还是光耀祖宗中间,他不停地徘徊着,床上辗转反侧未眠之后,他索性披衣下床开始挑灯夜读起来,这一次他拿了一本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毕生心血所作的《四书集注》看了起来。
身为读书人的赵东阳知晓,《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可谓是倾注了朱熹的毕生心血,引朱熹关于这本书的原话为:“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在当时的明朝,研究朱熹理学的读书人很多,不过很多人之所以抱着理想与信念去研究不外乎两点原因,一主一客,主则是为了当圣人,客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信仰。
以前赵东阳也研究过,他很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当圣人实在过于困难,无法在“知”与“行”上做到亦步亦趋。
不过今晚他倒是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思索之中,赵东阳想起了一个人,这人便是现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
赵东阳在苏州见过王守仁一次,当时王守仁途径苏州回绍兴府探亲,听闻唐朝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他特意选择在寒山寺的客房住了一宿。
平日里交情不浅的尹庆阳宴请了王守仁一行,赵东阳也被拉来一起作陪。
赵东阳印象中的王守仁其貌不扬,身型瘦弱,一副柔弱读书人的模样,但是说起话来,却似乎有一股不一般的能量,话语中对天下形势知晓的很是明了,一副在世诸葛的模样。
赵东阳当时也很纳闷,以王守仁的能力,而立之年的大好年华,居然才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实属奇怪。
私下里赵东阳向尹庆阳打探过,尹庆阳告诉他,王守仁身上有一种比读书人还清高的固执,据闻婚后不久王守仁抛下新娘子,对着一丛竹子一动不动地盯了三天三夜,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在格物致知,穷竹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