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2 > 第四章 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第四章 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个人出自宋朝,而在宋朝中的第一大家无疑就是欧阳修了。www.Pinwenba.com对于欧阳修,我们并不陌生。比如,那篇很有名的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出自于他之手。

关于《醉翁亭记》,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少谜团的。比如,年仅40岁的欧阳修为什么要称自己为醉翁?醉翁之意到底是何意?所谓的“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否只是片面之词?其实,要想对欧阳修进行深入的了解,细读他的《醉翁亭记》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的开头说了这样一段话,“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什么意思呢?滁州是一个好地方,城的周围都是山,特别是在西南方向的山林与幽谷最为优美。当你远望时,你会发现那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如果你沿着山路走过六七里的样子,你就会听到有山涧流水的声音,从狼做山峰之间飞泻而出,这就是酿泉。在峰回路转之际,你会看到酿泉上面有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醉翁亭。

按照欧阳修的这番描述,还别说,滁州真是一个山清水秀,峰峻谷幽的好地方。我们不禁要问,这欧阳修是不是在这里享清福啊!不是的,欧阳修是被宋仁宗给贬到这个地方来的。可能有人又要问了,这皇帝老儿是不是发什么善心了,按理说被贬之人到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穷乡僻壤。其实,我倒觉得应该是欧阳修心态好,所以看什么风景都觉得挺美。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滁州真如欧阳修说的那样美。

我们接着看《醉翁亭记》的另外一段话,“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是谁建造的呢?如此有水准,想必非同凡人,建造之人乃山里面得一个僧人智仙。给亭子取名的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我欧阳修。我的酒量不行,跟一帮哥们喝酒时,喝一点点就醉了。由于我的年纪最大,因此我就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叫醉翁。我这个醉翁啊!不是你们说的那种酒鬼,我喝酒没别的意思,只因为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一句话,我喝酒不过是一种寄托罢了。

我们知道,一个“翁”字,凸显的是年老。欧阳修这次被贬的时间是在庆历六年,即公元1046年,那时的欧阳修不过才40岁而已,能有多老?其实,欧阳修并不老,只是他为了凸显自己的成熟,以及被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所萦绕而致。说白了,欧阳修是在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沧桑。不过,老不老没什么关系,心态好就行。然而,欧阳突然笔锋一转,说一帮哥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的时候,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很颓废的醉倒了,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滁州的抬手欧阳修啊!“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这就奇怪了,欧阳修说话怎么没一点逻辑,先前还说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怎么,现在突然成为一个醉倒的颓废老头子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弄明白欧阳修为什么要喝醉,他的醉翁之意又醉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欧阳修在滁州期间写的一首名为《题滁州醉翁亭》的诗,“四十未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我欧阳修不过才40岁而已,怎么能说老呢?只不过是我这个被称之为醉翁的人在亭子里偶然留下了一篇文章。你们也别怪我说话没经过大脑思考,我只想告诉你们,一个喝醉了的人是可以忘记所有的烦恼,哪里还记得自己的年龄呢?虽然滁州的风光真的很好,可他们再美也不能明白我的心,唯有那山中的威风吹来,才能让我从醉中醒来。

这说明欧阳其实内心明白的很,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醒来罢了。他之所以喝醉,是因为他心中有太多的烦恼。而他的醉翁之意,也不过是难得“清闲”罢了,这种“清闲”唯有“醉”时才能体现,欧阳修是在叹然人世间少有人能理解于他,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欧阳修心情是忧伤的,尽管如此,个人遭遇的不幸并没有影响到仍怀忠报国之心的志向,这与范仲淹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样的。

