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美兰群岛虽然是有十七个岛屿组成,但其中勉强够得上建港标准的也仅仅只有主岛淡美兰岛上的天然港湾。但这个港湾中有大量的浅海珊瑚礁分布,并不适合作为大型商港或军港来建设,勉强也就是个渔港的水平。其次岛屿面积实在太小,岛上又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产,也没有适宜开为粮食耕地的自然环境,没有荷兰移民自愿到这种地方定居,就更谈不上驻军的条件了。因此虽然知道荷兰人拿下了淡美兰群岛的控制权,罗杰其实对这个地方倒并不是特别担心。如果形势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带驻岛部队南下,把驻扎当地的少量荷兰人一网打尽。
罗杰所真正担心的,还是荷兰人在东南亚地区缓过劲之后,重新组织海上武装力量来抢夺安不纳群岛。虽然罗杰并不害怕打仗,但这不代表他会乐意在自家地盘上跟敌人过招——即便今后要打,他也希望这个战场能放在南边的荷兰人地盘上,而不是在安不纳群岛这个灌注了他不少心血的地方。
罗杰从去年8月接掌安不纳港开始,除了中间去福建参战这段时间之外,几乎每天都是在忙于本地的各种建设开事务。而且安不纳群岛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比较特殊,在开方面受到诸多的限制,比如说申请高级农技员驻岛就得通过安全部的审批,这导致罗杰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果未来的海荷交锋要把安不纳群岛作为战场,那站在罗杰的角度上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海汉目前的政策是要从外界大量引入移民,其主要来源肯定是战乱之中的大明。海汉提前出兵攻打澎湖,一部分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尽快打通从南海通向北方的航道,吸纳来自大明北部战乱地区的难民。可预见的未来两三年之内,海汉的主要扩张方向大概都将会放在北边的大陆,不会再在南海地区主动地挑起争端动战争了,顶多也就是军方逐步增加安不纳岛的驻军数量,以便让更多的部队能够适应热带海洋地区的作战环境。
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据点,可以就近监视海汉的动向,如果荷兰人意识到了海汉战略重心在向大明转移,并且有介入大明内战的迹象,说不定他们就会再次动了夺回安不纳群岛的心思。而一旦再起战端,罗杰在安不纳港的所有施政措施就全变成泡沫了,哪怕能够在这里打败荷兰人,岛上的产业也会大受影响,这正是罗杰所不愿看到的景象。
不过这种担心在7月4日早上就彻底消失了——从巴达维亚返回大明的一艘商船带来了一个让罗杰目瞪口呆了足足半分钟的消息。
荷兰东印度公司现任总督,巴达维亚城的掌控者彼特森·科恩已经于半个月之前因病逝世。当然了,由于穿越众来到这个时空所引的蝴蝶效应,他去世的时间已经比历史上原本的1629年9月21日推迟了足足两年又九个月,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
不过科恩的离世并不是让罗杰吃惊的主要原因,毕竟这件事早就在海汉的预料之中,只是不知道何时生而已。问题的关键是科恩总督的离世十分突然,这导致东印度公司对继承者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虽然座落在巴达维亚,但其管理层的股东却几乎都在荷兰国内,这就导致了科恩死后到股东们接到消息通过董事会讨论任命下一任总督这个期间,巴达维亚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权力真空状态。
尽管巴达维亚城也有各家股东代表所组成的议事会,但议事会没有权力直接任命或罢免总督这种级别的官员,而科恩离世后所留下的这个位子,只要是能够得着的人,又有谁会一点都不动心呢?
科恩离世之前当然也有几个比较中意的继任人选,比如说曾经作为他手下得力干将的雅克·斯派克斯和亨德里克·布劳沃。不过这两个家伙很不幸地在去年的安不纳岛战役中折戟沉沙,斯派克斯虽然逃得一条性命,但显然败军之将已经不适合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总督人选——如果他打胜了那一仗或许还有这个可能。而倒霉的布劳沃在乱军中被海汉民团击毙,直接就出局了。这两个在原本历史中相继出任巴达维亚总督的武官,就因为海汉的出现而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攀上人生顶点的机会。
除去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选就是曾被科恩委以重任,在远东地区进行多年海上探险的安东尼·范·迪门。范迪门在马鲁古群岛所作出的贡献,让他得到了来自荷兰共和国议会的海军上将任命书,论地位、实力、成就,范迪门的确都算是目前最为适合接任总督职位的人选。当然了,在原本的历史中,他的确也是东印度公司的第九任总督。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接任时机已经跟原本的历史轨迹大不相同,这个节骨眼上有意跟他争夺总督宝座的大有其人。巴达维亚的议事会里至少有四人,都宣布自己将会竞争这个总督职位,而范迪门虽然手里掌握着兵权,但却不敢轻易动用这种权力镇压其他几名竞争者,因为这些人都代表了公司的的各位大股东,而这些大人物可不是他这个从库伦博格乡下出身的平民能惹得起的。
但范迪门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在他看来,其他的几名竞争者不过是只会在城堡里夸夸其谈耍耍嘴皮子的文人官员,这些人既不知道怎么跟东南亚的土著打交道,也不明白北边的大明帝国究竟对东印度公司是怀着怎样的态度。把公司交到这种人手中,那是真的迟早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