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 5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5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5|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2018-04-15 作者: 李泽厚;杨斌

5|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明报月刊》一再索稿,叫我谈谈21世纪教育问题,再三推辞已说不过去,但我确实没有什么新话可说。Www.Pinwenba.Com 吧因此我想,与其复述多次讲过的意思,似不如干脆节录些旧作,重申一下自己不被人注意或一向被人轻视甚或嘲笑的某些看法:

这可能是唯物史观的未来发展方面之一,不仅是外部的生产结构,而且是人类内在的心理结构问题,可能日渐成为未来时代的焦点。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哲学的中心,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这就是本文的结论。而这,也许恰好就是马克思当年期望的自然主义=人本主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为同一科学的伟大理想。(《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原载《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侵犯性和野蛮的、非理性的行为视为受压抑的动物性本能的残留,但更应注意它们与起源于社会、物质实践和群体活动的文化和社会行为相渗透相融合的方面,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如在今天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那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现在我们还有五个工作日,身处农业和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承受着更为过量的工作。如果有一天全球都实施了三天工作制,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到那个时候,人类会做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未来的严肃问题,教育课题会极为突出。我们必须对此加以思考。(《与FJameson的对谈》,《世纪新梦》第218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

我在《批判》、《提纲》两书中提出了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特别是所谓“情本体”,以为后现代将主要是文化—心理问题。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经济乃社会存在、发展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仍然正确,但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大,物质生产之受制约于精神生产而愈趋明确。从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便太简单了。社会心理、精神意识从来就有其相对独立性质,在今日特别是在未来世界,它们将跃居人类本体之首位。这即是说,工艺(科技)社会结构的工具本体虽然从人类历史长河上产生和决定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但以此为历史背景的后者,却将日益取代前者,而成为人类发展和关注的中心。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教育不再成为其他事务(如培育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家,培育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而将以自身亦即以塑造人性本身,以充分实现个体潜能和身心健康本身为目标、为鹄的,并由之而规范、而制约、而主宰工艺(科技)—社会结构和工具主体。这样,自启蒙时代起到马克思主义止的理性主义的基本线索,亦即作为今日资本世界最高准则的科学主义、个人主义、自由竞争等等,便将规范在一定限度内而不再任其无限膨胀,从而也避免激起其反面之反理性主义、神秘主义、纵欲主义等等的恶性回应。这就是我结合中国传统所提出的“新的内圣外王之道”,也就是我所谓“经过马克思而超越马克思”的“西体中用”的“后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台湾版《我的哲学提纲》序,三民书局,1996年)

……孔学儒家的“学”,主要指现实的实践行为,而非书面的诵读研究。因此,“学”在《论语》以及儒学中有广狭两义。狭义才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即指学习文献知识,相当于今天的“学”:读书、研究等等,孔门当然也非常重视。但整个讲来,孔门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关于道德(行为)与知识(语言)的关系,可与希腊哲学和苏格拉底相比较其异同,本读各章均将提及这一问题。这也就是我以前提过的是“太初有为”还是“太初有言”的问题。(《论语今读》第36页,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8年)

凡此种种,还有许多,不必再录。因为所有这些“乐观的”话语,大概只是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的“迂腐”空论,被人轻视,理所当然。以功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文教育的冲击,负面大于正面。我相当悲观。人文教育、人文学科无论在基本观念、“指导思想”、格局安排、教材采用、教学方面等各方面都日渐沦为科技的殖民地。人也愈来愈严重地成为一半机器一半动物式的存在者。怎么办?不知道。作为人文工作者也只能发些空喊。也许,从个体闲暇时间将大量增多的远景看,这些空喊会产生意义和影响。但在目前,则不过精卫填海、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

(1999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