至于欧阳修之前说自己老了,他后来在一首名为《赠沈博士歌》里做了澄清,“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少年”。我欧阳修当初被贬到滁州的时候,尽管自称是醉翁,其实我是一个少年郎啊!原来,《醉翁亭记》写出来后,影响非常大,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特意到琅琊寻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描述的好地方,沈遵精通音律,他到了滁州,被那里的风景沉醉了,回去后便以琴做出了名为《醉翁吟》的曲子。对此,欧阳修在《赠沈遵》里有记载,“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一调”。后来,欧阳修听说后,曾写诗向沈博士吐露自己当时被贬的心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欧阳修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被贬到滁州的呢?欧阳修在被贬到滁州之前,他的职务是龙图阁直学士以及河北都转运按察使。在这里做一下简要的说明,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一种根据“加官”与“贴职”而来的荣誉虚衔。比如,包拯为什么又被称作包龙图呢?就是因为包拯审案铁面无私,享有公认的良好口碑。实际上,这种荣誉虚衔没有什么具体的权利。不过,欧阳修能被称为龙图阁直学士也足见他的品行和为人了。而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这个职位是有很大权利的,专门负责当时黑背地区的行政与官员的考核工作。

拥有双重身份的欧阳修怎么就被贬到滁州了呢?说来可能你也觉得荒唐,欧阳修被人状告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具体说来就是欧阳修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这简直让人太震惊了,绝对是一重磅新闻。你想,欧阳修能成为龙图阁直学士,那说明他的品行及为人很好啊!而作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他,那就是当时河北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乃是一高官。一个品行及为人都很好的高官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那还不成为当时社会的惊爆点?

然而,欧阳修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是先来看这个重磅新闻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事还得从十年前说起,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其妹妹的丈夫为张龟正,张龟正曾经结过婚,很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一个女儿。但是,很不幸的事又发生了,欧阳的妹妹嫁给张龟正后,丈夫没过多久就死了。如此一来,欧阳修的妹妹就带着丈夫前妻的女儿寄居在欧阳修家。因为,生活所迫嘛!做妹妹的有难了,做哥哥的怎能袖手旁观呢?这事本来没有什么,就算要说什么,也应该是说欧阳修这个人太好了,亲情观念很重。

这一住就是好多年啊!张龟正的女儿一天天长大,都说“吾家有女初长成”,转眼间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这不,欧阳修还挺有心的,将张龟正女儿的婚事也给办妥了,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堂侄欧阳晟。按理说,事情到这儿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要说,欧阳修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但是,偏偏在张龟正的女儿嫁出去后不久,这个张氏就红杏出墙了。原来,欧阳晟家里有一个男仆,这个男仆属于那种帅哥型的,加上又特懂得女人的心思,而这个张氏也是美貌多情,可能是因为丈夫时常不在家或者其他原因。总之,应该是冷落了张氏。俗话说日久生情,何况张氏面对的还是一风流俊俏的帅哥呢?这不,两人便勾搭上了,做出了风流之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氏跟男仆勾搭出轨的事被欧阳晟知道了。欧阳晟气得不行,是男人都得气啊!于是,就把张氏跟男仆两人送交到开封府右军巡院法办。

大家可能有疑问了,这跟欧阳修有什么关系。难道欧阳修为了自己家族的声誉出面说情?其实,事情不是这么回事。欧阳修跟这事一点直接关系都没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开封府尹杨日严接到这个案子心里是高兴得不得了,决定把这个通奸案给扩大化。

这就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欧阳修得罪他了?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交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早在一两年以前,以范仲淹为主主持的“庆历新政”,身为谏官的欧阳修曾对贾昌朝、陈执中等一帮反对派展开猛烈的抨击,如今范仲淹一干人等被贬了后,已经远离朝廷中心。而贾昌朝、陈执中官居宰相的位置,牛皮得不行。所以,当开封府尹杨日严接到这个案子,简直高兴得要跳起来,赶紧屁颠屁颠去跟贾昌朝、陈执中说,有好消息啦!这个成天到处说这个说那个的欧阳修有把柄在我们手中的,我们得还好的整治他一回。在这里做点补充说明,杨日严跟欧阳修之间有什么瓜葛呢?杨日严在益州做知州的时候,曾经因为贪污而遭到欧阳修的弹劾,因此,他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到机会报复一番。就这样,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这三个人就开始狼狈为奸,谋划着如何将案子扩大化。

