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第九支队赶出武陟地区,驻守焦作的日军守备大队长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们不仅派出了老兵占多数的三阪中队和岛中中队,还破例给两个中队各增加配备了两挺重机枪,外加一门九二步兵炮。
陈震东到达武陟之后,还是立刻做了不少的准备。基于国军作战的传统,他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各部队就地修筑工事,以防备日军的进攻。因为手中的机动兵力不多,日军调集部队并不是很顺利,最后的进攻是六月十日才开始的,此时陈震东第九支队的防御工事得以修筑完成。
第九支队三个大队的驻地相隔并不远,苗店镇作为支队司令部的所在,自然是防守的重中之重,这里驻扎着第一大队和大队直属中队;第二大队在西湖村,处在苗店镇的东北边;李青林的第三大队在桐花沟,处在苗店镇的西北边。这三个驻地设置得很科学,相互之间也就十来里路程,一旦战事开始,三方相互支援也很迅捷。
陈震东的主要作战经验还是来自于军阀混战时期,他手下倒是有几个参谋,也都是军校的年轻毕业生,但是基本都没有打过实战。这三个大队阵地的设立看上去就像是教科书的翻版,但是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检验。
李青林认为,这个安排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军队驻守大村镇,将游击部队当着主力防御部队来排兵布阵,这种战法明显违背了游击战的原则,李青林认为将注定会遭受失败。
李青林的三大队到了桐树沟之后,陈震东也召开过几次军事会议。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李青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陈震东的那些年轻参谋们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比来划去,一会谈兵力对比,一会谈战斗意志,一会谈战略战术,似乎从地图上就能将日军消灭得干干净净。
打过多次实战的李青林自然不吃那一套,他几乎和参谋们吵了起来。可陈震东和其他两个大队长好像很信服参谋们的计划,李青林作为绝对的少数派,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防守计划。
第九支队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军事情报的来源问题。和鬼子距离如此之近,战斗会随时生,李青林知道此时最急迫需要的就是敌人的情报,因此在会上和会后,李青林多次向陈震东询问过敌人的情况。
陈震东是奉上峰的命令过河的,他的支队部倒是有一个电台,可此地算是敌后了,第一战区的军事情报部门并没有深入到此地,陈震东并不能从上级那里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陈震东也想过办法试图从敌人那里获得情报,但是他们刚来此地不久,部队对当地老百姓都不熟悉,哪里能谈得上从敌人那里刺探得到消息。
求人不如求己,李青林只好自己想办法。第一次军事会议之后,李青林就命令小六子他们买了一些马或者马骡子,再利用归德缴获的日军马具和三八马枪,三大队组成了一个骑兵排。这个骑兵排吸纳了李青林大队部的传令兵,主要的任务不是和日军作战,而是侦察敌情和传递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