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大网站所传播的网络电影主要是作为上网电影这种形态存在的,只是借以网络通讯手段来传播传统电影,而狭义的网络电影却不多见。我国网络电影的这种传播现状是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因为中国的影视制作技术和影视的数字化进程都落后于日本与欧美国家,电影的数字化制作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专为网络传播制作的电影和网络制播式互动电影屈指可数。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技术的研发与利用以及电影的数字化制作水平的提高,国内的网络电影已不是空白。《175度色盲》、《天使的翅膀》于2000年闪亮登场,从而开创了国内电影全新的制播方式——网络制播。随后,《校园互动电视短剧》的出现,也表现出网络电影强劲的发展势头。即使如此,我国网络电影的传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网络带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网络宽带技术的发展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利用,网民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在线实时观看电影,也可以用下载软件(例如,网际快车、影音传送带、BT下载软件等),将电影下载到电脑硬盘中。但是,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往往因下载的人数众多而导致网络拥挤与堵塞,以致在线观看时出现画面播放的停顿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影片的观看效果。
第二,网络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互联网管理技术上的漏洞和管理机制的缺陷,网络上充塞着大量色情和不健康的影片。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的控制,必定会影响网络电影传播的社会效应,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污染电影的网络传播环境。
第三,观念有待进一步改进。就像当初电视和VCD的出现一样,电影的网络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电影产业的消费群体。不少业内人士把盗版需求量大和电影观众流失严重归罪于互联网。其实,值得庆幸的是,电影在受到电视冲击的同时,不仅没有被其取代,反而获得一定的发展。现在,网络又给电影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对全世界电影人以及数以亿计的影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电影之所以未被电视取代,是因为电影能不断汲取最新科技的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生命。网络电影正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它能给电影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电影永葆艺术魅力。因此,我们不要畏惧网络电影,而应当积极地欢迎和关注它。
3. 对网络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为媒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的信息平台。它为电影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扩大了电影事业的影响力。然而,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随意传播和制作有违电影艺术精神和娱乐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和网络电影的发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1) 加大网络电影的制作力度
目前,专为网络传播制作的电影和网络制播电影还很少,现存的一些电影的质量和艺术性也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大网络电影的制作力度,培养一批年轻的业务熟练的网络电影制作队伍,真正从数量和质量上提高网络电影的传播效应。
(2) 重视网络制播电影的制作
从某种定义上说,网络制播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影,是网络电影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这类电影才能真正体现网络电影的互动性,才能真正将
网络电影和传统电影明确区分开来,才能真正体现网络电影的优越性。可以说,网络制播电影的发展状况代表了一个国家网络电影的总体发展态势。我国要想赶上世界网络电影的发展步伐,就要大力发展网络制播电影,从技术、人员和资金上全面支持网络互动式电影的健康发展。
(3) 规范网络电影的管理制度
只有严格规范网络的传播制度,禁止色情、反动等不健康内容的传播,建立宽松、舒适、健康的传播环境,规范网络电影的管理制度,网络电影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才不会给非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4) 完善网络电影的收费机制
目前,国内各大网站上传播的电影真正免费的很少,而且收费很不合理,大大限制了网民观看电影的便利性,影响了网络电影的传播和普及。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收费机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同时,增加免费电影的数量和种类,尽最大努力满足网民的各种需求。
在人类步入多媒体时代的当今,媒体间的融合趋势将会愈演愈烈。在电影和网络融合的同时,电视业也不甘寂寞,开始在网络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包括中央台在内的各电视台纷纷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络电视应运而生,PPstream、Pplive等播放软件在2P技术的支持下传播越来越清晰、流畅的电视节目。事实证明,网络和其他媒体是可以共同存在,相互促进发展的,甚至会给某些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网络电影、电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影视与网络的融合正在推动一场新的影视传播文化的革命,也给影视事业带来了再次起飞的良机。
(三) 电影与手机的融合