我们来看这三人都使了什么招。先是杨日严下令将张氏严刑拷打。你说,像张氏这样一个艳若桃花的女人何如能经受得起这般折磨,除非是像“江姐”那样的人物,你拿她没辙。张氏实在是受不了,就东拉西扯的说了很多话,也不知道怎么的把欧阳修也给扯进去了。杨日严一听有欧阳修,心想总算“有些眉目了”。紧接着,又是一番严刑拷打,问张氏跟欧阳修做了什么?张氏没得选择,只能说跟欧阳修也有那种暧昧的关系。简言之,张氏因为害怕而说了很对对欧阳修不利的话。对此,王铚在《默记》中有相关记载,“张惧罪,且图自解免,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语多丑异。”虽然,王铚的《默记》是属于野史,他记录的不过是关于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但是,至少并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可作为一旁证。

杨日严赶紧将所谓的“审案结果”告诉贾昌朝、陈执中二人。贾昌朝、陈执中脸上露出得意的笑,然后说,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写奏章呗!

于是,经张氏这么一胡说,再加上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这三人这么一扩大化——说欧阳修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并意欲霸占张氏财产。欧阳这下可在劫难逃了。然而,事情是发展变化的,就在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三人开心得不行的时候,具体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孙揆是一个秉公断案之人。他认为张氏的案子,其本质在于通奸,至于其他事情,不在这个案子审察之内。再者,要说欧阳修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谁信啊!欧阳修的为人谁人不知,估计孙揆从内心上也不相信欧阳修会做出这样伤风败俗指事。

眼看如意算盘落空,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郁闷不已,说这样“铁证”都能让欧阳修那小子逃脱?不行,我们还得找证据。为了避嫌,贾昌朝、陈执中把找“证据”的任务交给一个叫钱明逸的人。钱明逸一想,这可是宰相明确交代了的,我要是完成的好,那以后升官就有希望了。

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钱明逸简直是煞费苦心,他从欧阳修的诗文入手,找了几天几夜,终于让他在一首名为《望江南》里找到了“证据”。为方便叙述,我做以下内容引述: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什么意思呢?你看那江南初春时柳树啊!柳叶嫩绿嫩绿的,别说去观赏的人舍不得去攀折,就是那黄莺也不忍心站在如此柔弱的枝头吟唱。这究竟是为何呀!原来,是为了不让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早早溜走。都说景美人更美,在如此美景下,一个约十四五岁的妙龄少女抱着琵琶时而弹奏,时而略有所思,时而又跟同伴们在台阶上玩簸钱的游戏,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啊!多年过去了,想必这个女子已经长大成人,变得妩媚动人了吧!

欧阳修这个人喜欢写一些艳词,这本无可厚非,而且,欧阳修写这首词的本意也无非是在说这位美丽的少女是如何如何美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丝毫没有亵渎之意,但是在钱明逸眼里,却变了性质了。且看这个钱明逸是如何发挥他的极致想象的,并且还从中掏出了证据,钱明逸认为欧阳修的那个外甥女到他家的时候,大概就五六岁的样子,这个年龄正是好玩耍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欧阳修有恋童癖,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在词中说成是十四五岁。另外,还说明一点,欧阳修这个人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在他外甥女很小的时候就将其盯上了。等到张氏长大成人后,看到长得是如此的美丽动人,那埋藏多年的淫心终于暴露出来了,于是,就这样,就这么理所当然,欧阳修跟自己的外甥女就勾搭上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钱明逸的推理是如此的高明,这种说法如果都成立的话,那就跟“莫须有”差不多了。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哪是什么证据,完全就是强行的往欧阳修身上泼屎。但是,即便是如此,在当时的那种政治背景下,又有谁敢站出来为欧阳修说话呢?也正是因为没有人敢站出来为欧阳修说话,导致事情越描越黑,假的都成为真的了,甚至还惊动了宋仁宗。你说,这帮家伙本事够大的,真的能把一件“莫须有”的事说的像模像样,有理有据的。

