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月15日,大明崇祯三年三月初四,海南岛西北角儋州外海。
三艘大船轻快地划过海面,驶向儋州湾。这几艘船外形与传统中式帆船有着明显差别,不但船身更为狭长,而且桅杆更高,船帆也是软式帆布所制,其中一艘的船舷上还有一排直径一尺四寸的活动小窗。不过附近渔船上的渔民只是抬头看了看,就继续做手头的活计了,他们认得这些都是南边海汉人的船,最近这一两年经常都在儋州港进入,他们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
不过这只船队所搭载的乘客可不是像往常那样是单纯来做买卖的,海汉安全部的主管何夕和海汉民团海军的总指挥王汤姆两名大佬都在船上,随行的还有整整一个加强排的民团士兵,伪装成船员、仆从等等,作为他们的护卫。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实地探查儋州湾和儋州城的状况,为年内夺取儋州可能会爆的武装冲突做准备。当然了,如果大家一起想想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和平夺城的可能性。
“我第一次来儋州还是穿越那年,当时跟着李家的商船去立刻一趟琼州府城,然后我心想既然已经到了这边,索性就把该去的地方走完,于是就跟着李家的商队,从澄迈、临高一路走到了儋州。”何夕想起当时的状况,也不禁有些唏嘘:“那时候单枪匹马一个人跑这么远,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我胆子是挺大的!”
“胆子不大,执委会怎么敢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你?”王汤姆笑着应道。他在体制内混了几年之后,也不再像才来时那么直来直去不懂得做人,现在也知道适时地吹捧一下别人。
“那时候也是没办法啊!”王汤姆摇头叹道:“手底下没有可用之人,你们军方的一帮人又都脱不开身,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前面就是白马井,过了这个峡口,里面就是儋州湾了。”
儋州湾位于儋州以西,入口处的海峡大概只有六七百米宽,海湾的面积要大过三亚的两处主要港口。当初陶东来等人策划穿越行动的时候,儋州其实也是备选目的地之一,这里有天然的港湾,附近的人口密度也超过崖州,在初期开中可以省下穿越集团不少的气力。不过考虑到这里的地势并无制高点可以据守海湾,也没有可供持续开采的矿源和木材资源,最重要的是距离儋州城不过数里,海湾沿岸都有不少定居的民众,穿越集团想要在这里圈地扎根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最后考虑再三,筹委会还是放弃这里选择了地广人稀的三亚。
儋州虽然是琼州岛北部的主要商港之一,但这里的开状况和繁荣程度莫说跟胜利港、三亚港相比,就算跟珠江口外的万山港比起来也要逊色不少。海汉这几艘船驶近码头的时候,可以看到这里也只有六七条船停靠在岸边,几乎都是排水量在六七十吨的广式帆船。
“我之前听安西说,这海湾还有一个盐场?”王汤姆看着已经距离很近的码头,突然问了一句。
“是有个盐场,就在海湾北边,那地方以前也是琼州岛最大的一处官盐盐场。他们用的方法其实跟我们的盐场非常类似,也是利用海水来晒盐,不过生产规模就远远比不上我们了。他们还在用石槽晒盐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用上了水泥晒盐池,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海水提灌装置,生产能力比他们要强得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边的盐场已经破产快两年了!”何夕不无骄傲地向王汤姆介绍自己所知的情况。
“大明的官方盐场,也有破产这一说?”王汤姆显然对于目前的盐业市场状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破产是不太准确。”何夕点点头承认自己用词不当:“应该叫停工更合适。因为我们的盐价几乎要比他们的生产成本还低了,盐商们都转向找我们买低价盐,这里的盐户根本没办法再靠卖盐为生,最后很多人都干脆逃到我们那边去了。莺歌海盐场的归化民,就有八十多户是从儋州盐场直接迁过去的。”
“说到这事,我也想起来一件事,之前儋州这边不是还有煤矿吗?后来据说也是被黑土港运过来的低价无烟煤生生地逼到了停工,记得民团那段时间征兵,可是收了不少的儋州矿工啊!”王汤姆也很感慨地回忆着海汉崛起对儋州所造成的影响。
何夕补充道:“不止这些,我昨天翻看安全部的报告,从1627年下半年开始,儋州这边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有民众向三亚迁徙,早期大部分是牙行代我们征募的自愿移民人员,后来自行迁往三亚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只是盐户和矿工,我们现在招募到的读书人,有大约三分之二都是从儋州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