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贵国也……”
“是啊,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挖墙脚的机会,哪一国都一样。”苏克易点点头肯定了对方的猜测。
自两国签订和平协议以来,海汉与东印度公司之间逐步实现了贸易正常化,这在给荷兰人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比如海汉就曾公开以丰厚的报酬在巴达维亚市面上招募技术移民,并且还真的吸引了一些来自欧洲的匠人渡海到海南岛定居。
后来海汉虽然是在东印度公司的多番抗议之下所有收敛,没有再公开挖墙脚,但私底下仍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船,向巴达维亚当地布这类高级技术人才的招募信息。这种手段已经持续多年,虽然招式很老套,但也抵不住海汉出钱的作用,每年都陆陆续续有一些人离开巴达维亚来到海汉治下定居。如今取得海汉国籍的欧洲人当中,倒是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巴达维亚。
“那葡萄牙也是如此?”费策贤追问道。来了海汉这么长的时间,他也早就知道这两国在海汉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葡萄牙与海汉的关系要亲近得多,而荷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受到区别对待。这种待遇差别的根源是什么,费策贤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荷兰人对此肯定不甘于接受,所以一旦有机会,他也会不着痕迹的简单撩拨几句。
果然说到来自欧洲的竞争对手,苏克易就很难再保持镇定自若了:“那帮葡萄牙佬可自觉了,根本不用海汉人下手,他们自己就从国内送来了海汉所需要的匠人!”
葡萄牙向海汉提供的技术人员主要是造船师、枪炮工匠等等,但其主动提供这些技术人员的原因并不是苏克易所想的那样。葡萄牙这样做的原因是两国之间签署了相应的技术合作协议,这些技术人员在为海汉服务一定年限之后就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回国,这也就是说他们有机会把自己在海汉期间学到的技术带回葡萄牙去,与其他国家来的技术移民直接入籍海汉还是有点差别。
当然了,这些葡萄牙匠人同样也有选择入籍海汉的自由,说白了就是看哪边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只不过即便他们在工作年限满了之后选择回国,所能带走的技术也难以在葡萄牙国内完全复制出来。比如制造火枪的工匠,就算在海汉期间学到了先进步枪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但葡萄牙国内没有能力冶炼出海汉用于造步枪的特殊钢材,没有相应的精密加工设备来制作枪械零件,也没有足够高的化工水平来复制出海汉所产的弹药,更没有完善的生产线来实现低成本的量产,所能制造出来的武器肯定就没法与海汉竞争。
海汉在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上所设置的门槛颇高,已经不是看懂学会就能复制到别处了,没有相应的配套产业,其他国家就算知道原理也很难照搬。
这也是为什么海汉近年来逐步放开了小吨位作战船只的外销限制,其他国家即便是买回去拆开来弄懂了船体结构,也顶多只能仿个外形,而且造船周期和成本都要比买船超出不少,等研究得七七八八可以开始动手造了,海汉又会推出性能得到部分升级的新型号。当这些国家现“造不如买”的时候,就很难再下决心投入巨额成本去研新式战船了。
当然海汉与葡萄牙之间的合作协议对外是保密的,所以在苏克易看来,葡萄牙主动奉上工匠的行为无异于舔狗,这或许便是葡萄牙人为了从海汉获得特殊照顾而采用的手段。
这两人在一起暗暗咒骂海汉的时候,来自朝鲜的李希对于这个环节却是看得颇为兴奋,他倒是从未想过还可以用这样的办法从别国招揽人才,如果自己的国家能像海汉这样操作……
李希只是想了一下便迅速掐灭了这种不符合实际的念头,先朝鲜没有条件像海汉这么阔绰的出手,其次距离朝鲜最近的国家当中,日本和后金都是本国不死不休的对手,几乎不存在操作的空间,而大明在两百多年以来一直是朝鲜的宗主国,想必国王大概也没有胆子去挖这个墙脚。
羡慕、嫉妒、恨意,围观这个环节的各国官员各自都有难以为外人道的情绪,他们都很清楚海汉的这种移民招募摆明了就是要吸各国的血,但怎奈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阻止海汉下手。
好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技术移民数量没有上限,所以施耐德也不需要商家立刻回应是否要承揽其中某一些地区或工种的招募业务,只要宣布完了内容就算完事。而有这方面兴趣的商家可以在会后向商务部讨要一份详细的资料,然后再慢慢进行运作。
然后接下来的内容便是一些比较琐碎的项目了,涵盖了海汉现阶段出口的各种商品。而这些出口商品因为产能有限,分配到各国各地区的销售份额也是有相应的比例,各国的分销商必须要争取之后才能得到货源。而他们所能采用的竞争手段,自然就是要通过竞价来决出高下了。
但这种竞价必须分地区和国家来进行,细分的商品种类又多,所需耗费的时间必然很长,所以为了节约与会者的时间,具体的竞价并不会在当下就立刻展开。施耐德只是在这个场合大致宣布一下之后会开放竞价的地区和需要竞购的主要商品,就算是走完了这个流程。
但对于台下坐着的各国客商来说,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他们赶来三亚参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竞争这些有限的货源。接下来这大半年能够从跨国贸易中赚到多少收益,很大程度就要看自己在这里能拿到多少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