欧阳修的才学和为人,宋仁宗是清楚的。不过,现在一看奏章,欧阳修的行为简直是太出格了,顿时勃然大怒,于是朝廷便下令让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亲自审理此案,同时,还派了宦官王昭明负责监审。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按理说让苏安世审理此案不就得了,他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还要让一个太监也参与其中。其实,原因很简单,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等人是为了彻底把欧阳修弄下课,不想再出现上次那样的意外。这个王昭明曾经跟欧阳修有过节,而且欧阳修曾经在言语上羞辱过他。原来,一年前,欧阳以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身份到河北,当时朝廷就想安排让宦官王昭明一同随行,但是欧阳修不同意,说这不符合朝廷的惯例,再者,让一个太监跟着我一起去,我总感觉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你看,欧阳修说这话确实有点伤人,太监也是人啊!不过是比正常人少了一点东西而已,你欧阳修这样羞辱人家,换做谁心里都不舒服,甚至会怀恨在心。如此一来,在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等人看来,王昭明肯定会落井下石,狠狠严办。一想到欧阳修就要彻底栽了,他们是笑得不行,私底下都吃了好几桌庆功酒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等人这一次计划又落空了。他们没想到王昭明不是那种卑鄙无耻之人,相反这个王昭明的为人还让人挺佩服。尽管历史上大多数的太监都不是什么好人,但也并不等于说,太监中就没有好人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郑和,蔡伦等人,他们不就很好嘛!还为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负责审理欧阳修案子的苏安世是一个小人,他心里十分明白欧阳修所谓的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不过是被人栽赃而已,但他很清楚当朝宰相为什么要让他来审,一句话,把欧阳修彻底弄下课。如果自己违背宰相的意愿,那以后的日子可难混了,欧阳修这样的好人都能被他们一搞就成为有罪之人了,何况自己乎?然而,这个案子他审来审去就是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欧阳修跟他的外甥女乱伦,这就跟审岳飞一样,身来身躯没一个所以然,人家岳飞君子坦荡,做事光明磊落,你怎么跟人家定罪?现在是欧阳修,人家也没有什么能够让你抓住把柄的地方,如何定罪?

怎么办呢?苏安世就跟王昭明商量,说,你看现在也审不出什么来,不如我们就从从律法中一条一条的找,凡是能跟欧阳修沾边的,我们都给他弄上。你猜王昭明怎么说,你可弄清楚,你是你我是我,我可不愿意干这种缺德的事。再说,我也多次听到皇上夸奖欧阳修是如何如何的有才华,为人如何如何的好,又是如何如何的忠心,这足见皇上从内心上是很欣赏欧阳修的。如今,你为了迎合宰相那帮人,怕不好跟他们交代,但是你想过没有,欧阳修这个案件本身就是他们乱搞出来的,等到真相大白那天,我告诉你,没有好果子吃。你要罗列罪名给欧阳修,那是你的事,我可不干!

苏安世一听,如梦方醒,这话说得太及时了,否则到时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我还是听王昭明的。于是,案子便有了结果,欧阳修跟自己的外甥女乱伦的罪名不成立,但是,欧阳修有占有其妹妹财产的罪名。这一条,倒还“沾点边”?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等人一看是这样的结果,心里郁闷不已。欧阳修这小子是不是有神灵保佑哦,这样都没把他给彻底弄下课?而苏安世和王昭明由于没有满他们的意,没过多久,也遭到了他们的报复,被贬官了。至于欧阳修,处理结果就是贬到滁州。

欧阳修在被贬到滁州后,曾跟宋仁宗写了一道奏章。因为按照惯例,凡是被贬官员都要给皇上写一道谢恩的奏章。在这道奏章里欧阳修谈到了自己被贬的原因。欧阳修说我之所以被贬,原因有三点——