近年来,手机事业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发展时间,手机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的奢侈品,作为一种工具,基本人手一部。伴随手机功能的完善,拍照、上网、游戏、阅读电子杂志、播放视频短片等,这些原本电脑才能完成的任务对于时下的智能手机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手机拍摄和播放功能的发展,使得手机和电影这两条本不相干的平行线也产生了交会。在电影诞生百余年后的今天,“手机电影”犹如披着婚纱的新娘,款款出现在大家面前。2005年6月,被称为我国手机电影发轫之作的《聚焦这一刻》完成拍摄;2006年10月,西安迎来中国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就连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面向全国高校征集手机短片。手机电影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充满现代气息的手机电影似乎正迅速颠覆着传统电影。在已问世的手机电影作品中,有充溢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人文片,也有幽默搞怪的喜剧片,不管是业界人士还是娱乐大众,都热热闹闹地参与到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中来。那么,什么是手机电影?它在生活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1. 手机电影的界定
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手机电影是近两年才诞生的新事物。由于来得突然,理论上的探讨和定义尚不完善。不过,根据目前手机电影的创作与播放状况,参考相关定义,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手机电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手机传播和观看的电影,都可以称作是手机电影;狭义的手机电影是指:只有用手机拍摄、手机剪辑、手机播放的片子,或者是专门为手机传播而制作的电影。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网络的延伸和发展,我们所说的手机电影也包含从网络向手机传播,通过手机观看的电影。这里的电影,绝大部分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或者是网络电影。在此,我们是把手机当作一个传播平台。电影通过手机这个媒体进行了传播,也就是说,手机拓展了电影传播的领域。狭义的手机电影,是一种真正的新生事物。它是建立在手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手机兼备了拍摄、编辑、传送、播放的功能时,才能产生真正的手机电影。也就是说,狭义的手机电影的制播方式是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它有自己的技术和艺术特征。
手机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特征首先是影片的长度问题。手机电影的长度一般在3—5分钟,但大多数电影具有连续剧的形式。这是由手机存储和传播方式决定的,相对网络来说,手机存储介质容量较小,也就是一般u盘容量太小,而无线传播方式慢于光纤传播,因此手机电影一般都很短。手机版《青红》总共只有18分钟,由6集3分钟片段组成,远远低于传统的影视作品的长度(电影在90—120分钟上下,电视剧一集则45分钟左右)。但是,手机电影的叙事结构与传统电影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手机电影限于先天条件,3—5分钟只是一种尝试。随着无线传输技术和手机技术的发展,不排除可增至15—20分钟乃至更长的手机电影出现。
手机电影的另一特征是观赏的便捷性。作为视频的接收终端,手机体积小,便于携带,可以放在口袋或包内,因此手机电影又有“口袋电影”之称。既然是随身携带,那么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只要是有信号,只要是你愿意,就可以收看。但是,手机电影得不到影院放映的视听效果,并且受众的接收心理也大不相同。
2. 手机电影现状及发展趋势
手机电影最早产生于美国与欧洲,尽管只有两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之快已大大超出人们原先的推测。现在,美国手机电影的产业链已经成型,开始出现大型制作。随着影片《24小时》风靡全球,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于2006年年初推出了手机版《24小时》,名为《24:阴谋》,内容根据原剧改编,每集片长为60秒。目前,这项每月收费15美元的服务,已经获得了至少一万名固定用户。欧洲国家的手机电影交易非常火爆,数量多达上百部。现在,英国全年的手机电影市场已经达到1.9亿美元,这个数字比2004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还要高。亚洲的手机电影先发于日本和印度。2004年l2月,印度的电信公司和电影厂合作,推出了手机电影《为我停驻》,讲述一群印度青年的成长经历。影片基于G**技术,采用高速无线传输供观众在线观看。2005年5月18日,由中博传媒出品的电影短片集《聚焦这一刻》在北京开机,6月2日完成拍摄。2006年10月15日晚,“中国西安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颁奖晚会在古城西安举行,《黑白》、《钢丝》等八部手机电影短片获得各项最佳。中博传媒集团董事长陈伟明以其对手机电影的特别付出获得特别贡献奖。颁奖现场发表的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西安宣言》,是本次盛典的一大成果。《西安宣言》着重针对手机电影的标准而达成一定的共识。宣言规定:凡为手机载体而制作,片长在十分钟以内的电影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手机电影,并将2005年5月在中国问世的手机电影《聚焦这一刻》,作为中国手机电影的发轫之作;确定该手机电影盛典将每年举行,努力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电影盛会。
从技术层面来看,手机拍摄的电影存在着晃动、呆滞、马赛克、播放速度不流畅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基于网络传播的手机电影基本上都是由网民免费提供的,这些大多是一些纯娱乐的音视频片断,品位大多并不高,真正原创的精彩作品少之又少。美女、影视片花和改编恶搞类的短片几乎占据了手机视频的半壁江山。有的网站更以夸张、低俗的标题和内容来吸引眼球,或许这是手机自身的商业性造成的。手机电影的发展存在一个由商业向艺术过渡的过程,我们期待专业的创作者创作出精彩的手机电影作品。
从艺术创作和传播层面来看,手机电影的特点决定了在创作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节刻画,包括人物行动的叙述过程、情绪变化过程和对白等,场景转换方面必然多产生大跨越式的叙事过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认为,手机电影将会影响今后电影的叙述方式,老的讲故事方法最终会被淘汰。手机电影是一场电影技术革命,它要求从影片内容、创作到一系列要素的完成都必须高度简单化。主题方面,以娱乐、自我为主题的作品将成为手机电影创作目标,这是由受众群体年轻化、知识化所决定的。
总的来看,目前手机电影市场主要还是以传播传统电影为主,《七剑》、《艺妓回忆录》、《夜宴》等电影都是先在手机上传播。手机的普及和升级,必将带动手机电影的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能成为手机电影的导演。作为一股新的娱乐潮流,手机电影几乎是电影平民化的终极表现,并创造全新的手机影像文化。由于人人都可能成为记录者,手机电影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媒体的传播模式。随着手机电影的发展,必将出现手机电影独特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