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雾雨清秋 > 第一百零一章 云霭沉沉(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云霭沉沉(十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百零一章 云霭沉沉(十五)

2018-04-15 作者: 细沙子一粒abc

第一百零一章 云霭沉沉(十五)

8.三月一过,马上就到了清明。如今国家已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也就是说不仅要保留百姓祭祖的传统,尽显国人尊敬先人的品质,也要缅怀先辈祭拜先烈,不忘为国献身的英烈,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到了四月,学校一点动静也没有,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在升旗时有所表现,好好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遗憾的是,这一幕没出现,校长也没再上台讲故事。其实,他要是能上台讲个爱国主义革命故事,应该比说笨人挖井或盖教堂有意义。

新华职校就在闻名深圳的莲花山脚下,每年清明节,莲花山公园的山顶上都有单位和市民来给邓小平铜像献花,用百姓的话讲就是缅怀伟人的功绩,不忘特区的发展变化。近水楼台的学校要是能组织一些学生上山献花拍照,相信意义一定非同寻常,但这一幕也没出现。这校长是爱照相,特别是热衷于能突出自己业绩的照片,与得奖的学生或老师合影,再上网一挂,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对他来说,搞这种快餐业绩,比玩深沉过瘾几倍;再则,人家是校长,有这个“初照权”。就照相而言,不管是谁借了谁的光,他都比那个王某大师幸运,至今还没有给自己或别人招惹来什么麻烦。这领导官人,一迷上照相,肯定与表功、显功、庆功脱不了干系。就像有官人扫一次街,都能给“网友”拍到,清洁工天天扫街,咋就没那好命呢。如此,这拍照留影都已成了领导干部的嗜好了:不就是往那儿一站,一咔嚓的事吗,轻巧,不用学。该照的不照,没劲的反倒照了不少,到处摆pose,也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了。而这形式大于内容的事确实给领导同志们长脸,不然也成不了风,也不会成为他大校长的最爱,也不会那么巧,就照了一张洋葱胡萝卜照。

去年的清明节,林思就登上了莲花山顶,亲眼目睹了市民络绎不绝地上山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并献上花圈或鲜花。林思在莲花山脚下住了十几年,平时常去爬山,对莲花山公园,她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不只是因为公园本身的魅力,更因为在公园的最高处,有一座伟人的雕像。正是这座雕像,使该公园不同与其他公园,特别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到莲花山踏青,更是别有一番意义和情思。

那天早八点五分,她就来到了莲花山公园,随着一**前来踏青的人往山顶进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那段时间并没下雨,真是古今两重天。不过那天老天爷还是很照顾情绪,给个大阴天,这样可以让扫墓和祭奠显得更加庄重。上山的人都面色严肃,平日里那种又吼又叫、又唱又闹的架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时可以看见人们手上拿着鲜花入园。在林思的前面,就走着一家五口:父母、儿女和阿婆。她感觉他们是外来的打工家庭,讲的话一点也听不懂。爸爸手里拿着一个小花篮,不一会儿,小花篮又转到儿子手上,又过一会儿,花篮又转到阿婆手上。也许没进公园前,妈妈和女儿已完成了传递。现在是最后一程,也是最庄重的一程,要由家里最受尊重的长者完成最后一棒,就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最后一棒才是压轴的,是最隆重的。

那个小花篮很小,但却做的很精致、很有心。中间插一个开放的大百合花,周围夹杂的是六朵白玫瑰花包和三朵盛开的黄色菊花。最外圈装饰着水粉色的折成小枝的勿忘我,整个花篮上还点缀着粉红色四瓣对开的小小花朵。一家人的情意尽在不言中。他们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走在哪里都不会引人注目,可今天,他们走在人群中,回头率很高。别人如何想林思不知道,她觉得他们是带着感恩的心、带着最朴素的情感、带着真诚的爱而来。从他们的衣着上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脸上却透着一种祥和、开心和满足。虽然远离家乡出外谋生,但深圳并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们一定是靠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了新的生活,是深圳让他们圆了过上好日子的梦。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他们全家都来了,带着他们真诚的心,用他们的小花篮,叙说满怀的敬意。也许他们眼下还没过上小康的日子,但他们一定是满怀希望,看到了未来的生活大有奔头。

来到山顶,林思发现已经有很多人聚集在这里。邓小平的雕像前,早已摆满了市民献上的鲜花。只见一位中男子,双手拿着一只白菊花,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把手上的花放在花丛中,又拜了三拜,之后转过身来,望着注视着他的众人,笑眯着双眼高兴地走下来。也许他老家的亲人正用他在深圳打工赚到的钱开了一家小店做生意呢。

跟着,林思看见一位阿婆也上去献花。她先弯腰,把花摆放好,再稍微直起身,双手合十,不停地拜了起来。可能她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什么,看她那虔诚的样子,拜佛也不过如此。她可能是代表家里人来祭拜的,孩子们都忙,她就一个人来了。在她眼里,铜像已经化为神,能保佑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她能到深圳来安度晚年,或许就是因为深圳特区好,给他儿子提供了安稳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或健康的孙女。有什么能比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更能让老人家心醉。