1、我不该收养这个“出非己组”的张氏,我没想到她长大后会是私通男仆红杏出墙的女人,这是我的过错。

2、我不应该做媒,将张氏嫁给自己的堂侄欧阳晟,可是,他们夫妻二人与我相隔甚远,张氏要做什么我怎么知道,这都怪我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3、说我霸占张氏的财产,我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欲加有罪何患无辞?皇上您英明神武,你委予我重任,让我担任谏官一职,每次遇到什么事,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都说“枪打出头鸟”,我因为抨击权贵,指出政弊而得罪了不少人,他们都巴不得我不要出现在他们眼前。我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一切都是我的错。好在皇上您对我爱护有加,在危难时刻是您的圣明,让我去了滁州这个好地方。换句话说,我欧阳修是因祸得福了,去了滁州写下了影响深远的《醉翁亭记》。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看《醉翁亭记》,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这是一句很隐寓的话,欧阳修不能够把自己被贬的冤屈说得太露骨,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他只能这样说。其实,换做谁遇到这样倒霉的事,心里肯定是不舒服,有委屈,有颓废,有“醉让自己更好过”的想法。这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背后的故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情况,就无法了解欧阳修的在醉翁下的真实面目。

这是欧阳修进入朝廷中央遭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我们不禁要问,欧阳在24岁考上进士后在朝廷中央工作的时间不过才三四年的时间,贾昌朝、陈执中等一干人为什么就要这样整治他?欧阳修到底有什么地方让他们感到害怕,以至于他们要出如此下三滥的损招来陷害他?

这事说来跟宋仁宗即位后推行新政有关。关于亲历新政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在讲述范仲淹的时候我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我所要说的是,欧阳修在进入官场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只有了解这个以后,我们才能弄清楚欧阳修到底有什么地方让守旧派们感到害怕,也才能够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对欧阳修下狠手。

我们先来看亲历新政的前奏阶段。当时44岁的范仲淹被宋仁宗看上,任命他为右司谏,主要负责改革朝政的谋划方面的事。27岁的欧阳修在此期间为洛阳西京留守下的推官,官职小得很。范仲淹上任后不久,欧阳修便迫不及待的给他写了一封名为《上范司谏书》的信,“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什么意思呢?

这欧阳修可不管你是大官也好,小官也罢,只要他觉得应该说到说道的,就会直言无忌的去评论一番。这不,人家范仲淹刚上任右司谏不久,肯定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欧阳可不管这些,说你这个右司谏就是属于一个七品小官,没什么值得庆贺的。我呢,之所以还专门写信以表祝贺,不为别的,只想告诉你,别看这右司谏是一个小官,可作用大得很呐,这关系到天下的得失,天下的舆论走向,一句话,真的是太重要啦!

欧阳修的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让人听了很不舒服,但细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上范司谏书》)

欧阳修又说了,现在的官员,不管你是来自朝廷中央的高官,还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你所管辖的也不过是一个部门,一个州县的事务,要说真正担当天下社稷大事的官员,我认为只有宰相跟谏官够资格。宰相的作用是运行天下社稷之大事,而谏官呢?就是一轮天下社稷之大事。所以,我的看法是,天下的读书人,要是做不到宰相的位置,至少也应做到谏官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谏官的作用跟宰相的作用是一样的,别看谏官的品级不怎么样。

其实,欧阳修一直所要阐述的是做谏官就应该以关乎天下社稷为己任,要像唐朝时期的魏征那样。“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然,谏官曰必不可行……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上范司谏书》)

可能你不信了,但是,只要仔细想想,我绝不是打胡乱说。比如,在同一件事上,皇上说做不得,但宰相说做得;皇上说做得,宰相说做不得。朝堂之上,干这样跟皇上争执的只有宰相可以。在同一件事上,皇上说这是对的,谏官说不对;天子说这是可行的,谏官说这是不可行的。在大殿之上能够跟皇上明辨是非的只有谏官。所以说,我说的宰相跟谏官的作用是一样的,不是信口雌黄。这个谏官啦,别看是一个小官,可作用却相当的大,甚至比宰相的作用还大。你可能觉得我这是前后矛盾了,不是的,宰相要事犯了错误,顶多不过被官场上的同僚讥笑,可要是谏官犯了错误,那可是要被皇上讥笑的,说你无能。官场上得同僚讥笑不过是一时而已,就像一阵风似的,一会儿及过去了,可要是呗皇上讥笑,那可是要永留历史的,实在是太可怕了。看看这个七品的谏官,官虽小,肩负的都是天下重任,要经受历史的考验,这种官,可不是说都能做的,唯有贤能之士方可上任。

