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孝文帝改革
2018-04-15 作者: 尉迟青云
第五十三章孝文帝改革
一代人杰冯太后去世了,另一个伟人接过了她的未竟事业,这个伟人就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Www.Pinwenba.Com 吧
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母亲为李夫人是汉家女儿。南朝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八月,生于北魏首都平城紫宫。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母亲随即被处死。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八月,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
孝文帝拓跋宏闪亮登场,但他也就是一个牌位,什么都说了不算。有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想吃个鸡蛋羹还是可以的。拓跋弘死后,冯太后重新把持了朝政。在献文帝担任太上皇的时候,有一天,冯太后被一场揪人心弦的哭声搅乱了心神,马上过来看看,不经意间听到了太上皇问拓跋宏为什么要哭,拓跋宏说:“对父皇的处境感伤太严重了。”
冯太后当时就是心里一惊,突然想起献文帝身上长脓包时,拓跋宏用嘴吸脓的往事。冯太后越想心惊:这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了,小小年纪如此聪明,将来必难驾驭,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对头。
冯太后心冷如铁,心中浮起了杀机,但当时还不能有所行动。在重新夺取政权以后的一个冰雪纷纷的日子,天气极为寒冷。冯太后把拓跋宏带到一间屋子里,拓跋宏被脱得仅剩一件单衣,关在里面,两天三夜没有饭吃。
这是要杀了自己,拓跋宏不肯向冯太后求饶,依然沉默不语,默默地忍受着饥寒交迫。好几天了,拓跋宏仍然坚强的活着,冯太后只好把他放了。但不能这么算了,冯太后决定废了拓跋宏,另立听话的孩子当皇帝。这个议题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在群臣的反复劝阻下,特别是相好的李冲多次开导,冯太后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经历了这一次生死,如果再长不大就要死了!拓跋宏为了保护自己,变得沉默寡言,躲在深宫读书,不再关心国事,爱怎么折腾随便吧。冯太后知道这孩子读书用功,不再理会拓跋宏了。但是,拓跋宏任然没有躲过冯太后的魔掌,也不知这孩子怎么就得罪了一个宦官,这小子在冯太后面前搬弄是非,奏了孝文帝一本,冯太后盛怒之下,又把拓跋宏痛打了一顿。孝文帝拓跋宏默然接受,没有解释,也没有丝毫的怨言与不满。
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日久天长,这个没有妈的孩子的沉稳的心态感化了冯太后。冯太后对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孝文帝动了恻隐之心,此后,她对孝文帝再也没有动过火气,而是以一个慈祥的祖母的身份培养、训导这位雅有至性的皇孙。正因如此,孝文帝逐渐成为冯太后得意的事业继承人。
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孝文帝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日复一日,孜孜以求,博览群书,历史的兴衰教训牢记于心。书没有白读的,用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读的还是少了。孝文帝才华横溢,诗赋文章皆即兴而作,立笔而就。在以后亲自上战场砍人时,军情紧急之时,骑在马上口授诏令,纹理清晰,轻重缓急有序,千言不改一字。
这就是传说中的落笔千言,倚马可待吧。
南朝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正月初一,孝文帝开始穿上了皇帝的新衣。从这年开始,冯太后有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培养他的政治才干,有关的诏敕册文大多授意孝文帝起草。当然,孝文帝仍然是橡皮图章,所谓,“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不自言”。
拓跋宏深知自己的处境,从不过多发表意见,更谈不上大事参决。因为他知道,权力**极强的冯太后根本就不会让别人动了自己的奶酪,孝文帝不可能摆脱冯太后而独当一面。冯太后对拓跋宏控制之严,以至于在冯太后死前,拓跋宏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随着日月流逝,孝文帝一天天长大,冯太后言传身教,亲自作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拓跋宏学习的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思想上向他灌输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让他早日成长为一个明君。
南朝齐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在冯太后死后,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由于拓跋宏深受祖母冯皇太后汉化改革的影响,亲政后继续推行汉化改革。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有一个运转灵敏的官僚机构。拓跋宏饱读诗书,对历史上的兴衰颇有心得,于是首先整顿吏治,继续冯太后未竟的事业。孝文帝没有因为博学多才而骄傲,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为了打消小弟们的疑虑,常常开导说:“人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