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面色苍白、神情哀切的张氏,姬平两世为人,自然很能理解张氏此时的心情,点了点头道:“万事莫大于人,诸事当先于亲,一切以甄兄的病情为要。”
张氏打理家族事务数年,自是饱经历练,善于识人,她一眼就看出了眼前这温和的少年确实是言辞真切,想到他一方王侯的身份,悲伤之中也添了几分感激。
便是姬平身后的沮授、李儒和张郃也不由看着他的侧面,心中默默的念着那句“万事莫大于人,诸事当先于亲”,感受着这个少年的与众不同。
尤其是沮授和张郃。
沮授一直对姬平能从韩馥处借到两百万石粮食感到极为诧异,一路上几次多次交谈,姬平的平易近人让他如沐春风,独特的处事思维和风格更让他打心底佩服。
而张郃更是如此,他本是河间人,中平元年从军讨伐黄巾,后来留在韩馥军中,由于年纪轻且出身不高,虽有一身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此次被姬平调去运粮,他心中很是诧异,本以为是韩馥的安排,但与姬平一路同行,真切的感受到姬平对他极为重视,这种尊重和知遇,令这个此时还是默默无闻的青年对姬平很是尊敬。
张氏吩咐次子甄俨安顿姬平一行去休息,她便要赶去看病重的长子,她此时心底对儿子的病情已经绝望,只是想在儿子最后一段时间陪着他。
就在这时,姬平迟疑了下,开口道:“甄夫人,我随师父师母曾学过一些岐黄之术。不知是否方便一道去探望甄兄?”
他话没有说满,其实他心中也没有底,毕竟这是在古代,纵然他懂得不少医术,也精通奇妙的针灸之术。但很多疑难杂症以现在的条件是根本无法治疗的,他只能先去看看再说。
张氏闻言一怔,看了看姬平,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屈身行了一礼:“老身在此多谢殿下了。”
医术最重要的是积累,而且行医者地位低下。张氏心中并不相信眼前这个少年王侯会有什么高明的医术,打心底认为姬平是求粮心切,想要趁机博取她这个代理家主的好感,哀子心痛的她心中平添了几分厌恶,对这个温和少年印象差了许多。但碍于姬平的身份和面子,却也没有拒绝。
姬平身后的李儒也是暗自摇头,他从张氏的神情便猜到了她的想法,暗叹姬平此举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心道这少年虽然很多时候像头老狐狸,心思缜密,但终究也会百密一疏。连沮授和刘子惠也是微微叹息。
他们却不知,姬平此时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想着救人,如此而已。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有难必帮,这是他一向的做人信条。纵然他已经置身于历史洪流,但本心却始终不变。人有大志,却也有小坚持,纵然立志兼济天下,但还要做一个自己,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冲突。
姬平一行随着张氏。一路向里,到了甄豫院中。典韦、沮授、李儒等人便留在院外,只有姬平随着张氏进了里屋。
屋里到处充斥着药味。一旁还有一张桌台,上面有香炉、蜡烛、纸灰,姬平认得这是巫医做法的一套,类似于后世萨满传承的跳大神,看来张氏确实是急病乱求医,连巫医也请过。
在屋里,一个老医生正坐在榻侧为昏迷的甄豫把脉。
姬平也再次见到了甄氏五姐妹,还有甄豫的妻子,一群女子都向他行了一礼,姬平忙让她们起身。
这时,老医生把完了脉,张氏神情紧张的问道:“李神医,我儿病情……”
老医生连连摇头:“令郎之病,非是感风寒,乃先天体虚不足,老朽也无能为力。”
“嘤嘤……”一听老医生此言,再一次失望的张氏身子一个踉跄,屋里众女不由失声低泣,而八岁的甄宓却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沉凝,虽然没有哀哀哭泣,但姬平却看到了她贝齿紧咬嘴唇,渗出了血迹。这是一个坚强的女孩。
张氏强忍悲痛送出老中医,一回来便是泪落如雨,也没理会姬平,只是伏在榻上抱着昏迷的儿子呜呜哭泣。
姬平暗叹了声,轻步来到榻前,看着榻上的甄豫。
此时的甄豫已经是形销骨立,眼眶深陷,面容枯瘦,没有一丝血色,姬平盯着这奄奄一息的将死之人看了一会,眼里却不由露出一丝喜色。
“甄夫人,我看看甄兄的脉相。”姬平也不多说,将张氏拉到一旁,自己坐在了榻侧,两指按在了甄豫手腕脉搏处。
张氏本为爱子悲痛绝望,却被姬平鲁莽地一把拉开,心中大为愠怒,抬头正要呵斥,却见姬平正闭目在为儿子把脉,神情认真肃然,不可侵犯。
张氏一怔,深吸了口气,紧咬嘴唇,心道,若是这少年真是装模作样,耽误自己与儿子最后的相处时间,自己必然不与他一粒粮食,纵然他是什么河东王,神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