读到这里,我倒挺佩服欧阳修的口才。他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从侧面的崇拜范仲淹。欧阳修当时不过是一小小的推官,他对自己的职务不是很满意,他也想着自己也是能够做谏官的。这不,刚说了人家范仲淹这个谏官的重要性,马上笔锋一转,开始数落起范仲淹的不是了,“今执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我欧阳修,包括朝廷很多的人,都知道范仲淹你是一个敢于谏言,智能贤惠,才华卓越的能人,可是,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们大伙儿都翘首以盼的等着你出招呢?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你倒是亮出你的真本事来呀!我们都望眼欲穿了,可你就是不见你有丝毫的动静,你这是在干嘛呢?难道是我们看错你这个人了?还是你心里有有数,准备伺机而动呢?

汗,这欧阳修说这话要是遇到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那还不跟你蹬鼻子上眼,这都关你什么事啊!你少在这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偏偏欧阳修遇到的是范仲淹,他自然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人。

紧接着,欧阳修又开始给范仲淹上政治课了,他说在唐代有一个叫阳城的谏官,关于这个阳城在《新唐书·阳城传》里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多说了。韩愈曾写文章讽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谏官,阳城做谏官做了六七的时间,才做了两件跟谏官沾边的事,也难怪韩愈看不起他了。那么,欧阳修到底希望范仲淹怎么做呢?简单的来说,现在朝廷做官的人,一帮都是干过一两年就调职了,你若不趁他没调职的时候好好履行谏官的职责,那就真的太让人失望了。以前,有太多的读书人愤青,成天说什么怀才不遇,牢骚满腹的,如今发达了,却又说这件事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他妈的,我真想问他,你做官是干什么吃的,还不如回家卖红薯算了。

欧阳修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说。说到底,欧阳修是希望范仲淹尽快拿出改革的方案。由此可见,欧阳修不是一个拍马屁的人,他是一个积极拥护改革,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对范仲淹这样的有志之士,他尚且是这样。要是对那些非“范仲淹”之人,那还不把他批判得体无完肤。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范仲淹因为改革朝政一事,后来遭到守旧派们的排挤与陷害,被贬到了饶州。当时很多人都不敢站出来为范仲淹鸣不平。欧阳修是气得不行,回到家里就给当时的谏官高若讷写了一封公开信,将高若讷弄得是遗臭万年,我们不得不佩欧阳修的文笔之利害,这就是著名的《与高司谏书》。大家可能要问了,欧阳为什么要如此对待高若讷呢?原来,范仲淹遭到贬谪,按理说你高若讷作为一个谏官,应该好好劝谏宋仁宗以及宰相。然而,这个高若讷不但步劝谏,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处说范仲淹的坏话,说范仲淹这样的人就一个被贬,是活该要知道,欧阳修可是把范仲淹视为偶像,况且,像范仲淹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他哪里做错了啊!你高若讷就是以无耻之人,我欧阳修岂能放过你?你就等着吃好果子吧!我虽然不敢把你结果了,但我有办法让你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这封公开信的开头,欧阳修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疑问,说我尊敬的老高啊!我敬您一声高大人,我有点弄不明白,您老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士?我们来看欧阳修是如何进行质疑的,“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说他17岁那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所考中的进士都是有名于天下的名士,唯独这个高若讷尽管是名列其中,却是无声无息,我们从来就没听说过有这一个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士呢?欧阳修这个话说的够水准,其潜台词是,朝廷所以为高若讷是一个名士,不过是站在当年考中进士的那些名士之中,借助了他们的名气而已。因此,我欧阳修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信口雌黄。更何况当时名中进士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这些人在未中进士之前就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了。这也难怪欧阳修说他在少年时候就心存疑问了。

既然高若讷是不是一个名士还要打一个问好,那他又是不是一个贤能的人呢?你看,欧阳修真是环环相扣,其推理逻辑慎密。紧接着,欧阳修又说,“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与高司谏书》)

