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贾诩下意识的反问道,不过他很快又接着说道:“若子龙为偏师主将,则谁人护卫将军?此番入蜀,必然危机重重,稍有不慎,悔之无及啊!以老夫之见,还是让赵将军统带明光骑护卫中军为好。”
他这么考虑也没错,毕竟赵云的武艺尤在刘琮、张绣之上,万一战事不顺,有什么不测的话,刘琮的安危也多一份保障。
不过刘琮却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之前是受了演义的影响,他总是下意识的将赵云与那个白面白马,一身银盔的赵子龙联想到一起,但实际上赵云按照后世的审美观念,可算不上什么帅哥。国字脸、双下巴,肤色说不上多白,倒是比当年初次相见之时更黑了几分。最关键的是现在赵云膀大腰圆,说威武雄壮是没问题,英俊挺拔就算了……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赵云也经常担任刘备的侍卫队长,再加上演义中长坂坡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之类的演绎,更让人心神往之。不过实际上赵云一生中,无论是担任侍卫队长还是一军之将,赵云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胆识。
赵云在三国中,非袁、曹、诸葛等世家子弟,亦非关、张等刘备起兵时的核心成员,连周瑜、陆逊这样的地方豪强氏族也算不上,他全靠自身禀赋和努力,默默地效忠于自己的职责,而他的光芒却让大多数同时代的豪门子弟相形见绌。在他的身上,从来没有围绕着亲朋的推荐和吹嘘,也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调喧哗。多少次都是险境求生,而赵云凭着自己的智勇双全,一次次出生入死,化险为夷,在他身上,绽放着历史大潮之中平凡人们不凡的光辉。
他有过汉中之战的精彩表现,哪怕他唯一的箕谷兵败,也是以弱抗强,亲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自从赵云跟随刘琮以来,从未就官职兵权等事与刘琮计较,可以说任劳任怨,在平江东之战中,也表现得非常抢眼,证明他完全有能力担任一军统帅。即便抛开与刘琮的师兄弟关系不谈,他也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以施展他的才华,书写属于他的精彩。
见刘琮坚持,贾诩便不再多言,以他的谨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危险的局面的,不过他想了想,又对刘琮说道:“既然要以子龙将军为主将,或可由庞士元辅之。”
这意思就是要让庞统当这路偏师的军师了,刘琮想了想,觉得颇为可行,便颔首道:“如此也好。至于所调人马,当用何部为主?”
贾诩掩口打了个哈欠,眨巴眨巴双眼,苦笑道:“以老夫看,当以轻骑为主,辅以两千飞熊军。所行路线,宜走陆路为好。”
关于偏师进军汉中的两条路,刘琮觉得各有利弊,但如果用骑兵加上飞熊军步卒,那么陆路便成了最佳选择。至于为何选用轻骑,贾诩不说,刘琮也明白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偏师的机动能力。对于这支偏师而言,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甚至攻城略地,都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的存在,本就是为了策应在益州的正面战场。
刘琮对于这支奇兵的安排,便是希望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地方,其意义远比攻占城池,杀敌无算重要的多。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刘琮便派人将赵云请来,对他言明此事。
攻取益州这个战略赵云自然是知道的。本来要担任侍卫队长随同刘琮出征益州,赵云也是知道的,和往常一样他并没有对此有任何怨言,然而赵云内心中,又怎能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呢?所以当刘琮一说自己改主意了,要让赵云单独领兵北上汉中之后,赵云心中立即隐隐激动起来。
之前在平定江东之战中,赵云也曾做为一军主将,率领明光骑突袭虎林、鏖战沙场,那种感觉一度让赵云更加自信,没想到此次出兵益州,刘琮却只带三百明光骑,而让赵云担任中军护卫之职。虽然他没有表示过不满,但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的。
现在刘琮改让自己担任偏师主将,赵云之前的小小失落全都烟消云散,慨然应道:“云必不负将军所托!”
“此次北上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人马不多,总计五千余。另外给你找了个军师,庞统庞士元,子龙觉得如何?”刘琮见状,心里也暗中埋怨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过用赵云呢?
赵云听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高兴的说道:“如此最好!有士元相助,云就更有信心了!”他们在江东之战中就有过默契配合,彼此关系虽然并不十分亲热,但也算不错。不过庞统在得知自己为偏师军师祭酒之后,便向刘琮提出,应走水路,直取魏兴郡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