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跃峰岁月 >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记得我们营承担的天井施工,最早的是12号井与13号井贯通,那时全营参加施工的人员,这之前没有一个懂技术,没有一个参加过隧洞作业,整个技术工作就靠我一个人支撑。常言说“艺高人胆大”,我当时“艺”并不高,却胆子忒大,也许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给的我勇气,也许是战天斗地战跃峰精神给的我动力。当时我肩上的胆子是千斤重啊,现在回想起那些往事,还真有点后怕,也真有点不可思议。隧洞施工现场是昼夜不停、三班倒。我作为主管技术的领导,对于能不能让隧洞丝毫不差、顺利贯通,说老实话,以前没干过,眼下没把握。隧洞从两头往中间越是接近,我心里越是不放心,经常晚上下天井测量数据,白天到团部去求证。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我一刻也不敢离开,吃住都是在隧洞里。真是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馒头,困了靠帮打个盹。在天井即将贯通的三天三夜里,我连眼都不敢闭,这边测测,那边算算,这边敲敲,那边听听,既怕中线腰线测不准,又怕两头误差贯不通,更怕两边合作不好放炮炸着人。就那样跑过来、跑过去,又喊、又敲、又算、又听。终于在第三天的中午一点,12号井一声炮响,烟尘从13号井徐徐冒出,证明了两井确实已经贯通。大家一片欢呼雀跃,呐喊兴奋,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回去的路上,我一直觉得浑身搔痒,到营部脱下衣服一看,天哪,内衣上密密麻麻全是虱子,我借了房东一个洗衣盆,烧了两壶开水把内衣一泡,水面上立刻漂了一层虮子,我竟然浑然不知。真是应了老百姓那句俗话:虱子跳蚤不咬忙人。换了衣服洗了澡,我一觉了二十多个小时。醒来乘兴做小诗一首,至今难忘。

贺十二、十三号井贯通

三天三夜不能眠,

经纬水准加罗盘;

敲石喊话找方位,

一声炮响终对穿。

两队战友喜相见,

如同会师笑语甜;

庆功饭菜端手中,

拿着馒头梦已酣。

随后我们给团部报喜,团部也给我们发来贺信。全营干部、民工精神为之振奋,大大加快了以后工程的进度。后来“十里洞”全线贯通祝捷时,我欣然作小诗一首以贺之。

十里洞

十里隧洞十里长,

盘旋蜿蜒绕太行;

怪石嶙峋石如盘,

峭壁悬崖高万丈。

跃峰战士斗志昂,

披星戴月奋战忙;

历时一年六个月,

全线贯通祝捷忙。

通过这些事情,我深刻的认识到: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决心,没有恒心,没有信心,没有责任心。在以后的几十年工作里,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给大家说、给自己说:这点困难算个啥,还有修十里洞时困难吗?这种精神、这种信心一直都伴随着我的职场生涯,去征服一次次困难,实现事业上的一次次高峰。

在火红的跃峰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也收获了雨过天晴之后的一次次彩虹。我从进场时的一个苦力民工,一步一个台阶的成为司务长、指导员、施工员、会计、副营长,从社会最低层开启了今后几十年的从政、创业生涯。感谢那给我磨练和机会的火红年代,留恋那曾经洗礼和激励我的风雨彩虹。

故地重游

离开跃峰渠已近四十年了,但仍不时想起、难以忘怀。那里有我难以释怀的岁月,那里有我开始参与社会的启蒙,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故事,那里有我浓墨重彩的年轮。怀着感情、念着旧情,2012年8月25日,我和峰峰的几位朋友约上当年民工团的领导侯春江、谭继业以及各民工营的一些领导和团部的一些工作人员,兴致勃勃挺进太行山,再走跃峰渠,来了一次故地重游。

汽车一路西行,地势越来越高。时令正是农历七月末,进到深山地界,顿有风清气爽之感。山路虽然还是蜿蜒曲折,但全是水泥硬化路面,平平坦坦,早不是当年坑坑洼洼、歪歪斜斜的土路了。沿途花草繁盛、青山叠翠,如画的风景倒叫大伙儿心旷神怡。

走到义井镇最西端宿凤村西边的老刁沟附近时,车中有人隔窗惊呼:“瀑布,快看瀑布……”车停住,人下车。大伙儿站在路桥上往西眺望,只见一挂飞瀑从几十米高的断崖上倾泻而下,奔腾的水流撞击着嵯峨峥嵘的岩石,或飞珠溅玉,或水雾漫卷,裹挟着震耳发聩的涛声注入深涧之中,融入滏阳河里,汇进东武仕水库。这水,正是远道而来的漳河水;这水,正是跃峰渠引来的生命水。大家望着涛涛水流感慨万千,有人禁不住两眼湿润了,有人仰望苍穹心潮起伏,更多人则是深情地叹喟———跃峰渠,我们当年亲手修建的人造天河,时隔三十八年,又见到你啦!