其实,欧阳修并不熟悉高若讷,对他的一些了解还是通过哥们尹洙才知道的。尹洙对高若讷的评价还是蛮不错的,说他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即便是如此,欧阳修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正直的君子应该是不向权贵妥协低头,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明辨是非。如果高大人您真的具备这两点——既是君子又有学问,可您在谏官的位子上什么话也不说,这恐怕有问题哟!不仅如此,我欧阳修对您还有一个疑问,您到底是真的君子还是假的君子?这个疑问相当给力啊!前面两个疑问都是做铺垫的,层层展开,第三个疑问才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欧阳修说乍一看您还真的像是一个君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我自认识您来,您是一脸的正气,一出口就是谈古论今,褒善贬恶。可前几天我们在余靖家中见面,作为谏官的您却在那里诋毁讥笑范仲淹,我就纳闷啊!这不是跟你的君子风范相矛盾吗?所以,我觉得您有问题。天下人都知道范仲淹是一个刚正、好学、博古通今的人,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如今他不过是因为得罪了宰相那帮人,您作为一个谏官,不但不为他辩护,反而跟在那些人得屁股后面说人家坏话,这真是太可怪了。所以呢,想来想去,我怀疑你是有道理的,觉得您不可能是一个君子,您见过真正的君子会是这样的吗?因此,真正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您不可能是一个真君子,你不过是一个假君子,真小人也。

有人看你要问了,这欧阳修跟高若讷是不是有仇啊!朝廷那么多谏官,偏偏要跟他过不去,再说了,这样要求高若讷是不是太过分了?我要说,不是欧阳修跟高若讷有仇,也不是对他要求过分。若不是高若讷在背后诋毁范仲淹,欧阳修也不会这样。我们只要想一下就可以明白,在背后诋毁一个人,这是什么行为?更何况人家范仲淹有什么过错?

不过,欧阳修也想到了上述的怀疑?所以,人家又说了,“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与高司谏书》)什么意思呢?一个人的性格,不管是属于刚正果敢,还是胆怯软弱,这都是天生的,我们不做过高的要求,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那些圣人,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何况是一般人呢?就拿这个高若讷来说吧!他虽说是一个谏官,可他要养活一家人啊!这个我们都理解,可是他非常的迷恋于这个谏官的职位,迷恋到什么程度呢?既害怕过穷日子,又贪恋钱财俸禄。为了免受其苦,你就跟着宰相那帮人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这个我们也能理解。由于你是一个平常之人,也就用不着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您了。还别说,这欧阳修还挺替高若讷着想的,找了这么多证据来替高若讷的“卑鄙行径”做解释。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与高司谏书》)

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这样的啊!我们是把对您的要求降低了,不再以君子的准则来要求你该怎么做。我们够宽容了吧!您呢?不但不保持你平常之人的本色,反而蹬鼻子上脸,真把自己当一号人物来看了,您准备要做君子了!你说像您这样胆小怕事,资质平庸,没有那个能力给范仲淹做辩护就算了,偏偏你不自量力,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一号人物,是一个君子,居然以诋毁人家范仲淹为幌子,还器宇轩昂,还洋洋得意,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我来告诉您答案吧!你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于平庸罢了。您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一个人的能力和胆量有大有小,能够做成和敢不敢去做是一回事,可是如果靠着一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去掩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这就是“君子之贼也”。您这样做就是跟君子对着干,是普天下众多君子的敌人。你要小心哟,谨防成为公敌!

欧阳修这样替范仲淹鸣不平,那范仲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欧阳修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君子,“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与高司谏书》)。

不说别的,就从范仲淹近三四年的表现来看,他不仅是个君子,而且自身的能力也是让大家有目共睹的。首先,他得到了皇上的信任与重用。如果范仲淹不是君子,没有能力,我们皇上会重用他吗?会相信他吗?其次,就连朝中的大臣也很佩服他。试问,同僚中还有能与他相比的人吗?范仲淹以他自身的能力于人格魅力取得了上至皇上,下至同僚的赞誉和认同,他不是贤能之人,还是什么?可问题在于,对于高若讷这样的谏官来说,即便是范仲淹不是君子,不是贤能之人,他在这个节骨眼上诋毁人家范仲淹都是不对的。对此,欧阳修的理由有如下两条:

