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天开始,李青林着重训练了步兵班的进攻防守的战术。
此时国军班排进攻战术也是学习德军,都是假设在强大火力准备以后的的班排进攻,队形相对密集,根本不符合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
李青林提出的这个战法也不是他明的,而是他这几天在战场上亲眼看到日军波浪式攻击的强悍,再联想到共军林大元帅著名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等战术所设计的。
这个战术其实主要还是学自日本人的作战方式,具体就是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四人。每组由一个小组长指挥,他自己做作为班长指挥三个组长。全班在进攻时一组前进,二、三组掩护射击;当一组到达预定位置,二组再前进,一、三组掩护,如此循环往复。三个组在战场上互相掩护,交替进攻,呈跳跃起伏的波浪式前进。虽然实际进攻人数并不多,但是给敌人的压力始终不减。
当李青林第一次见到日军这种进攻方式时就大吃一惊,当时他就认为日军采取的就是“一点两面”和“三三制”的班排进攻战术。李青林甚至已经认为林大元帅的那些战术是不是借鉴了日军的战法,只不过将日军的战法用精炼以后,再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战士而已。
李青林这个战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小六子和李狗剩的的坚决支持,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这种进攻方式的强悍威力。
当别的班还在忙碌着打枪投弹刺杀训练时,李青林他们已经重点练习分组进攻防御战术了。排长也是见识过日军进攻的威力的,他在一边注视了一会,最后也翘着大拇指赞扬起来。
虽然李青林他们都在加紧战前训练,可战争并没有给他们留更多的时间。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第十师五十七团集中兵力动反攻,对面日军阵地已被突破,日军已经溃败。卫立煌命令第十师五十七团乘胜向镇边方向攻击前进,以接应第十三军。
连长匆匆赶来命令所有官兵立即集合,部队紧急向镇边方向急行军。
其实不仅仅五十七团遭遇了日军阻击,其他各团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敌人交火。日军派来的阻击部队目的就是为攻克南口争取时间。
八月二十二日,其他部队已经突破了日军阵地。为了及早增援十三军,他们甚至连战场都没时间打扫。部队丢掉了一些辎重,官兵们轻装前进,只带随身了必要的武器弹药跑步前进。
从八月二十二日起,天降大雨。大雨使山间道路湿滑难行,队伍里不时有人摔倒掉队。但是大雨也给第十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日军的飞机不能起飞,不能对第十师进行侦察或者轰炸。
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师主力到达青白口。青白口是永定河上的一个渡口,是第十师增援镇边国军的必经之地。
平时永定河水量不大,河水也不深,一般情况下士兵可以趟着河水过河。可连日的大雨使永定河河水暴涨,要过河必须用船渡人。
李默庵当即下令:第十师分散强渡。
过河以后,第十师继续强行军,南口已经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认为大功告成之时,第十师在南口以西几公里处遇到了日军第十一旅团的阻击,敌我双方都是突然相遇,都未设坚固阵地,双方战斗极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