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因为郭璞的话,心里一直打鼓,等到带兵进了建康,顺利的斩杀了刁协,觉得没什么事,于是就放心了。但因为大臣们反对他向皇帝动手,军队的将领也不同意罢免皇帝,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国家混乱。特别是王家所有的宗亲都反对他对皇帝野蛮,王导更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步。王敦一看自己的野心没有支持的,司马氏还很有威望,推翻朝廷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也就打消了杀掉司马睿的想法。在逼迫司马睿晋升自己为丞相,封武昌郡公之后,带领军队返回了姑熟(即今安徽当涂)。
王敦惹了天大的漏子,拍拍屁股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行为吓坏了王导,急着亡羊补牢,率领王家子弟二十多人跪倒在朝门外的高台上,请求朝廷处罚。司马睿虽然一肚子火,但念及王导辅弼有功,关键时刻没有倒向王敦,立场还算坚定,因此下诏对他进行赦免。
王导知道本家大哥犯了什么罪,欺君之罪可不是一个小罪名,因此,虽经皇帝赦免依然长跪不起。王导如此战战兢兢,逼得司马睿仿效周公故事,光着脚从宫殿走出来,好言抚慰,邀请他进入宫中歇息。
女卫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司马睿的大度让王导深受感动,伏地不起,痛哭流涕说:“逆臣贼子,哪朝都有,却不料出在了我们王家。”
虽然这一场风波不了了之,但受了这一番惊吓,晋元帝司马睿忧愤成疾,不久于人世。临终遗嘱命丞相王导总揽朝政,辅弼幼主,立太子司马绍为皇帝,是为晋明帝。
皇帝用人不疑,丞相王导尽心竭力辅佐新君,收拾因兵火而残破的帝都。大将军王敦以为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江山不稳,他的机会就来了。在司马睿尸骨未寒之际,率领大军公开反叛,全军开拔,向都城建康进军。
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代明君,性格刚毅,勇于决断,决定不再像老爸那样惯着**大哥,采取武力平叛。他用人不疑,以丞相王导为大都督进行武力进剿。
王导在亲情和国家之间选择了为领导分忧,欣然走马上任。这一场亲兄弟之间的战争,再一次在晋国最后一块土地上上演了。
大都督王导不负新君厚爱,督率大军迎战,迎头顶住了王敦叛军的攻势。在双方相持之际,他听说王敦病了,于是演了一出戏,在军中率子弟发哀,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祭奠王敦的在天之灵,并呼吁王敦的部下洗心革面,归顺朝廷。晋军上上下下都以为王敦死了,因此士气大振。
王敦得到自己兄弟为自己发丧的消息,气的病更重了,不久一命呜呼。主帅一死,王敦的大哥王含管束不了军队,王敦的军队士无斗志,纷纷逃跑。晋军在王导指挥下,敏锐的抓住了战机,乘胜追击,促成了王敦军队的大败。
王敦的叛乱就这样滑稽的结束了,刚刚建立的东晋朝廷躲过了一场危机。胜利者有权决定一切,包括敌人的尸体。王敦死后被戮尸,脑袋挂在建康南城墙上示众,享受着风吹雨淋的洗礼。
晋明帝在王敦之乱后,大力提拔有识之士,将时任广州刺史的陶侃调回荆州,任命其为征西大将军,主持荆州军务。陶侃不负所托,积极采取战守措施,迅速稳定了北部防线。
在丞相王导的辅佐下,内忧外患一股脑儿丢尽了下水道。东晋朝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涨,北方流亡的人民的大量涌入,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推进下,东晋朝廷终于具备了和中原胡族抗衡的实力。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个目的,为五胡十六国的故事做个铺垫,要知道,不是谁都像我这样了解历史。我挺能吹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