1、如果您高若讷要怀疑范仲淹,认为他不是贤能的君子,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庸俗之辈,甚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那么,我倒要问了,当初皇上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待制的时候,您这个做谏官的干嘛去了?你大可以跟皇上说,皇上啊!范仲淹没有那个能力,他只会把事情搞砸,不能用他啊!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您怎么成了事后诸葛亮了?在背后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您到底有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2、如果范仲淹是一个贤能的君子,作为谏官的您看到他遭人陷害,受尽蒙冤,为什么不站出来说道说道,怎么反而成了一个哑巴了?我告诉您,高若讷,高大人,无论范仲淹是不是一个贤能的君子,您都难逃此咎。

欧阳修的这番话,简直是说得密不透风,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怎么说都有理,都站得住脚。最后,欧阳还跟高若讷三条建议——

1、您看,您都不是一个称职的谏官,您老呆在那里“占着茅肯不拉屎”,也没什么意思,干脆离开谏官的位置得了,省的别人说您没能力。我这是替您着想,为您好!

2、您都不是一个称职的谏官了,干嘛还要厚着脸皮到余靖家里去见那些士大夫。这是典型的恬不知耻啊!我替您感到悲哀,这样一个恬不知耻的谏官,将来这件事记载在历史上的时候,您知道有什么后果吗?您恬不知耻不打紧,可您这个“君子之贼”会让我们大宋王朝蒙羞啊!

3、尽管您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君子之贼”,可您也不是一无用处,我有件事想请您帮忙,这件事可以发挥您谏官的作用,如果您认为我写的这封公开信是在替范仲淹说话,那我就是您认为的邪恶的朋党之人了。我拜托您将信交给皇上,让他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范仲淹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高若讷收到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的信之后,气得暴跳如雷。欧阳修这小子太可恨了,居然这样侮辱我,说我是“君子之贼”。我得赶紧给皇上写一道奏章,对了,还得把这小子的书信一并附上,这都是罪证啊!

高若讷的奏章一上,欧阳修就倒霉了,被贬到夷陵。有人看你要问了,这样看来,欧阳修并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惹祸上身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欧阳修因为《与高司谏书》遭到贬谪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对此,我举一例,便可说明。我们知道在北宋时期,有四大书法家,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蔡襄就写了一首名为《四贤一不肖》的诗,“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韵孤……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什么是“四贤一不肖”。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好人与一个坏人,四个好人就是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个换人就是高若讷。北宋四大书法家的名气谁人不知,蔡襄的《四贤一不肖》一写出来,其影响力有多大呢?据说,当时有很多人争着抄写这首诗,不仅如此,连商人都加入其中,还将这首诗买去,一转手就能挣不少差价。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契丹国的使者出使到北宋,他们来到东京后,竟然悄悄的买了不知道有多少份,总之是特别多,给带回契丹国了。这下,高若讷不成为历史的罪人都难了。

为什么这首《四贤一不肖》影响力会如此巨大,除了蔡襄的名气,更重要的是像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这样的忠良之臣,竟然遭到如此的陷害,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引起了公愤。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的哥们尹洙曾这样问他,说你这样抨击高若讷会不会有点过了,现在会后吗?毕竟都是哥们,尹洙这样问也是情理之中。欧阳修坦然的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就没把高若讷当朋友看,像他这样的小人,有什么值得我后悔的?

现在,我们若再次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此时此刻的心境下去读,就会很深刻的发现,欧阳修不是一个醉翁,他是一名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足以将对手击败得永无翻身之力。这样鲜明的正直个性,以及文笔犀利毒辣的风格,将他在北宋政坛上的光芒尽显其中。然而,这只是小试牛刀。不过,影响却是极为深远。因为,《与高司谏书》不仅仅是抨击高若讷一人,更为起作用的是,这封信成为继续推行朝政改革的导火索,为新政的继续施行埋下了伏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