汽车继续西南驶进。远眺张二庄“险峰渡槽”气势如虹,俯瞰跃峰渠波光粼粼。欢声笑语之间,不知不觉走进了磁县白土镇的大街面上。虽是深山集镇,倒也市场繁华。我们一行人顺街前行,走到大街中段路西一处院落门前驻足。院子大门的木板门陈旧,院里十几间砖屋舍其貌不扬。当年曾任峰峰民工一团总指挥的侯春江同志迈进院中,指点着说:这处院落就是三十八年前峰峰团指挥部所在地。大伙儿环顾低矮的房屋,抚摸斑斑驳驳的墙面,遥想当年领导者在此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热火朝天决战跃峰渠的场景,那是怎样的艰苦卓绝,那是怎样的无怨无悔。岁月无情,弹指近三十八载已过。禁不住又是一片感慨万端,深有岁月沧桑之感。

车出白土镇,一行人又驱车奔向“十里洞。”十里洞从上寨村南至白土村东,上寨为进洞口,白土为出洞口。全长5186米,实实在在的十华里有余。是跃峰渠全线最长的通水隧洞,名符其实称得上是人造地下长河。正因为此洞长而宏伟,在1977年5月间,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李达来参观了十里洞后曾风趣地说:这么大的洞,平时可通水,战争起来也可当战备洞啊。

说话间,十里洞的进洞口到了。这地方远离村镇,处于山野之中,洞前显得空旷幽静。洞口门面用水泥石料浆砌而成,通高十多米。上方匾额模仿**手书字体刻有红色的“十里洞”三字。两边通栏对联刻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也是模仿**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充满豪情。洞口一侧竖有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十里洞修凿年代、施工单位及大致过程。

一行人伫立洞口前,眼观深幽渠水汩汩东流,不免又是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渠中的水静静地流淌,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而故地重游的人们此时却是触景生情,心目中回放起三十八年前五千民工挥汗如雨、浴血奋战施工画面。事虽过,境未迁,而眼前看到的一切仍随着历史的长河在静静的流淌……———山岗上用石块垒成的“修通十里洞,向党献厚礼”巨幅标语哪里去了?

———曾经开凿十里洞时,在场地上堆起的像山一样的石料石渣哪里去了?

———那烈烈飘扬的鲜艳旗帜、那震荡山谷劳动号子、那车轮滚滚的热烈情景、那炮声隆隆的轰鸣回响……哪里去了?

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而一切又仿佛走得遥远。碧水静流,青山无语。当年的小伙青春如火,如今已是白发覆顶花甲之年;当年的少女花枝招展,如今已是两眼昏花步履蹒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况已是三十八年的春秋轮回!

在十里洞前合个影吧,难得一回故地重游,难得一回亲情团圆。咔嚓,相机的快门儿按下了,一张缺席众多的“全家福”拍出来了,你笑、我笑、他也笑,故去的战友也在笑……这是一张照片,这更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留念。它将留在跃峰渠人的心中,它将留给子孙后人,它将留给滔滔渠水、巍巍青山。

依依惜别了十里洞,一行人又到“群英洞”、“斗天闸”、“海乐山电站”等几处地方浏览了一番。山风吹拂,红日西斜。大伙儿尽兴而归。

故地重游,我激情难抑,路上酝酿小诗一首:

重走跃峰渠

跃峰战友重聚首,

畅谈往昔岁月稠。

转瞬已近四十年,

感慨万千故地游。

台庄渠首飞激流,

十里长龙地下走。

无私豪情动天地,

岁月峥嵘竞风流。

近四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背影渐去渐远,但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被后人赞誉。修跃峰渠的几年是我人生奋斗的开始,是我创业从政的起点,在那奋斗的年代里,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磨练了我的意志,增长了我的才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为我以后的人生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为我以后创业从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以后做领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艰难困苦的跃峰渠岁月,可歌可泣的跃峰渠岁月,诗情画意的跃峰渠岁月,永远难忘的跃峰渠岁月,她必将永驻我的心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