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故土难离,拓跋宏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平城地处偏远,人员稀少,经济发展落后,居民都是拓跋氏居民,思想落后保守。更为重要的是,柔然能够威胁到平城的安危,魏国不得不在平城布置了大批的兵力。但是,拓跋宏很清楚自己迈出这一步有多艰难,因为反对势力强大的无法想象,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乡土观念极强,什么道理也说不动他们。这没什么稀奇,现在让人民接受的普世观念,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少数的精英人才能够接受。正因为如此,拓跋宏绕着走,提出要率大军进攻南齐。
但是,这个时机不对,现在秋雨连绵,不是打仗的好时节。为了堵住大家的嘴,拓跋宏请出了老天爷,在明堂之上,命令太常卿王谌亲自去做龟卜,看看南伐是否吉利。
太常卿王谌地位高贵,不应该做这个粗笨的活计,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是多么的重视。很快,太常卿王谌就呈上来一个利于出兵的“革”卦。这个结果不简单,商汤当年伐纣时,占卜时也是“革”卦。
拓跋宏并没有觉得意外,因为这是他早已经布置好的,太常卿王谌就是按他的意图做的。不过,他不仅是导演,还是主角,好戏还要演下去。拓跋宏兴高采烈的说:“这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吉卦,我要马上出兵,向南方讨伐齐国。”
孝文帝就是搬出来老天爷,也没有吓住大臣们,可见,反对派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
拓跋澄心里很不痛快,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非常有道理,孝文帝没词儿了,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单独召见拓跋澄,老老实实的说:“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他担心的是老板不顾国家的未来胡来,现在知道了拓跋宏是为了国家的未来着想,而且设想正确,于是马上同意了孝文帝的主张。
自己的叔叔不反对了,没有别人再敢于说三道四。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刚刚进城,还没来得及补充给养,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道路泥泞的像一个大酱缸。
孝文帝根本不管天气如何,实际上,他就盼着雨再下得大一点儿,时间再长一些,下他七七四十九天才高兴呢!冒着瓢泼的大雨,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召集部队集合,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讨伐齐国,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这是干的什么事儿!大家听了,心里有些明白了,这是绕着弯儿把老家搬了。如果要搬家,也要找一个好一点儿的地儿,洛阳经过百年兵火,杂草丛生,瓦砾遍地,在这里,一个有房顶的房子都没有,没有人,兔子倒是不少,哪里有平城舒服。因此,谁也没看好这里,但因为事关重大,因而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孝文帝绝对不能让大家想明白,说道:“没有时间瞎耽误工夫,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这可是逼良为娼,不过,这时就是当婊子也没办法。冒着大雨去打仗,没等来到长江边就会死翘翘了。在生命面前,贵族们泄气了,你就是将首都迁到月球去我们都陪着,只要不要去江南淋雨。于是赶紧举起来白旗:“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
孝文帝非常满意这个结果,立刻将大雨中淋得脑袋发潮的军队遣散,该干嘛干嘛去,然后请这些被忽悠了的哥们儿喝酒。
孝文帝就是这么把大家耍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平城的一群老大还撅着嘴生气呢!这些人中不乏数朝元老,很有威信,只能好言相劝。他把极具威信的任城王拓跋澄派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但是,孝文帝这一步没走明白,这些人根本不给任城王面子。孝文帝没辙了,只好亲自出马,来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不敢和老板硬抗,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已经胜券在握,可不想和别人赌博,决然说道:“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大丈夫四海为家,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祖宗干过的谁敢说三道四,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了。鲜卑贵族大部分到达了洛阳,反对派贵族的根基已经不复存在,拓跋宏可以大展手脚进行改革了。拓跋宏不失时机的宣布改革: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氏天下第一,因此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