那天,山顶上的一大奇观就是来的年轻人特别多,80后和90后的都有。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青春欢笑,会说话的眼睛充满激情,相信他们的人生已在深圳起航,他们的未来也会和深圳的发展一样辉煌。

后来,林思又见一群年轻人聚拢过来,都说要和邓爷爷一起照相。不一会儿,就站好了,手拿相机的女孩说:“先照一个标准的,再照一个活跃的”。看来他们对生活理解的还很深。“一、二、三”,话音一落,即完成了一张标准照,小年轻们立时欢呼起来;该拍活跃的了,女孩大声道:“一、二、三”,此处话音刚落,彼处就齐刷刷地开说:“美梦成真,耶!”原来,他们早有准备。“别走、别走”,忽然有人大叫,“再来一张活跃的”,“OK”,女孩说,马上又举起像机,大声问:“什么甜?”,“西瓜甜!”,又是说得齐刷刷。瞧他们那欢快劲儿,围观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这些年轻人,就是深圳的未来。愿深圳的明天更美好!也许,每个人都在这么想。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让林思没想到的是,今年的清明节,是她有生以来最不敢面对、最难面对的,这是老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这天,她要和家人一起祭拜父亲。要说自己的父亲,在他们那一代人里,也是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也是走过了不平凡一生的人。林思最遗憾的是老爸没活到95岁,没活到她退休,没能让她有机会好好尽孝。到了清明,林思十分想念老爹爹,她又把去年写给老父亲的《最后一个军礼》的祭文拿出来看,还是很难接受父亲已经走了这一事实。这篇祭文她不知看了多少遍,可就是觉得心很疼,就是十分思念老父亲。那差不多有两千字的祭文,是一口气写出,当时若是不写点什么,她觉得都撑不住受不了。如今,只有这些文字能让她稍微安静下来。

“2012年九月一号的早上,姐姐在读研究生的儿子对外公说:“公公,我要回学校上学了,您要好好保重身体,您。”话音刚落,就见坐在沙发上的公公出人意料地、及其快速地、十分标准地给他的好外孙敬了个漂亮的军礼,我们站在边上见此情景都开心地笑了。我这些年,应该说是这平生吧,还是第一次见父亲敬军礼。他老了,走过了90个金秋,脚步日见沉重、行走艰难,可这个军礼敬的还是蛮有点力度;这不是一般的军礼,这是一个老黄埔军校生的最后军礼、是一个国民党党员的最后军礼、是我身边唯一的一个中国远征军年轻少校的最后军礼、也是一个光荣的抗美援朝解放军战士的最后军礼。可是没想到,这个军礼竟成了公公与外孙的最后告别礼:一个月后,公公就走了,他的人生大幕就永远拉上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值得留恋,他都永远走了。古诗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但您却是个奇迹,从两个伤亡重大的战场上走了回来。如今您真的走了,不再回来了,当年的战火和硝烟没能阻挡您回家的脚步,而今您却听从了命运的安排、上帝的召唤,用最后一个神圣的军礼给自己的人生谢了幕。“死者长已矣,生者长切切”。老妈说这是喜丧,可我的心还是说不出的难受。我的愿望是明年退休后好好陪陪老爹爹,可如今这个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世上的憾事千千万,可只有这种憾事无法补救。“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都说父子情深,其实父女情更深,老爸这一走我的气就不顺畅,好像气管都收缩了,心脏也拒绝正常工作;又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但往后想不行:生活总是美好的,可老爹享受不到了,我心里更加难过;只有不自觉地往前想,穿过时空去回忆从前的往事才能稍解心头的隐痛、才能打发这眼前的煎熬、才能捱过这一天的时光。老爸、老爹、老父亲啊,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知道我多难过、多舍不得您、流了多少泪吗?你不是很坚强吗?怎么这点病就把您击倒了呢?真的是天堂比人间好吗?真的是您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吗?千万别信他们,他们就会骗老年人,就像那些卖假药的,忽悠的都是阿公和阿婆们。爸,您还是回来吧,哪好都不如家好,我会让时光到流,回到小时候,那时我们多开心快乐啊!

记得儿时让我最开心的是“骑大马”和“攀高枝”,每次掉下“马”来,我都会用最快的速度再爬上去,生怕姐姐抢我的宝座,那时没有宝马车,就算有我也不会去瞧一眼:爸爸就是我儿时的宝马;“攀高枝”有点难,我爬到“半山腰”就没力气了:爸长得真高,往那儿一站,真有顶天立地之感。谁说四川人矮,爸爸就有180高。我那时奇怪的是您怎么不把我拉上去,长大后就明白了您的用心。我和姐姐最喜欢您每次出外开会给我们买回的小人书,特别是《动脑筋爷爷》让我们大开眼界,成了我们科普的启蒙小书本;我们最爱听的就是您用家乡川音,给我们读书上的字,那是我们听到的最美妙动听的声音,用普通话就读不出那种效果。我们生在北方,有个四川爸爸,听他读故事书就像听说书般安逸,有个川爸爸真是我们的好福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